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求学之路     
俗话说:“书香苦难多”,诚哉斯言。父亲上学的时候,家里情况正艰难。兄弟姐妹九个,父亲是长子,我还有两个叔叔,六个姑姑,全靠祖父开着一家经销部,再就是土里刨食了。仗着祖母那时正老牛样地能干,才能勉强“先供着”父亲上学。上学不交学费,但每天一顿午饭,已让家里十分为难。猪肝色的窝头,在学校里还算上等口粮,有时只有一罐菜粥。而且早饭也吃不饱,往往上学路上就忍不住喝一口,再喝一口,等到了学校,也就喝了个底朝天了,中午只好饿肚子。那时村里有个谭牛家里有钱,他的儿子每天都吃一个油酥火烧。父亲有时跟我学谭牛说话…  相似文献   

2.
母爱如帆     
舒仕明 《小读者》2012,(6):13-14
我从小就很调皮,上学以后是出了名的“捣蛋鬼”。父亲为人老实,成天不说一句话,病痛也多,根本不管我。母亲不识字,每天有做不完的农活。还得照顾家里家外,也无暇管我。我每天信马由缰,四处乱跑.  相似文献   

3.
经营梦想     
他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户家里,小时候家里很穷,很小就跟父亲下地种田。在田间休息的时候,他望着远处出神。父亲问他想什么?他说将来长大了不要种田,也不要上班,他想每天呆在家里,等人给他邮钱。父亲听了,笑着说:“荒唐,你别做梦了!我保证不会有人给你邮钱。”后来他上学了。有一  相似文献   

4.
经营梦想     
他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户家里,小时候家里很穷,很小就跟父亲下地种田。在田间休息的时候,他望着远处出神。父亲问他想什么?他说将来长大了不要种田,也不要上班,他想每天呆在家里,等人给他邮钱。父亲听了,笑着说:“荒唐,你别做梦了!我保证不会有人给你邮钱。”后来他上学了。有一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阅读》2007,(11):25-26
小时候上学.家离学校比较远。逢下雨天,乡村土路烂滑,父亲就下好面条用保温瓶装好给我送到学校,面条是他的最爱,所以他就送给我他的最爱。在那个村小学,在二百多个同学当中,我受到的是家长对孩子的最高礼遇。其他的孩子要么冒雨回家吃饭,要么在学校胡乱解决后等待下午的课程。而我,并不感激父亲,相反,我却因他的张扬而羞惭。  相似文献   

6.
有一次,我利用一堂体育课把两位学生留在教室里辅导他俩做作业,冯东明同学积极思考,认真进行计算,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向我请教,在老师的耐心辅导下,他学得很好。而另一位李大强同学,脸上露出一副无奈的样子,他做作业一片糊涂,有时写错字。当晚,我将其学习情况告诉了他父亲。第二天.不见李大强同学上学,我急忙到他家里问个究竟?刚进门口,他父亲对我说:“老师不用来了。”“为什么”?“他无心上学,只记住打球,上学是没有用的。”他爸爸回答我。站在旁边的李大强眼泪横流,一边哭一边对我说:“老师.都是你害了我,爸爸不准我上学都是因为你。”我听后感到很愕然,难道我为他辅导功课有错吗?  相似文献   

7.
在路上     
中学时代,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他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家里很穷,他很小就跟父亲下地种田。在田间休息的时候,他望着远处出神。父亲问他想什么,他说将来长大了,不要种田,也不要上班,他想每天呆在家里,等人给他寄钱。父亲听了,笑着说:"荒唐,你别做梦了,我保证不会有人给你寄钱。"后来他上学了。有一天他从课本上知道了埃及  相似文献   

8.
学校离家不算远,每天早晨,父亲都骑自行车带他上学。过了一段时间,孩子要求父亲为他买一辆新车。他说,他是小小男子汉,得学会自己骑车上学。  相似文献   

9.
大人们通常都说小孩要锻炼独立能力,不少家长让孩子四五年级时就自己乘车上学,我班的同学就多数自己乘车上学的,然而我的爸爸出于安全问题的考虑,执意要每天送我上学。我曾多次要自己上学,都被他断然拒绝了。今天,我跑到爸爸房间,和往常一样。  相似文献   

10.
周海婴 《科技文萃》2001,1(7):81-84
诀别   一九三六年的大半年,我们的日子是在忧喜交错之中度过的。父亲的健康状况起伏很大,体 力消耗得很多。因此,家里的气氛总与父亲的健康息息相关。   每天清晨,我穿好衣服去上学。按照过去惯例,父亲深夜写作睡得很晚。今年以来,因为他 不断生病,母亲叮嘱我,进出要小声,切勿闹出声响,以免影响他休息。  相似文献   

11.
他父亲是个瞎子,母亲严重智障,一家人靠乞讨为生。后来,他的姐姐下海卖身,让全家人有个固定的住所,同时供他读书。小学时,身为家庭长子的他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煮饭、洗衣,照料好母亲及弟妹,白天上学,放学了又牵着父亲到处行乞,父亲拉二胡,他就跪在旁边写作业。他曾想到自杀,可一想到卖身的姐姐,又变得坚强起来。高中时期,他白天上课,晚上及假日就外出打工。  相似文献   

12.
父亲是钟     
李付春 《老年教育》2009,(11):35-35
我读小学的时候,学校在一公里外的邻村。读到高年级时,学校开设了早晚自习课,早上5点半就要到校。那时家里没有钟表,父亲就成了叫我早晨起床的钟表。每天凌晨,他都要到胡同口和房后的空地上去扫树叶当柴禾烧。时而抬头看看天上的星星,觉得时辰差不多了,或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上学走了,他就赶紧回家叫醒我,送我出村。等我找到同路伙伴后,父亲才放心地回家。  相似文献   

13.
那时候,太阳刚吐出一缕霞光,我和父亲就一起出门了。我上学,父亲上班。我系着红领巾,我是少先队员。父亲系着领带,他是人民教师。  相似文献   

14.
理想,不一定要远大。这是小对候父亲对我说的。在记忆中,父亲是那种没有理想或说没有远大理想的人,从我记事时起,就从来没有看到父亲雄心勃勃地计划一件事情;也从来没有听见他高谈阀论他的理想,他似乎永远一成不变地上班下班.把每天该做的事认认真真地做完。  相似文献   

15.
《神州学人》2001,(10):16-17
我出生在川东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在一个小煤窑上班。我那时只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吃饱穿暖。小小的我实在忍受不了没完没了的农活,天天盼着上学的日子,5岁多我终于上学了,上学的日子家里就更困难了,为了给我买一个算盘,母亲背了几筐菜走了十几里山路才换来。艰难中,我终于还是完成了初中学业。十二三岁开始,周末和假期我随生产队的妇女下地干活,每天可以挣4分。  相似文献   

16.
杨志强 《家庭教育》2007,(11X):26-27
园园4岁.刚进幼儿园时哭闹过一阵子.后来又挺愿意上幼儿园的。但是.上个月有一个星期和父母出去旅游.没去幼儿园。结果回来后.每天早上醒来就嚷着不去幼儿园,到了幼儿园就大哭,比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哭得还凶。妈妈每天都“狠心”地把他交给老师.转身就走.但心里却很矛盾;怕他哭得太厉害.反而有抵触情绪.会越来越不爱上学了。此时是坚持送他上学.还是先在家里待一段时间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梦琴难圆     
残酷的家教我出生在安徽省蚌埠市,小时候父母都疼爱我。可从4岁开始,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因为父亲规定:我每天的生活内容就是练小提琴,他对我的态度也发生了突变:对我少言寡语,除了一张阴沉脸,再没有别的表情。父亲之所以对我如此无情,因为他曾经也是一名小提琴手,对音乐爱得痴迷。然而,因为小时候家里穷,使他当音乐家的梦想破灭,于是便把他没实现的梦想寄托在我的身上。我觉得父亲让我成为音乐家的路走不到头。每天无休止的拉琴、拉琴,单调枯燥的生活让我非常烦闷。不仅没有玩的时间,上学后,连看书、写作业都必须在练琴之后的“业余”时间…  相似文献   

18.
葛会渠 《教师博览》2009,(10):44-44
男孩的家在大山深处的一个村寨里.母亲生他时难产死了。男孩一直和父亲相依为命。到了上学的年龄了.男孩背起书包.每天往返十几里到镇上读书。男孩讨厌学习,和小朋友们在一起.他就像出了笼的乌儿一样疯不够。两个月下来,第一次两门课测验,男孩得了两个“大鸭蛋”。  相似文献   

19.
前些日子,运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四(2)的张雷同学腿部生疮,医生为他做了手术之后,每天由他的父亲接送上学。张雷的父亲工  相似文献   

20.
张丽娜 《山东教育》2005,(21):124-124
我的儿子小龙初三了,已经有两个多月不去上学。每天除了去网吧就是在家冷冰冰地发呆,不和我说一句话。每天我都努力地寻找话题,谨慎地看着他的脸色与他搭讪,他不理不睬,我说多了,他就歇斯底里地冲我乱吼:“滚!让我清净会儿!”我承认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是太失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