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注中国教育,应从关爱教师的幸福做起。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可以来自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学生的成长和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然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真正体验到幸福的教师却为数不多。古往今来,社会评价尺度对教师要求很严,学生和家长对教师期望值很高,加上沉重的教学任务、频繁的调研测试、职评和考核等现实问题,使得教师身心疲惫,导致教师职业幸福感下降。作为教研员,如何引领教师寻找职  相似文献   

2.
教师职业尽管承担着传播文化和承继文明的责任,但这种责任并不能剥夺教师之为人所应享有的种种权利。在教师职业中,重要的不是追问“幸福是什么”,而是“幸福在哪里”,即获取幸福的方式。生活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获取幸福的途径即是生活本身。真正的教师要创造各种可能生活,在多变的生活中捕捉幸福,如此才能让教研成为教师职业幸福的源泉。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师专业的深入开展、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确立,教育界越来越关注教师职业的生存与发展。学者们也聚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把教师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承担着巨大的社会与文化责任;教师是民族文化的传递者,与民族兴衰紧密相连。教师职业被赋予了强烈的社会情感和文化重任。教师在现实的工作中,似乎也默认了这一规定,把兢兢业业、安于辛苦当作获取幸福的过程,甚至把燃烧的蜡烛作为自己终生的写照。在这样的工作中,教师真的幸福吗?  相似文献   

4.
研究教师幸福,应该以教师作为完整的人的存在为前提,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应该包括生活和工作两个方面.研究教师职业角色生活化是要将教师的职业角色与生活相融合,从而使教师作为“人”的本质得到更大的尊重,帮助教师生成对人生感到满意的幸福状态.教师职业角色生活化表现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人际交往、生活观念等许多方面,在教师职业角色生活化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如下努力提升幸福感: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追求生活情趣,利用“幸福特权”;积极寻找感知幸福的途径,保持良好身心状态;做一个理想主义者,做一个独立思考者.  相似文献   

5.
教师职业幸福感从哪里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为教师,你觉得幸福吗?教师职业能给教师带来幸福感吗?如果教师能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感的话,其幸福感从哪里来呢?笔者认为,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有的人长期过着优越的生活,却并不一定感到比别人更幸福。一个真正献身教育事业的教师完全可以从他的工作、学习、生活和研究中体验到巨大的幸福感受。让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感,不仅是学生快乐成长的保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愿望,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一、幸福来自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传统上人们往往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象地概括教师职业。这一方面固然体现了教师职业…  相似文献   

6.
教师文化是被教师认同并共同遵守的价值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教师职业幸福生成的环境。它由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构成。它们与教师职业幸福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对教师职业幸福有着不同程度和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什么教师职业是一种神圣的职业。因此,在巨大的社会文化责任前,教师职业被"赋予"了强烈的社会情感和文化重任,似乎,教师只有竭尽全力地干好本职工作——培育学生才能对得起社会的厚望。在现实中,教师也把传承知识、培养  相似文献   

8.
王晓斓 《教师》2020,(2):104-105
“教师幸福”是继“教师职业倦怠”后又一个关涉教师生活的热门话题。文章将从影响因素角度来探讨教师幸福话题,研究表明,教师的幸福与社会心理有关,与价值观有关,也与师德有关,还与师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业幸福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职业幸福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体味人生价值并获得自身发展的精神上的愉悦状态。它是一种精神幸福,是心理体验与职业伦理的统一,是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的统一,是享受与发展的统一,是开放的动态系统。除具有幸福的一般特征之外,教师职业幸福也呈现出教育性、整体性、精神性、无限性、给予性、劳动性等个性特征。从教师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角度来说,教师的职业人生理应是幸福的。从教师职业的特点来看,教师职业幸福关涉到学生的幸福、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10.
教师职业幸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归宿,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但现实表明,教师职业倦怠在我国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教学质量。本文从社会、教师、学校三方面分析,探究教师职业幸福缺失的根本原因,即教师教学幸福缺失。据此,提出培养和提高正确的教师教学效能,实现教师教学幸福,提升教师职业幸福。  相似文献   

11.
“幸福”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一种快乐的心理体验。人的幸福是物质幸福、社会幸福和精神幸福的有机统一。教师和普通人一样,其幸福程度会受到物质、精神和健康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业特点具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12.
欧阳林舟 《教师》2010,(4):26-28
教师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具有悠久历史的职业。教师职业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但是教师日常生活却由于经济待遇低、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在学校场域中失语、在学生面前无语、生命受到威胁等因素而令人堪忧,是享有“崇高”地位的当代的弱者。  相似文献   

13.
鱼晓贤 《甘肃教育》2013,(24):22-22
“幸福”是人生的理想状态,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教师的职业幸福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和育人过程中获得的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来自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来自自身专业的成长与超越,来自心态的平和与心灵的归属。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没有教师“幸福的教”,就没有学生“幸福的学”。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7,(24):64-67
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育充满生命力的必要条件,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幸福的老师才能成就幸福的学生。审视当前教师的生存和生活状态,却发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正日渐缺失。研究表明,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有泛化的职业倦怠、过高的社会期望值和紧张的人际关系。从教师幸福感获得的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及社会认可的逻辑起点来看,要从学校的人文管理、社会保障和个人自觉发展等方面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5.
在课程改革中,由于教师职业的自身特征和外界对教师不同期望与角色期待的转变,不少教师面临着角色冲突的困扰。一方面,教师职业经历了从师道尊严的传统到自豪感减退的现实转变.具有“回归”、“不确定”与“无边界”的特征,且“注重技艺”,愿意“趋避风险”。“回归性”使教师职业成为众目睽睽的工作,处于谁都能够批判的防不胜防的状态。“不确定性”指代教师职业的复杂性。“无边界性”则无限制地扩大了教师的职域和责任,它使教师的工作更加繁忙,更容易招致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疲惫。“注重技艺”和“风险趋避”的特征,体现了教师职业的自我性和保守性,他们或者对触犯自己权威的教学改革产生质疑或选择最安全的逃避方式。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师职业枯竭是一种在工作重压之下产生的身心疲惫状态,它已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及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造成高职教师职业枯竭原因有社会发展因素、学校内在因素和个人因素,所以应该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方面来解决高职教师的职业枯竭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虹霞 《教育探索》2008,(10):105-106
职业倦怠指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对工作中的挫折而产生的身心疲惫的状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有社会大环境、学校方面、学生方面和教师个人方面的原因,克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职业倦怠要从社会、学校及教师自身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成天华 《教书育人》2007,(12):10-12
充分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职业幸福是每位学校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加强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直接关系到教师专业发展、职业幸福.而学校要建立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需要在做好学校文化、教师培训、人力资源管理规划、教师工作现状分析等配套制度的建设后,通过一系列具体而复杂的工作,即在学校中制定与教师职业生涯整体规划相适应的职业发展规划,才有可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如何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成为了摆在学校领导面前最主要的问题. 人民网教育频道与现代教育报曾联合推出“教师的幸福指数”调查,参与调查的13973人中,认为自己生活和工作幸福的不到两成,近六成教师认为幸福指数一般,近三成教师认为自己不是很幸福. 如何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成为了摆在学校领导面前最主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相较于社会其它行业,教师职业和收入相对稳定,工作环境也相对单纯,再加上“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教师职业本应成为幸福指数极高的职业。然而.随着教育功能的日益扩大,教师担负的角色也越来越复杂,教师幸福感背后的辛苦也是不言而喻的:繁重的教学任务,繁杂的班务工作,升学压力、校园暴力、学生承受能力下降,还有与家长的沟通.策划各种活动,准备各种检查以及自身的进修等等。处于这种生存状态下的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感受到的往往不是快乐和幸福,却是沉重的工作压力和困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