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福建省三明市闽江源自然保护区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植物进行了内生真菌的分离,共获得16株内生真菌,经形态学初步鉴定分别属于半知菌亚门的8个属,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占总株数的31.25%为绝对优势属,镰刀菌属(Fusarium)为优势属(18.75%),曲霉属(Aspergillus)、色串孢属(Torula)、球壳孢属(Sphaeropsis)、交链孢属(Alternaria)为稀有属。研究结果表明八角莲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蓝花参(Wahlenbergia marginata(Thunb.)A.DC.)内生真菌的种类,对蓝花参植物的茎、叶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获得10株内生真菌,表明蓝花参内生真菌的多样性较为丰富;其中产孢特征明显的4株经形态学鉴定分别属于大果粗孢曲霉属(Liliputia Boud.et Pat.)、链格孢属(Alternaria Nees)、裂殖酵母属(Schizosaccharomyces Linder)双足囊菌属(Dipodascus Lagerh.)。  相似文献   

3.
从柑橘的枝,叶,果实中分离培养出20株内生真菌,经形态特征鉴定它们分别为镰孢属(Fusarium sp.)、曲霉属(Aspergillus sp.)、毛霉属(Mucor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葡萄孢属(Botrytis sp.)、盘多毛孢属(Pestalotia sp.)及3株不产孢子的未知菌株,各个菌属都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从楚雄采集核桃样品,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以德氏孺孢、链格孢、疫霉、拟盘多毛孢和灰葡萄孢为指示菌,对分离菌株进行了抗菌活性筛选。结果显示,从核桃内生真菌根、茎和叶中共分离得到22株内生真菌,分别属于6个属,其中,青霉属和镰孢属为优势类群。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有四个核桃内生真菌菌株(青霉属2株、镰孢属2株)对链格孢有抑菌作用,且抑菌效果较明显。其中属于青霉属的cx13和属于镰孢属的cx09对多种病原菌具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长柄石杉和有柄马尾杉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共分离纯化到17株真菌,其中从长柄石杉植株内分离出12株真菌,有柄马尾杉植株内纯化分离出5株真菌,分别隶属于青霉属、被孢霉属、木霉属、枝氯霉属、生赤壳属、曲霉属、希金氏指行霉、肉座菌属、赤霉属、球座菌属等10个属,其中长柄石杉与有柄马尾杉二者共有的为青霉属。  相似文献   

6.
木霉菌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离、纯化获得的6个木霉菌(Trichoderma spp.)菌株与玉米弯孢霉病菌(Curvalaria lunata)、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番茄叶霉病菌(Cladosporiaum fulvum)、苹果霉心病菌(Alternaria tennis)在培养皿中作对峙培养,测定木霉菌对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木霉菌抑菌强度和抑菌谱不同,在本试验中T5、T6菌株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出了较强的抑菌作用;有的木霉菌株虽抑菌谱较窄,但对某一特定病原真菌却存在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乐清湾红树林选择5个采样点,采集其根、叶、枝、皮及土壤和海水,分别在3月、4月、5月共采集3次,研究其真菌区系.共分离到20种真菌,其中曲霉属6种,毛霉属3种,地霉属2种,酵母属2种,其他7种分别为青霉属、根霉属、裂殖酵母属、鞭孢霉属、葡萄穗霉属、葡萄孢霉属、木霉属.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洞窟、壁画等寡营养的环境中,并对洞窟内壁画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本实验采用Anderson FA-1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研究了敦煌莫高窟第16窟一年内空气微生物群落组成、时间和空间分布动态。结果表明,空气真菌和细菌呈现明显的季节分布,夏秋季空气微生物较多,冬春季较少;真菌主要种属有枝孢霉属(Cladosporium),青霉属(Penicillium),链格孢霉属(Alternaria),曲霉属(Aspergillus),无孢子真菌(none-sporing isolates)等;空气微生物主要分布于采样器的前四层,以粒径2.0?m的第四层最多,旅游旺季如"五一"、"十一"、暑假等游客较多的时间,空气微生物也伴随着有显著的增加;而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微生物的数量变化。  相似文献   

9.
亮毛杜鹃根际真菌与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研究根际真菌与内生真菌及植物之间的联系。本文对生长于云南省楚雄市的亮毛杜鹃(Rododendron microphyton)的根际真菌和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结果共获得真菌75株,经显微形态观察鉴定,它们均属于半知菌亚门的8个属,其中青霉属31株,占总数的41.3%,属于绝对优势类群,结果表明亮毛杜鹃的根际真菌和内生真菌有着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檀香(Santalum album Linn.)为檀香科(Santalaceae)檀香属(Santalum)树种,属于常绿半寄生小乔木,其心材为传统名贵中药。檀香与其寄主植物假蒿通过根端的吸盘相连,探讨檀香与其宿主之间内生真菌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创新要点:假蒿(Kuhnia rosmarinifolia Vent.)是幼龄檀香很好的寄主。目前已经对许多药用植物的内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关于檀香和假蒿之间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首次探讨了檀香及其宿主植物假蒿根中内生真菌的数量和种类,为进一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研究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檀香的根和其宿主植物假蒿的根部材料分离内生真菌,并采用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手段对分离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重要结论:从檀香的根和其宿主植物假蒿的根中160个组织块中分离和鉴定了共25个真菌类群,其中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 sp.1为檀香根中优势菌,镰孢属真菌Fusarium sp.1为假蒿根中优势菌。特别有意思的是两种植物根中没有分离到明显相同的内生真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能够转化白头翁皂苷的真菌,并对该菌株进行分类鉴定。方法:将白头翁皂苷加入培养基中诱导真菌分泌白头翁皂苷糖苷酶,并通过薄层层析技术检测转化产物。再采用经典的形态学特征观察和现代的ITS-r DNA测序分子生物学分类技术相结合对真菌进行鉴定。结果:筛选出能够生物转化白头翁皂苷的RCEF4894菌株,该菌株被鉴定为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 Iizuka。结论:棘孢曲霉RCEF4894菌株能够被诱导产生白头翁皂苷糖苷酶,将多糖基的白头翁皂苷水解成低糖基的皂苷。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不同菌种保藏方法保存了29个食用菌菌株.结果表明:固体石蜡封口的斜面冰箱保藏法,对陈香菇[Lentinusedodes(Berk·Sing.]3个菌株外的其它26个菌株保藏4年后,全部存活良好,并保持其原有的生产性能.这一方法结合矿油保藏祛,可用于一般食用菌菌种的中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4.
《中学科技》2013,(10):32-32
A new study suggests that tiny organisms living underground may hoard most of the carbon in Swedish forest floors. That's a good thing for the environment: If the carbon remains stashed in the soil, then it's not escaping into the atmosphere. There, it could contribute to global warming.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栽培学实践教学从实验教学内容的选编和调动学生学习食用菌栽培学实验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技术的同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几种真菌菌丝体生长及SOD活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比较了11种药用及食用真菌菌丝体在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并测定了菌丝体中的SOD活力。结果表明:云芝菌丝体生长最迅速,4d后的生物量可达4.2g/L,其次为草菇和平菇;单位质量菌丝体中SOD活力以茶薪菇为最高,达到2.84U/mg,其发酵液中SOD总活力达到5.07U/mL。  相似文献   

17.
吴京 《南平师专学报》2006,25(2):100-102
在食用菌生产中,由于生产条件的不同造成所处优势地位的不同。各地在制定食用菌发展战略时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注重利用差异性竞争方式,构建本地在食用菌生产上的竞争优势,以此带动本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介绍淡水真菌,简要地讨论了淡水真菌的研究历史、作用、形态、分类以及中国的研究现状。淡水真菌是潜在的物质分解者和化学生产者,我们希望广大读者能对淡水真菌学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阐述食(药)用真菌多糖的化学结构、常见类别、提取工艺、生理功能以及食(药)用真菌多糖产品的开发现状,展望真菌多糖的研发前景.  相似文献   

20.
白马雪山牧场中捕食线虫真菌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白马雪山牧场中捕食线虫真菌资源及其在不同基质中的分布情况。方法:2012年8月份从白马雪山牧场中采集了97份牦牛粪样,95份土壤样品,进行捕食线虫真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共分离出4属16种捕食线虫真菌,其中1种未定名,Arthrobotrys oligospora和Arthrobotrys thaumasium在土壤样品及牦牛粪便中都出现,频率较高。结论:土壤中的捕食线虫真菌比牦牛粪样中的丰富,具有三维菌网的Arthrobotrys属菌株出现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