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课本用氯化锌溶液作电镀液,经反复试验,效果都不好,镀件表面呈黑色,镀层易脱落。如果按教学参考书采用氯化氨——氨三乙酸镀锌溶液,多数学校难以办到(主要是药  相似文献   

2.
应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X)研究了闪镀铁预处理对冷轧钢板在电镀锌镀液中电沉积锌层微观形貌的影响,SEM及EDX结果表明:进行闪镀预处理后,钢板表面覆盖了一层网状多孔结构的闪镀铁层,随着闪镀时间的延长,表面闪镀铁层逐步变得致密完整。随后将不同时间闪镀铁预处理的钢板表面进行电镀锌,SEM结果表明,随着闪镀铁时间的延长,表面锌层由初始的片状、锥状混合掺杂生长的晶粒结构,转变为更为均匀分布的片层状晶粒结构。经闪镀铁预处理的钢板,后续电镀锌的表面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3.
塑料电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塑料制品表面镀一层金属,将大大改善塑料的表面性质,从而使这些塑料制品能够替代某些金属零件。此外,在日用装饰上,塑料电镀制品亦具有广阔的用途。但是,塑料本身是绝缘体,它不象金属那样可以直接电镀。塑料的电镀先要经过表面预处理、敏化、活化等过程,并在镀件表面沉积一层导电膜,然后才能进行电镀。本文介绍在塑料表面镀镍的基本方法,通过塑料电镀过程,不仅可以学到不少化学知识和操作技能,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化学教学第二课堂和化学科技活动的良好内容。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2011年人教版)《化学与技术》(选修2)第65页实验3—2:在大烧杯中加入CuSO4溶液,用铜片作为阳极,把待镀的铁制品(镀件)作为阴极,接通直流电源几分钟后,观察镀件表面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简单电镀实验是教育部规定的高中化学必做实验之一,但是2019年人教版教材中未说明CuSO4溶液浓度和所需的pH,致使很多课堂实验现象表现为铁片表面出现黑色物质,与教材所给现象相差甚远。分析如何让铁片表面镀上红色的铜,研究发现,CuSO4溶液浓度为0.2 mol/L、pH为碱性时可以镀上均匀的红色铜。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研究打破电镀实验需要外接电源的常规思维,利用高中物理所学的特斯拉线圈进行无外接电源电镀,在培养学生创新性的同时还促进了多学科的融合教学。  相似文献   

6.
非金属塑像电刷镀古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刷镀技术克服了传统非金属材料电镀的缺点。本文以大型的玻璃钢塑像表面刷镀古铜为例,研究了电镀液配制、电镀过程的工艺条件和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中化学第二册中的电镀锌实验,如按课文所述操作,只能得到一层灰黑色的锌,很易擦去,效果很不理想。若按教学参考书中介绍的做,则无氰镀液的配制麻烦,用药品种多,很多农村学校缺少部分药品不能配制,所以此法难以推广。我试用氨作络合剂配制锌电镀液,配制方法很简单,且电镀效果也很好。现将具体操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取一根短玻璃棒,通过银镜反应镀上一层银,使之能导电。 以12%左右的硫酸铜溶液(加几滴稀硫酸)为电镀液,将玻璃棒和铜片分别用铜丝连接放入电镀液中作阴极和阳极,通直流电几分钟,玻璃棒上就镀上了一层红色而光洁的铜。  相似文献   

9.
1问题的提出电镀是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或非金属材料表面镀上一层其他金属或合金的过程,其目的主要是增强材料的抗腐蚀能力,增加表面硬度和美观性等,因此电镀所用的镀层金属通常是一些在空气中或溶液里不易被腐蚀的金属或合金,如:镍、铬、铜、银等。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电镀锌实验时,学生总认为常用的 ZnCl_2电镀液呈酸性,其溶液中既有Zn~(2+),又有 H~+。从金属活动性顺序看,H~+得电子能力大于 Zn~(2+),通电后阴极该析出 H_2。学生对电镀实验中阴极镀件上不析出 H_2,却析出 Zn 形成 Zn 镀层的道理不理解。但事实又不得不承认。对这一问题,若要解答,显然超出了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若不解答,学生接受这部分知识又感到别扭。为了使学生对电镀锌实验有一个浅近的理解而愉快地接受这部分知识。我觉得对学生可作如下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电刷镀技术是一种无需将镀件浸入镀槽的电镀液中,而使镀件进行局部镀复的工艺方法。自八十年代在我国推广这项技术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等许多领域,并已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该技术设备简单,镀速快,镀层性能优良,可作为学生选作实验或课外活动的项目。 一、基本原理 电刷镀与一般槽镀的原理一样,但方法更简单。从直流电源负极引出一条线接在被镀零件上,而从电源正极引出一条线作为阳极(阳极可用石墨磨成适用的形状,该石墨电极裹上棉  相似文献   

12.
一、锌与硫酸铜反应的演示实验锌的金属活动性较强,它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析出金属铜的速度较快,使锌片表面附着的金属铜晶粒粗糙,显示黑色,而不是红色。若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氨水,至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刚好溶解,制成深蓝色的硫酸铜的氨溶液(使溶液中铜离了的浓度减小,大部分的铜离子变成铜氨络离子[Cu (NH_ 3)_4]~(2 ))。这时再在溶液中插入锌片(可用废干电池锌皮),由于控制了反应速度,就可以在锌  相似文献   

13.
在3种镀液成分配比下进行热镀试验,包括0.15%Al-Zn(GA)、2.1%Al-1.3%Mg-Zn(LAMZ)、7.2%Al-1.6%Mg-Zn(HAMZ),对其进行镀后相结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3种镀液下进行连续热镀后,试样表面平滑、无肉眼可见漏镀点,镀层厚度均在10~25μm。镀液中添加Mg后,镀层由四种相构成复杂的微观组织:富锌相,Zn和硬的金属间化合物MgZn2组成的二元共晶相,同时包含前两项以及富铝相的三元共晶相和富铝相枝晶结构。对3种镀层质量进行对比,在热镀工艺参数不变的条件下,GA和LAMZ镀层质量良好,HAMZ有较多粗大枝晶结构。  相似文献   

14.
在镀铬的电镀工艺中,定时地分析电镀液中以上三项成分的含量,对于镀铬效果的好坏有着非常必要的关键作用。 其分析的原理与步骤是;电镀液稀释50倍后,分别进行下列分析。 (1)电镀液中的铬酐以CrO_4~(2-)形式存在。取试液25ml,在酸性溶液中,以Fe~(2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滴定至溶液呈亮绿色为终点:  相似文献   

15.
庞涛 《化学教学》2000,(2):46-47,49
一、奇异的实验现象将锌粒、铜片一起放入浓的NaOH溶液中 ,不仅可以看见气泡产生 ,还可以看见红色的铜片上覆盖了一层银灰色 (若用锌粉则为银白色 )的固体 ,过一段时间取出铜片 ,刷洗掉松散的固体 ,原来红色的铜片表面变成了光亮的银白色 .这一现象看起来象电镀 ,跟微电池原理有关 ,姑且叫做“微电镀” .锌可以跟浓Na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气 :Zn 2NaOHNa2 ZnO2 H2 ↑ ,但铜片表面的银白色金属是什么物质 ?从何而来呢 ?笔者进行了如下实验探讨 :二、实验方案及报告在 2 5 0mL烧杯中分别盛入 80mL指定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16.
根据金属离子的活动顺序,H 应比Zn2 易得到电子,而用ZnCl2作电镀液时,为什么能在铁件上镀上一薄层锌?电解是借助电流的作用来实现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电解过程中,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产物与电解质的本性、浓度、电流密度以及电极材料等多种因素有关,下面仅就电极的不同来谈电解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三《化学》(2003年6月第一版)第53页电镀铜演示实验中,用铜作阳极,CuSO_4溶液作电解液,铁制品作阴极。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把铁制品插入 CuSO_4溶液,不待通电,表面就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这个现象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惑,认为电镀中实验结果的产生是因为发生了置换反应。第54页说明①中提到在溶液中加入一些氨水,但没有明确说明加入氨水是使铜离子形成铜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光亮镀Sn-Pb合金解决电子元器件可焊性问题。光亮Sn-Ph合金镀层,其优点是抗氧化,可焊性好,表面光亮,外观装饰性好,但是,由于Sn-Ph合金镀液中,含有许多结构复杂的有机光亮剂,在电镀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夹杂在电子元器件表面镀层中,其量过多,会造成在隧道炉熔焊时,受热变色,产生气泡、麻坑等,使镀层可焊性下降,外观装饰性变差。为了保持电镀液中光亮剂的适宜比例,应根据实际消耗量经常补充。在工业生产中,是通过赫尔槽试验或根据操作者的实践经验来估计补充量,很难做到准确控制。本文采…  相似文献   

19.
焦磷酸盐仿金电镀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一种用焦磷酸盐代替剧毒氰化物的仿金电镀新工艺,总结出镀层中铜、锌、锡含量不同对仿金镀层色泽的影响,由于镀液中采用了新的络合剂和添加剂,因此本工艺具有阳极溶解性能良好,允许电流密度高,在规定的阴极电流密度下仿金镀层色泽逼真,镀层光亮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高二化学P253实验三电镀、未列出锌电镀液和钝化液的配方,教参书所列氯化铵——氨三乙酸型镀锌液、某些药品在中学实验室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