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_扩J「了一‘二声 一单项选择题 1.近年来,据一些心理咨询中心反映.前来进行咨询和 辅导的学生越来越多,尤其是每年中高考前.不少学生都反映 自己对学习感到厌倦,惧怕考试.经常感到焦虑、烦躁甚至有 自杀的念头等。一方面,升学的压力、父母的期待成了孩子们 沉重的包袱;另一方面,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在 家娇生惯养.众星捧月,很少面对困难和挫折,所以一旦压 力加大,挫折来临.就显得无所适从,容易出现心理上的困惑, 甚至产生危机。对此,·我们中学生自己应该:() A.有困难找老师、父母解决,我们不用操心,那种焦虑、 自…  相似文献   

2.
高一学生常见心理挫折及对策□郇晓光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面对新环境,心理上会产生生疏感、紧张感。加之高中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很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容易产生种种心理挫折。作为教育者,掌握高一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挫折是十分重要的。一、教育学...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在挫折面前,很容易被打倒,从而丧失了面对挫折的勇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相似文献   

4.
未来的竞争不仅是智力的竞争,也是心理品质的较量,孩子们将来面对社会,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会经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面对挫折,帮助他们战胜挫折,培养其适应能力,成为生活的强者。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在学业、情感、交往及成就上容易产生挫折。如何提高其挫折承受力,便是保证高职院校学生能否顺利、高质量完成学业的关键。正确对待挫折;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努力帮助高职生战胜挫折及自我调适,是战胜挫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华 《宁夏教育》2013,(11):69-69
目前,城市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从小生活在百依百顺、衣食无忧的环境中;而农村中小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往往具有自卑、敏感、偏执等不良性格和行为倾向。另外,还有一些单亲家庭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感情脆弱,面对挫折承受力差,缺乏面对困难挫折的心理和能力。这些学生一旦遇到挫折便焦虑不已,手足无措,容易出现极端行为。因此,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强学生受挫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陈莹 《黑河教育》2013,(1):66-66
现在的孩子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备受家人瞩目和爱护,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和思想。很多孩子习惯被宠爱被赞扬,却经受不起挫折和打击,当面对竞争失败后容易抱怨,当遇到学习成绩下降后容易放弃,当面对困境时更容易变得脆弱敏感。这个时候,作为教师就要适时地出现在学生的身边,做他们的心灵导师,激励困境中的学生们战胜困难,激励落后的学生们走出阴霾,激励失败的学生们找回自信,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如何更好地激励学生,成为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  相似文献   

8.
片面追求赏识教育容易使学生变得虚荣脆弱,教育者应该在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适当地进行一些挫折教育。科学发挥挫折教育的积极作用,以增强受挫折学生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磨砺他们的意志,增长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挫折,将会是学生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9.
宋娟芬 《班主任》2013,(3):43-44
小姚是个成绩优秀、自尊心极强、经不起批评的女孩子,一受挫折就在父母面前灰心丧气地说“不如死了算了”。除她之外,小沈家长也提到过小沈有经不起打击挫折的情况。看来经不起风吹雨打是这群孩子们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遇到挫折不可幸免。由于小学生知识和经验不足,会对挫折产生不同的适应方式,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认知能力。本文基于小学生容易产生的挫折心理,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并就  相似文献   

11.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普遍受到大家的追捧,但是在他们身上也有一些缺陷容易被忽视,本文就自负自傲和抗挫折能力差两种类型的优等生进行分析,并指出这些学生的培养方向。  相似文献   

12.
吴冬梅 《广西教育》2009,(23):32-33
现在的初中学生,他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全的时代,物质生活条件较为优越,而且,由于长辈对他们的高度重视和过分照顾呵护,他们当中不少人的心理显得敏感脆弱,一旦遇到矛盾和挫折,就很容易出现心理偏差。因此,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战胜挫折、树立信心呢?笔者总结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觉得下列方法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现在提倡挫折教育,因为只有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孩子们才能健康地成长。陶行知先生就说过,挫折是小朋友一个不可缺少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14.
现代家庭学生缺乏一定的抗挫折能力,遇事容易气馁,过早放弃。作为体育课的课程目标中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目标,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进行一定的提高,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山学院学报》2014,(6):61-63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体育教学是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文章首先对挫折教育和中学体育教学的特征进行了诠释和分析,然后对中学体育课实施抗挫折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最后论述了中学生体育教学中抗挫折心理教育的培养策略,以期能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折心理教育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活动背景】智障学生除了有智力功能低下的特征以外,他们的人格发展也较普通学生落后,分化慢,情绪不稳定,情绪调节功能和自我控制能力差,当面对挫折时,往往表现得非常脆弱,挫折体验感强,容易导致心理危机。针对这一现象,有必要对智障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或创设一些困难情境,使学生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孩子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变得更为优越了。如此优越的生活条件在为孩子们带来幸福的同时,也可能给他们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孩子们失去了体验逆境或挫折的良机,导致意志品质脆弱,出现了“精神缺钙”现象。一旦生活出现波折,孩子们就显得束手无策,常出现懦弱、孤僻、任性等心理状态。因此,对孩子们进行挫折教育,是关系21世纪人才素质的大事,广大教育工作者与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教孩子独立去对待、去战胜,让孩子在困境中去经受磨练,摆脱困难,培养出一种迎难而上的…  相似文献   

18.
正课堂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地方,教师的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了学生而服务的。而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是教师在提问时,学生一个个"如临大敌"的表情,生怕自己被叫起来回答问题。这种情况年级越高表现得越明显,固然与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关系,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呢?我们应该怎样去做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能更好地倾听与表达呢?一.怎样让孩子们在历史课上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一)导入要有技巧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要使学生乐意倾听,并非一件容易  相似文献   

19.
社会和很多家庭对孩子的爱过了头。要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体验困苦,磨炼意志,学会奉献,承受重负,用挫折去爱我们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一、挫折的两面性与挫折承受力 (一)挫折对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 中学生若对挫折处理得法,就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积极的意义。首先,挫折能激发学生的行为力量。挫折是一种内驱力,它能推动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做出更大的努力、花费更多的精力。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身处逆境但却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夙愿的佼佼者,他们的成功就是挫折这种内驱力驱动的结果。其次,挫折能增强学生的承受力。学生历经的艰辛、遭遇的挫折比较多,挫折经验就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