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悟采访     
采访是前提和基础,报道是采访的结果。1986年,国际纪录片大师伊文思最后一次访问中国,曾在北京广播学院和电视系老师进行座谈,当回答“在电视的冲击下,新闻电影纪录片和电视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时,他幽默地说: “采访讲话是电视的专利。”在制作电视节目的过程中,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节目的思想、情感、内涵取决于记者深入生活、深入采访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新华社国际部副主任王纬同志,于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担任新华社驻欧洲和非洲记者十数年。我们特约请他撰写的《国际新闻的采访与编写》,自1981年第1期开始刊登,本期的第九章是最后一章。王纬同志计划在近期内,再编写“国际科技新闻”、“国际体育新闻”、“国际报道的文风”,“打破国际新闻的垄断”,在《国际新闻的采访与编写》一书出版时,一并补入。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之一,是主流媒体国际传播的重大主题之一。在共建“一带一路”大合唱中,“武汉力量”引人注目,硕果累累。2023年,湖北日报《“一带一路”行·创新之光》报道组多次出海完成报道,扎实锤炼了记者的双语采访能力。  相似文献   

4.
国际范围内专业性的采访作为新闻生产的重要一环,愈发体现为一种框架实践,藉由传者的修辞传播实现媒介议程设置的目标。论文通过对美国主流媒体专访中国驻美国前大使崔天凯的话语文本分析,尝试再现美媒在采访中如何使用框架与修辞手段充分主导传播过程,以至于出现“问什么”和“怎么问”的重要性甚至超过“答什么”的传播现象。研究进一步提出在“合作性对抗”之下有效消解外媒采访的话语修辞陷阱的策略,在此基础上,尝试以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高框架反拨国际传播采访的问与答战略叙事,朝向促进中外话语融通,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CADLIS方式的知识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CADLIS是“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项目的英文字首缩写,具体由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和CADAL——“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两个相关的专题项目组合而成。该项目自1998年由发改委、财政部和教育部三部委立项,经过“九五”、“十五”期间的建设发展,现已平稳运行了8年,并成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系统的一个最大规模的知识整合平台。  相似文献   

6.
《中国档案》2008,(5):6-7
【本刊讯】2008年4月7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播放了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的新闻.以档案为依据,驳斥“藏独”谎言。  相似文献   

7.
西方新闻学者说:记者是同人打交道的职业。这是有道理的。不学会与人打交道,不学会与不同性格、不同职业的采访对象打交道,就难挖掘出真实、生动、深刻的“新闻”来。我在这几年采访实践中,注意对接触到的采访对象进行了一些观察和分析,把他们分成五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采访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采访,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第一类,是愿意与采访者配合,又“能说会道”的。一般采访知识分子阶层和机关干部或者是文化水平比较高的普通市民中常遇到这种采访对象。他们既了解新闻事实,又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他们谈锋颇健,有“事”、有“理”、有“论”,有时,他们的谈话稍加整理就是一篇完整的稿件。采访这类  相似文献   

8.
金主直 《传媒》2001,(11):29-32
白岩松,蒙古族,因主持央视“国际奥运会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表决”实况,而再度成为焦点人物: 白岩松1993年参与《东方时空》栏目的创办,并在之后出任总主持人,至今共采访东方之子400余位,主持了中央电视台香港回归、三峡大江截流、国庆50周年庆典、澳门回归、第27届奥运会等大型现场直播,形成了独特的主持风格,出色的表现使他成为新一代电视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先后获得中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汉学界有着一定知名度的德国汉学家顾彬,近日接受德国权威媒体“德国之声”采访时,突然以“中国当代学是垃垃中国作家相互看不起中国作家胆子特别小……”等惊人之语,炮轰中国学。(见2006年12月11日《重庆晨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的第一个“国际妇女劳动节”,欣逢“两会”在北京召开,妇女话题不免成为传媒重点。但和每年不同的是,今年围绕女性话题展开的不是“权益保护”、“尊重女性”之类积极性的话题,抢占一些传媒重要版面的焦点竟然是:妇女“回家”! 且看话题操作方法:有人认为妇女应该“回家”——采访正反两方意见——接听读者电话  相似文献   

11.
从1956年以来,我一直坚持为报社、电台写稿。30多年间,我走遍了全县40个乡、700多个行政村,并从中选择了山区、平原等不同类型的20多个典型,作为我的采访“根据地”。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建立采访“根据地”大有益。有了“根据地”,不仅有采访不完的新闻线索、写不完的报道题材,而且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来。1984年春,我在夹河、拾屯等“根据地”采访,跟随个体户拉石头、运沙子,了  相似文献   

12.
赴哈萨克斯坦、也门、苏丹三国采访归来已经有些时日了,然而这次跨越两大洲、长达45天、历尽艰险的采访,至今回忆起来,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恍如昨日。2005年,中原油田国际市场规模、效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海外施工队伍总数达到83支,占中国石化集团国际市场队伍总数的一半。为了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原油田国际市场发展情况,再现当代中国“铁人”在海外团结、拼搏、进取、奉献的精神风貌,油田党委组织了中原油田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6人出国采访团。2005年12月20日,在中原油田领导“不负此行,不虚此行”的殷殷叮嘱声中,我们开始了亚非…  相似文献   

13.
郭学文 《现代传播》2003,(6):128-129
梁碧波简介 :梁碧波 ,男 ,汉族 ,主任记者 ,现在成都电视台经济频道工作。 1992年至 1995年 3月 ,主要从事新闻采访工作 ,共获全国及省市级新闻奖 2 0多项次。 1995年 3月至今从事纪录片创作。主要作品有《三节草》、《婚事》、《冬天》、《马班邮路》、《峨嵋女尼》、《二娘》。其作品曾荣获第2 0届法国国际真实电影特别奖 ,2 0 0 0年匈牙利国际视觉艺术节大奖、 2 0 0 0年第 5届罗马尼亚阿斯特拉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大奖。同时多次荣获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纪录片学术奖、中国电视骏马奖。“纪录片人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社会经验” ,“纪录…  相似文献   

14.
国内广播影视会展业(以下简称会展)已形成以“上海电视节”.“四川电视节”、“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和“中国广播影视博览会”为主的多个大型活动.构成传媒产业“链条”中的一环。然而.近几年.会展似乎已失去往日的风采.承办方的招展也开始感到力不从心。广播影视会展.是鸡肋?还是蛋糕?一、会展历史:从“三家店”到“群英会” 1、1986——会展业“元年” 20世纪80年代中期,伴随改革开放的东风.电视业获得快速的发展,电视市场已初显规模.仅电视剧一项.年产量已达4300多部。富有国际视野的上海广播电视局.在1986 年12月10日,举办了第一届上海电视节(称为“上海国际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南昌7月9日电(记者胡锦武)5年前曾随中国南极科考队登上南极大陆采访的江西电视台记者郑忠杰,9日起程准备随队参加中国本世纪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采访活动。今年48岁的郑忠杰对此次北极之行充满豪情:"实现从南极到北极采访的跨越,是我20年来的梦想。"1998年、郑忠杰曾与江西电视台的另一位电视记者随中国第十五次南极科考队进行了南极科考的采访报道。此次北极科考是中国第二次进行的北极科考活动,国内将有包括中央电视台、国家海洋报、深圳商报、湖南长沙电视台及江西电视台派出的6名记者随队进行采访组织此次北极科考的目的是考察北极对全球变化的影响和反馈以及北极变化对中国气候环境的影响。此次北极科考路线为:中国大连港——日本海——白令海(穿越白令海峡)——楚科奇  相似文献   

16.
隐性采访作为一种有效的职业手段,成为当前新闻界热门话题之一。隐性采访的可行与不可行,各方人士各执一词。笔者就大家的讨论加以整理归纳,并得出一些粗浅的看法。隐性采访的特殊作用《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1996年新华出版社)将隐性采访定义为:“不公开记者身份,或公开记者身份但不道出真实采访意图的采访。”如今被新闻界评价为:“已经成为焦点类节目的有力武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一,隐性采访是显性采访的重要补充形式。隐性采访与显性采访是相辅  相似文献   

17.
摄像机前,一位年轻的中国“女记者”,正在用英语向“英国文化部长”发问:“请问,此次中英文化交流有什么具体项目?”“部长”认真地答道:“劳伦斯·奥立佛主演的话剧《哈姆莱特》将到中国上演,根据中国老舍先生的名作《茶馆》改编的同名话剧将飞赴伦敦演出……。”这不是在拍摄电视剧,而是“新华社——汤姆森基金会国际新闻培训中心”采访课中的一个模拟场面,扮演“女记者”的是中国学员,扮演“部长”的是英国教员。这个培训中心是新华社与英国著名的汤姆森基  相似文献   

18.
商务印书馆出书有计划、有规划,但不像国家5年一计划、10年一规划。她按照1997年是自己建馆100周年来考虑,五六年或七八年一规划,如“1984—1990年规划”、“1990—1997年规划”。然而,这不妨碍笔者就“七五”(1986—1990)的出版成果和“八五”(1991—1995)的出版规划,采访其总经理林尔蔚等同志,并把所得的宝贵“情报”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19.
采访的准备     
“不打无准备的仗。”采访新闻当然和打仗不同,但需要准备,这是一样的。有些记者同志说,采访前准备得充分,等于完成了报道任务的一半。我个人也有同样的体会。想起了好几年前的一次采访。大概是1954年,中国猿人第一头盖骨发现二十五周年纪念之际,中国科学院组织北京各报记者去参观周口店——中国猿人产地。回来后几家报纸的记者和我都写了一篇访问记,很多报纸刊登了这些通讯。最近我才发现有一些比较生动的情节当时我们都不知道,所以都没有写到通讯  相似文献   

20.
值“中国国际医药交易会暨医院与医药企业峰会”在上海举行之际,记者采访了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副主任、药物学博士后杜文民先生。对药物有很深的专业情结的杜文民急切呼吁:正确认识药物和药物安全,对生活中的药物安全问题切莫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