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前期100余年间,以温婉平和著称的宋之问诗受到各选家重视,重要选本录宋之问诗数量多居初唐诗人前列,远超陈子昂、王勃等大家.明中期,前后七子主张"诗必盛唐""高古"等,宋之问诗因不合文坛主流选诗标准接受度降低,但仍高于杨炯等初唐大家.明后期社会审美渐趋多元,《唐诗归》《石仓唐诗选》等录宋之问诗远超明前、中期.宋之问诗在...  相似文献   

2.
唐诗艺术特征之形成、唐诗之繁荣与其使用的近体、古诗、乐府体三足鼎立的体裁系统存在密切的关系。唐代诗人在运用古近体的体裁系统上,具有后世所没有的优势,这就是“唐诗体裁系统的优势”。它是我们认识和研究唐诗的另一种思路。唐诗体裁系统中的诗与歌之关系、古体与近体之关系,是唐诗体裁系统中存在的两大矛盾,同时又因矛盾之张力而成为两大优势。  相似文献   

3.
唐宋 《职大学报》2001,(3):12-14
唐诗的传播渠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它借助音乐、舞蹈等多种渠道传播.在唐人的诗集中,有不少《宫词》作品以及宫廷宴乐的歌词,多能入乐演唱.尤其是来源于民歌的绝句,是最易于歌唱的.在唐诗中,有很多描摹音乐的诗歌,唐代诗人与乐工、歌者关系密切.唐诗借助音乐传播对唐诗的音乐性产生了影响,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性.唐代的舞蹈高度发达,在唐诗中,有许多描摹舞蹈的诗歌,对唐诗的形象性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试论“许浑千首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浑诗在晚唐诸家中是很突出的。历代文选家都比较重视他的诗,《文苑英华》选一百三十四首,《唐诗品汇》选一百零二首。杨仲弘选《唐音》自谓详于盛唐而略于晚唐,但对许浑诗“取之极多”(《升庵诗话》卷九)。影响较大的《唐诗别裁》也选了他十五首,在晚唐作家中仅次于李商隐、杜牧、温庭筠。打开许浑诗集,一个鲜明的印象是诗中写水特别多,不仅多用“水”字,波涛、浪花、雨露等也积简盈牍,满眼皆是,因而史有“许浑千首湿”之称。对许浑诗的评价历代毁誉不一。与诗人同时代的杜牧赞其“江南仲尉多情调”(《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横江,斐使君见迎,李赵二  相似文献   

5.
《宋诗选注》与《钱锺书选唐诗》是钱锺书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编选的两部诗歌选本.受当时学术风气的影响,两部诗歌选本在选目理路、选本特色以及选诗标准等方面表现出互异性与一致性.在选目理路上,两者都有意勾勒断代诗歌史的演进脉络;在选本特色上,两者旗鼓相当、各有千秋;在选诗标准上,两者都以艺术标准为先.在钱锺书诗学观念...  相似文献   

6.
杨舟 《职大学报》2007,(4):89-90
由于唐代诗人大多能画,而画家又把诗文序跋视为修养的第一位。故又大多能诗善写。诗歌与绘画的相互影响使得唐代诗歌中有大量的关于色彩学的材料,表明唐代诗人对色彩的性质、作用、配合规律有很深刻的认识。本篇将唐代诗歌中的色彩描写作一简要分析和初步研究,试图从审美方面揭示唐诗的色彩美及应用色彩学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唐诗略论     
一、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诗在文学艺术中的地位是独特的。在文学界,有一种通常的说法:“诗是最早最高的文学。”西方有人把诗比为“文学各类中的皇后。”中国现代诗人艾青也把诗比喻为“文化母亲众多儿女中的一个骄子。”他还很赞赏朱光潜先生的话:“文学到了最高境界都必定是诗。”中国古代的孔夫子对诗曾有过很高的评述。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鲁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相似文献   

8.
陈寅恪唐诗笺证在20世纪唐诗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有极其丰富的诗学价值。以诗证史是唐诗笺证问题意识的具体表述。因史释诗是陈寅恪诗的阐释学原则,包含着三个相关要素,即诗学立场、诗境观念以及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全唐诗》为材料,从声律和韵律两个角度全面分析了唐诗格律结构的类型,归纳出了粘式律、对式律、粘对混合律、平韵律、仄韵律、转韵律等诗律结构体式,并分类举出诗例,作了精要的分析,从而完整地揭示出了唐诗格律的体系。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诗唐"说的含义要从唐诗的创作、流布和欣赏以及诗人的社会地位等诸多环节去诠释。唐人创作诗歌,处于一种完全自觉、"不写诗,无以言"的状态。而唐诗的流布和欣赏则是社会化了的,在此基础上,诗人为全社会所拥戴。"诗唐"说有巨大的理论启示意义,其一就是促使我们重新评估晚唐诗。以"诗唐"的观点,初唐是诗歌由齐梁到唐的过渡期,盛唐是诗歌的全盛期,中唐是诗歌的中兴期,而晚唐则是"诗唐",即唐诗社会化的完成期。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人后先继起,有如群星闪耀,呈现出品莹璀灿的景象,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光彩。在这些诗人中,有不少是京兆人,如王昌龄、杜牧、韦应物、韦庄、韩偓等硖频恼抛魏颓罔河?也都是京兆人。《全唐诗》中有张孜《雪诗》一首,秦韬玉诗三十六首。清沈德潜的《唐诗别裁》无张孜诗,秦韬玉只选《贫女》、《春雪》二首。清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也只选秦韬玉《贫女》一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选的《唐诗选》,则张孜、秦韬玉各选一首,即《雪诗》和《贫女》。晚唐时期,藩镇之祸,愈演愈烈。各节度使之间互相攻伐,战争连年,民不聊生。  相似文献   

12.
唐诗与唐人小说的发展并不同步,但唐人小说中拥有大量的诗歌.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进入小说的机率越来越高,小说中诗歌与唐诗发展的风貌愈益相合.唐代诗歌与小说用诗的流程嬗变有着明显的可比性.从"四期说"的角度比对唐诗与小说的用诗,初唐诗坛因中有革,小说用诗低迷.盛唐诗坛呈现鼎盛之态,小说用诗出现俗诗短章.中唐诗人探索求新,小说用诗与唐诗和谐融通;晚唐诗坛出现衰退之象,小说用诗逐渐繁富.  相似文献   

13.
《唐诗品汇》是明初一部大型的唐诗选本,由闽人高棵倾十年之力编纂而成。该选本通过对有唐一代诗歌的考镜源流、审音辨体,于四期丸品的架构之上,明确提出以盛唐为“正”的诗学观点,较大地影响了明人对唐代诗歌的看法和明代的诗学思潮。  相似文献   

14.
唐诗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吟诵诸葛亮的佳作。这些作品一般分为怀古吟游诗、咏物游仙诗、书怀赠友诗、祭祀题字诗四类。这些"诸葛诗"中的诸葛亮形象是以忠智为特征的人格化的贤相形象,而这又与唐朝文学传播的历史背景、社会基础以及文人的创作动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白云洁白无瑕,与隐逸之士的处世精神相契合,所以唐人喜欢以白云入诗来表现自己超尘脱俗的高洁情操。唐人在承袭前代白云意蕴的基础上又有所变化和创新,唐诗中带有隐逸倾向的白云意象主要表现出高洁渺远、闲澹孤高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常建籍贯《唐才子传》谓为长安人,程亦军据常建《江行》定其为湖南醴陵人,实非。据唐诗及常建晚年活动及思想可知他当是眉县、周至、武功一带人  相似文献   

17.
日本汉诗的时空意境构成受唐诗影响有四种表现。同“时”异“空”的意境给人以时间绵延背景下的持续感和运动感;同“空”异“时”的诗歌情感又多表现为沿时间流动而不断蕴积的特征。同“时”同“空”关系下的意境显得宁静而安详;异“时”异“空”的意境则是借助时间方向的无序变动和时间属性的频繁转换,全方位地揭示诗人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8.
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所流传下来的诗歌共有四百零一首,其中七言古诗有五十一首,占八分之一。从量上来看,是不多的,但却集中地代表了他的诗歌的独特风格,也是他的著名的边塞诗的精华所在。历代的诗评家对岑参的七言古诗评价都很高,把他和王维、李颀、高适并称,视为盛唐七言古诗的正宗。明胡应麟说:“唐七言歌行,……高、岑、王、李,音节鲜明,情致委折,浓纤修短,得衷合度。”(《诗薮·内卷》)清沈德潜也说:“王、李、高、岑四家,驰骋有余,安详合度为一体。”(《唐诗别裁·凡例》)但前人在评论岑诗的具体风格时,亦有不够精当之处,即总是把岑参和高适的诗放在一起,统概之曰:“悲壮”。这种评论起源于宋朝严羽,他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讲道:“高岑之诗悲壮。”此后代相沿袭,成为定论。如胡应麟云:“高岑以悲壮为宗。”(《诗薮·内卷》)明高棅云:  相似文献   

19.
小飞蛾 《阅读》2024,(Z2):78-81
<正>人文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一共五集,每一集围绕一位诗人展开,主题分别为江湖、故人、长安、边塞和仙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歌赋里的美景,开启一场“云”文艺之旅,感受中国山水之美吧!江湖·杜甫诗人西川羡慕杜甫无与伦比的用诗歌书写现实的能力,于是努力追寻杜甫的足迹,踏上了他晚年寻找安身之所的旅程。  相似文献   

20.
龙门位于洛阳的南郊,它见证了古都的兴衰荣辱,是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唐代诗人宋之问、李峤、李白、杜甫、李贺等留下了歌咏龙门的佳作,从而建构了龙门的文学地理。唐代诗人的龙门书写,在初唐、盛唐集中表现为对盛世景象的歌颂赞美,在中唐以白居易为代表重在“独善”“兼济”的志向抒发。龙门作为驿站又是相聚离别的场所,诗人失意宦游的伤别哀叹又构成文学主调。唐诗中洛阳龙门文学景观的独特风貌,为中国文学地理学研究提供了典型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