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修伦 《今传媒》2012,(12):78-79
在特殊历史时期,纪录片为政治所左右或主动围绕在意识形态的边缘。因此,学者们在研究时往往把纪录片的意识形态研究放到第一位或作为唯一的研究途径。然而,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时期,纪录片仍然体现其特殊的艺术特质与民族文化传统。通过对中国"文革"期间纪录片研究,该时期的纪录片不只是意识形态的传声筒,尤其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借鉴,镜头语言的"红色"符号性以及对故事片的拍摄手法的采用等体现了特有的"中国式"探索。  相似文献   

2.
中国纪录片构建的"想象的现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往往体现在某些重要历史/现实的消失中,因此在某些重大、特殊、敏感、边缘化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上,大陆纪录片往往呈现一种"失语",而处在香港身份特殊的凤凰卫视恰恰在这一方面突破了主导意识形态的规制,开辟了新的话语空间.以<凤凰大视野>、<冷暖人生>等历史题材纪录片再度书写、建构人物/民族的历史,从而弥合了两岸三地华语观众之间历史意识的分歧,凝聚族群/国家的集体共识,强化了"现实从历史中来,并不断进入历史"的历史观,暗含了新世纪中国"和"与"同"的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3.
纪录片在影视艺术中可以说是最老的形式或品种。对于纪录片的研究,也有长远的历史了。但是,对于中国电视界、电影界来说,探讨纪录片的创作规律的理论研究做得很不够,以致有不少摄制过许多纪录片的人,却自认为对“纪录片是什么”搞不太清楚;教育、理论界也有人甚至认为纪录片没有理论。鉴于此,我们摘编了国际、国内纪录片学术界有代表性的论述。我们删繁就简,不妄加评判,整理出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话语:审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全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勇 《传媒》2009,(2):70-71
纪录片话语,是一种言说方式,它通过纪录片表现出来,背后体现着意识形态的力量,纪录片话语对社会起着着建构作用,并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5.
所谓文献纪录片,就是“利用以往拍摄的新闻片、纪录片、影片素材以及相关的真实文件档案、照片、实物等作为素材,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或加上采访当事人或与当时的人物和事件有联系的人,来客观叙述某一历史时期、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纪录片,有时也称历史文献纪录片或历史纪录片”。  相似文献   

6.
在纪录片创作领域提出“表意论”概念,是指对“主题”做怎样的“表达”或能做怎样的“表达”的探讨。我们所指的“表意”更多的是从文本出发,认为影像语言是一种非常特殊、且有着非凡魅力的语言形态,我们探讨的目的是如何运用各种艺术要素,进一步拓宽纪录片的创作空间,营造纪录片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空间。也许有人会担心,纪录片创作一旦提倡“表意”,那拍出来的纪录片还会是原来意义上的纪录片吗?  相似文献   

7.
颉宇星 《今传媒》2013,(11):92-94
纪录片以其纪实属性所固有的穿透力、震撼力,受到观众的欢迎。成功的纪录片是真实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艺术则是使这一生命变得有血有肉、多姿多彩的“营养液”。我们从艺术视角对纪录片《唤醒绿色虎》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本片通过令人震撼的影像,出类拔萃的解说词以及对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个人故事的娴熟运用,捕捉到了中国民间环境运动的精髓,为世界了解中国正在蓬勃兴起的公民环保运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同时,从该片我们得到了如下几点启示:一部好的纪录片,首先要有较高的立意,能够反映现在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其次,要注重结构设计;最后,要整合好叙事风格、画面语言、解说词撰写等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8.
文革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不仅仅在于政治上的特殊,还在于当时对艺术认识上的特殊.本文拟对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的爱情电影做一个简单的梳理,采用历史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概述,期望能找出文革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电影的特点,为进一步深入地研究中国电影史做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9.
在2014年,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一系列鼓励性措施势必会深刻影响着中国纪录片的具体走向,继而引起中国纪录片整体格局的改变。纪录片所具有的人文价值、历史价值使之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征,而民众对于纪录片的接受和喜爱程度直接反映出人们精神生活的层次,因此对2014年中国电视纪录片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具有理论和实际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莉莉 《现代传播》2004,(4):131-133
任何一种大众传媒中的社会文本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实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本的存在价值。就军事纪录片而言 ,这种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社会意识的构建与受众审美心理的满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 ,社会意识与受众的审美有着不同的含义 ,能否正确地把握住这种变迁是军事纪录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纵观中国军事纪录片的发展史 ,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起源于战争的艺术创作是建立在非常态下对意识形态高度统一的需要上的 ,当受众对这种文本形式的审美水平自觉提高后 ,军事纪录片才逐渐重视其第二个社会功能。以下 ,…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电视纪录片存在着三种主要话语,即代表政治意识形态的官方话语、代表精英知识分子的精英话语、伴随大众文化崛起的民间话语.官方话语以话语的单向强制性意识形态性为表征,精英话语以话语的启蒙性为表征,民间话语视角则体现在以大众消费性为表征.这三种话语及其主导下的电视纪录片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在整合中共同推动着我国电视纪录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文社会纪录片的概念 对纪录片(Documentary)这个词的提出者格里尔逊——英国纪录片运动创始人,我们应该充满敬意,这个词体现了这种艺术样式的永恒魅力.真实是纪录片的本质,是纪录片的第一要素.因为今天的记录就是明天的历史,而明天的历史正孕育着未来的文化. 对纪录片类型的划分,中西方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认知模式与评定方式.美国学者巴巴须和泰勒将纪录片类型分为“解说式纪录片、印象式纪录片、观察式纪录片、自省式纪录片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电视纪录片《风云60年》在2013年9月获得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举办的中国对农宣传节目短片一等奖。笔者作为纪录片的主创,在故事设计上,选取富有代表性的故事作为切入点,用富于表现力的影像语言进行讲述。不论是对历史断点的选取,还是对传承至今、始终如一的浙江农信精神的描述,都有准确充分的表达。纪录片中的情景再现,也充分运用表现元素,使这部文献纪录片更富于艺术质感。而数十位老人娓娓道来的历史口述为这段起伏跌宕而辉煌的历史提供了可信的证词。灵活运用纪实再现与艺术表现手段,成为这部纪录片创作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2023年国产纪录在现实观照中拓宽视野广度,在多元探索中坚持守正创新。“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让纪录片创作亮点频出,海内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入让纪录片国际化水平日益提升,多题材、多类型、高质量发展格局更为清晰,宏大主题、文献历史、社会纪实、国际传播等纪录片精品力作全方位汇聚起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新气象新面貌。  相似文献   

15.
张鑫 《青年记者》2020,(5):56-57
纪录片是“现实的创造性处理”,具有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性。BBC中国题材纪录片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讲述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包含了“他者”对于中国形象的真实认识和内在想象。本文选择了2000年到2019年32部BBC拍摄的中国题材纪录片为研究样本,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自然等多个主题,通过对样本纪录片的整体梳理和分析,探究中国形象在“他者”视野中的变化以及中国形象“他者”呈现特点。  相似文献   

16.
刘琳 《视听》2023,(5):73-77
乡村记忆是乡村文化的根脉,农民是乡村文化的创造者、受益者和传承者。创作农民口述历史纪录片,可抢救性保存我国当代乡村“活历史”,拓展口述历史纪录片创作题材,提供乡村振兴路径借鉴,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目前,我国农民口述历史纪录片处于萌芽阶段,在学术水准、艺术表现力和市场影响力方面存在瓶颈。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坚持业内学者的“在场”,提升创作者的口述历史理论与实践水平,创新节目内容和制作方式,强化市场意识,拓宽作品传播渠道,提升作品的话题热度。  相似文献   

17.
从1959年4月在北京举办首届全国书籍装帧插图展览会,到1999年将要举办的第五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已整整40年。40年来,中国书籍装帧艺术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特别是50年代中国装帧艺术曾有过骄人的“战绩”。当时中国作品在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会上曾获金奖10枚、银奖9枚、铜奖5枚,为中国装帧艺术赢得了国际声誉。但随后,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60年代、70年代中国书籍装帧艺术走入沉寂低谷时期。  相似文献   

18.
《愚公移山》是世界纪录片大师伊文思于1971-1975年间在中国所拍摄的纪录片作品,作品长达763分钟,深刻记录了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后世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除此之外,作品拍摄的"真实性"也在纪录片界引起广泛争议。而回溯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是什么样的因素促使了伊文思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拍摄这部《愚公移山》。本文将从伊文思个人的共产主义革命信仰、时代发展下技术进步引起的拍摄观念革新和伊文思同中国之间的深厚友谊三个方面分析《愚公移山》的拍摄动因。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纪录片有一段悠久的历史,它的真正发展乃至勃兴是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对非主流人群,弱势文化群体的关怀,以致于“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成为了纪录片的代名词。然而面对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积淀、面对时代大变迁的今天,仅仅把纪录片定位于反映社会小人物未免失之偏颇。纪录片之父格里尔逊曾经说过,“纪录片是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纪录片这个词只留给高层次的影片”。一、纪录片的“记录真实”的涵义纪录片是纪录现实社会客观存在的一种电视艺术形式,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对于纪录片真实境界的探讨目前面临着一种理论上的悖论,一方面,…  相似文献   

20.
郑荣 《采.写.编》2023,(3):160-162
历史纪录片将镜头对准过往的人、事、情,其“纪实性”与“再现性”承载着厚重的中国故事,“影像性”与“共情性”创造出雅俗共赏的魅力,从而决定了历史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意义。文章系统总结出了历史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的优势特征,提出了当前历史纪录片存在的问题,继而从讲好中国故事的角度提出了历史纪录片叙事策略,从崭新视角审视历史纪录片创作与传播价值,为此类纪录片更好地策划和创作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