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武术各拳种流派中都有一些基本的练习方法,称之为武术功法。武术功法锻炼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超常武术技能。技能的展现有两种形式,一是实战格斗中的技击运用能力,二是套路演练中的技击表现能力。基于功法锻炼服务于套路和格斗的关系,功法运动长期被分解于套路和格斗运动之中。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推理法,揭示武术套路运动深层和内在的真实艺术思维本质与方式.研究发现,武术套路的艺术思维基于悠久的历史倾向性——中国人善于将实用技术艺术化.思维的实践来源足人脑对传统搏斗技法信息加工创编的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武术套路创编者在自我意识下完成的,有必然的差异性,并决定了各拳种套路技法的多样与艺术化;辩证思维是主导方式,决定了各拳种武术套路技法的全面性、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性.科学地认识武术套路运动的艺术思维本质与方式,对更好地传承与可持续发展武术套路运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从武术演武的形成与架构角度,将武术套路演武作为一种身体运动文化进行阐释与说明,并进一步构建武术套路生成与发展的文化原理.主要结论:武术套路是中国审美文化主导下的武术格斗思想与格斗技术的结晶体,是以人体攻防本能为基础升华形成的一种身体运动审美文化,是体现尚武距离美的艺术;在武术套路演武中,招法与劲道是演武文化的灵魂,“拳势”特点体现演武文化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4.
随着功夫电影市场的崛起,人们对于武术的关注也随之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对这项中华传统格斗技术感兴趣.但是大多数人对于武术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对于武术套路演进和武术传统文化的关系知之甚少.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武术套路演进历程和武术文化的发展特点,并对武术套路和武术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以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韩国跆拳道构建国家形象对中国武术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韩国跆拳道为例,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比较法,对跆拳道塑造韩国国家形象和武术塑造中国国家形象过程进行分析,认为跆拳道塑造了韩国注重变革发展的创新形象、体现民族精神的文化形象、坚持对外开放的友好形象,对此,武术要重视国家力量推广,协调发展套路、功法、格斗运动,加强武术文化的传播力度.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又称"国术",历史悠久,闻名中外,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上发展壮大起来的,受中国古代道家、儒家、释家等诸子百家等思想的影响,中华武术主要是以身体技击动作为主,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态,以精、气、神协同,注重内修外练,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散手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独立于套路演练的另一武术形式,它吸取了传统武术格斗的精髓,又包容了武术技击的原则,是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和技巧的现代技击术,它是一项以对方技术动作作为转移的斗智、较技的竞赛项目。随着武术散手运动在世界范围的蓬勃开展,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8.
武术起源于人类的劳动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而人类社会中军事斗争又促进了武术的繁荣、发展和演变。中国的武术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且融技击性、健身性和表演性于一体,是其他国家的搏击格斗技术无法比拟的。它的产生和发展,受到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深刻影响。诸如百戏、戏曲、舞蹈等表演艺术对武术套路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和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仅从武术套路运动的形成、发展过程及现代武术套路运动的特征阐述武术套路运动与表演艺术美的关系及其如何体现健、力、美的  相似文献   

9.
在表意主义视域下,对中国武术套路“表意化”的特性进行分析和阐释,并基于武术套路发展中的祛魅与抽象,对武术套路在推广和传播过程中产生的焦虑进行思索和探究,以期在套路“变形”与“内化”过程中,进一步论证与描述武术套路的本质问题,试求为武术套路的新发展以及武术文化的深层认知提供学术上的参考和共鸣.  相似文献   

10.
套路武术是武术运动的组成部分,是我们教学的主要内客。笔者认为教好套路,含意教学是重要教学手段之一,本文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亲身体会在理论和实践上试图阐述含意教学方法在武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一、何谓含意和含意教学所谓含意,即攻防含意。我们知道,套路武术包括各种拳术和器械套路,它们都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格斗动作为素材,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相互变化的规律所编成;所以套路中许  相似文献   

11.
散打比赛不同于武术套路表演,是两人一对一直接追求攻防最佳效果为目的的对抗格斗.对散打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整的训练和心理素质的要求极高.通过赛前心理调整训练,可以改善知觉、表象、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素质,以利于提高运动竞技成绩.  相似文献   

12.
1、武术意识的特征 武术意识的实质,是人脑与武术攻防技术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主观精神映象,是人脑对武术攻防技术动作的反映。套路运动中的武术意识,就是将意识到的主观精神映象通过攻防动作的演练使其具体化,对抗性项目的武术意识是抽象的、含而不露的,具有真假虚实多变性的特征。套路运动中的武术意识则是重表现,具有渲染性的特征。武术意识的这些外部特征,正是以武术攻防动作的形象语言,来表达武术攻防技术中的战术意识,它是借助演练的形式,  相似文献   

13.
古代武术演进的文化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古代武术演进的文化结构研究康戈武当今享誉环宇的中国武术,以其丰富多采的表现形式吸引着千千万万习武者;以其光彩夺目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万万千千研究者。武术技艺为什么会由一种争生存、求生存的原始格斗术,发展形成兼有功法、套路、格斗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武术...  相似文献   

14.
技击意识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得本文对武术套路教学中技击意识的涵义、作用进行了探讨。技击意识能使学生产生学习武术套路的浓厚兴趣和持久的学习动机。技击意识是武术套路形成的精髓。重视技击意识的培养,是对学生进行武术文化传递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形态,蕴涵着中国历史文化各个领域的精髓,其内涵和外延都十分广阔与深邃,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运动要求运动员在演练套路时,把每一动作的攻防含义和运动员的精气神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这就要求运动员在套路的编排上突出个人风格,把一些新颖的动作及连续动作和规定动作完美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科学化训练现状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当今中国竞技武术训练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科学化训练,应转变训练思维,引进现代运动训练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加强武术训练与科研的合作。  相似文献   

17.
武术套路技术教学一直处于迷茫和缺失的状态,表面上是由于技术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和片面性造成的,实际上是武术套路技术教学目标定位发生了偏差。从理论上探讨了武术套路的本意与当今存在价值的思考,从而提出了武术技术课教学应以人体动作为核心形成的人体文化的“格斗文化”教育为目标。根据这一新思路重新制定了套路技术教学模式,创意实行体育院校武术套路课程技术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考核方面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18.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4,(3):F0002-F0002
2009年,在登封召开的武术定义和武术礼仪标准化研讨会将武术界定为:“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耍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而在1988年召开全国武术专题论文研讨会则将武术的定义表述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19.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斗争与生产劳动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诞生、成长而成熟。武术一直是遵循着技击格斗和套路演练及功法三种运动形式向前发展。传统武术可以归纳为“世代相传,具有技击特点的社会因素,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格斗技法为素材,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武术套路的文化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丕相  闫民  戴国斌 《体育科学》2007,27(12):10-12,19
中国武术套路是一项极具民族特色的运动形式,它不是动作加动作的简单合成与堆加,从套路的起势、收势到每一个动作的构思和操作,折射出中国人的艺术创造和思维方式,反映出中国人的智慧和理想追求。正如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总结的,“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从构成武术套路最基本的单位动作切入,对武术套路的动作性质、技术指标、文化意蕴、审美情趣、价值追求、民族习性等方面进行了文化学解析,从而揭示中国武术套路的文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