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地关系在地理学中是指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人地关系随着社会和生成力的发展而发展,先后经历了天命论、地理环境决定论、或然论、协调论等认识阶段。当前,人地关系的协调论已成为全球共识。  相似文献   

2.
张玉 《地理教育》2013,(Z1):53-54
<正>当今世界,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人口激增、发展失衡等全球性问题日益尖锐,人地关系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地理学以人地关系研究作为主线,重点研究地球表层系统作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动态的作用。随着科技进步以及人类探索领域的逐渐加深,地球表层与人类社会不断发展,新的认识领域也不断出现。地理学以其独特的研究领域和综合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并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3.
人地关系泛指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与自然辩证法的交叉部分。近现代的人地关系理论归纳起来有两类,即决定论和非决定论,世界上的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对人地关系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思考,终于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该理论指出,人类必须科学地认识自然并按’照自然规律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4.
地理学的核心是人地关系。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更为密切。在人类对人地关系的理解付出了昂贵的学费之后,第24届国际地理大会指出“在今日世界人口增长、环境急剧变化、资源匮乏和自然灾害频繁的处境之中,如何去协调自然环境与人类文化生活的关系,已成为国际地理学界面临的主要课题。”这种人地关系协调论的提出,把人类与地理环境看作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从而要求人类在进一步发展时,必须考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人地关系在地理教育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由于地理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各国都把它作为国民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而加以重视。各国不同时代的地理教育,几乎都是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人地关系,只是不同时代有其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它不但对各国不同时代的青少年的“人地观”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也程度不同地影响着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而这种影响的存在正是地理学科的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在20世纪初期,西方资产阶级地理学者倡导“地理环境决定论”,对世界各国影响较大,在当时我国的地理教科书中也有反映,它宣扬的是“地”控制“人”的观点,用自然环境的差异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发展,由此产生了为殖民主义者对外侵略扩张辩护的反动地缘政治说,对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从古到今的思想家、科学家都在思考的问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和哲学的发展,人地关系思想也在发展。人类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史前文明阶段、农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阶段。古代天命论的人地观认为人和自然界都是上帝的创造物;文艺复兴后的进步思想家看到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但环境决定论从种族的生理、心理特点着眼来看这种作用,导致社会达尔文主义;环境影响论则认为地理环境影响社会生产力,并指出人类社会有自己内在的发展规律;或然论是对决定论的修补,但也没有正确解释人地关系;  相似文献   

7.
“胡焕庸线”从1935年提出至今已有80年。迄今为止,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的格局并未发生很大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影响人口分布的关键因素正面临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其中,自然条件对“胡焕庸线”突破的可能性影响不大,而经济技术条件加速变化和社会政策的战略要求可能会改变“胡焕庸线”的固有格局。在这一进程中,新型城镇化既是实现“胡焕庸线”突破的目标,即实现人口分布在空间上相对均衡、产业在区域间发展均衡、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同时新型城镇化也是“胡焕庸线”可能突破的重要动力。以新疆为例的分析,佐证了西部地区通过新型城镇化突破“胡焕庸线”的可能性。为此,有关方面应积极搭建人口流动通道,逐步实现人口分布在空间上的均衡;应加大产业发展力度,逐步实现产业在区域上的均衡;应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逐 实现区域宜居水平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21世纪人类将更加重视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人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日常生活、生产中所遇到的人地关系矛盾,促进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初中地理是...  相似文献   

9.
人类所需的发展是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但很多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人地关系紧张、资源承载力堪忧、环境污染和区域发展不公平等一系列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从地理学的角度(区域人地关系状态)思考,进而提出可行的、科学的方案。人地关系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而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PRED系统协调发展是人地关系和谐的前提和基石。  相似文献   

10.
一、从地理学发展看地理学的重要性 地理学是关于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关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空间分布(布局)及其相互关系和地域分异规律的科学。人类生存于其周围的地理环境之中,人类的一切活动,几乎无时无刻都同地理环境打交道,力求适应地理环境,并受地理环境所制约。为了认识环境,了解环境,人类早就重视对自然环境(人本身也是自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理作为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层次的区域地理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承担着中国地理国情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区域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培养学生综合的、开放的地理思维能力,完善学生地理专业素养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经过数十年的实践,我国高校中国地理课程教学改革达到了新的高度,但仍需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课程的各教学环节上作进一步改革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及系统构成的基础上 ,讨论了地理科学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优势领域 ,从人地关系、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综合集成及地球信息科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张有荣 《成才之路》2020,(3):110-111
人文地理主要研究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学生通过人文地理学习,可以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基本现状,并建立空间观念。文章根据人文地理的概念和特点,针对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探讨如何开展初中人文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非洲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以及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进行深入浅出的论述.并作了研究归纳阐述。对如何利用归纳法进行归纳总结和如何在非洲教学中进行归纳以及在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等方面起着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地理学发展趋势与高师地理专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全球性环境、资源、人口、贫困等重大问题日益突出和尖锐的新形势下,地理学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国高师地理专业应加强专业建设.努力提高地理专业学生科学素养,使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中学地理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最为显著的体现,在地理素养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在考生水平表现标准评价及教学质量分析中参照人地协调观的内涵,选取典型试题,评价考生在2019年普通高考(天津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的作答表现。结合考生典型作答,分析考生在知识范畴和能力属别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在人地协调观素养方面表现出的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将原理规律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理解人地协调观;将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相结合,内化人地协调观;将信息技术与地理实践相结合,践行人地协调观等教学建议,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教学指导,以期提高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素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地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民族学等多学科综合视角,深化认识教育地理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内容。认为教育地理学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以教育地域系统为研究对象,用地理学等多学科综合的方法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以及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论述了教育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即:教育的地域差异、教育的地域功能和教育的地域认同。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我国古代教育地理学的发展概况,并结合我国地理学和教育科学发展现状以及我国教育发展实际,论述了中国教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特点、研究的主要内容等,提出了建立我国教育地理学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期促进该学科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