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输出、输入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和发挥师生的各种情感因素,将认知和情感有机协调,使数学学习成为让学生向往的积极愉悦的活动.笔者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探索,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
韩梅 《陕西教育》2011,(10):35-35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分享彼此的情感,从而丰富我们的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不断演绎精彩。  相似文献   

3.
李长启 《新疆教育》2012,(12):84-84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高中学生数学课堂中的情绪障碍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学生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不断相互统一的过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在诸多学习情感问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情绪障碍是其中一个很少被教师重视但又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问题.高中学生数学课堂情绪障碍与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因此为搞好数学课的教与学,要研究学生学习的情感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削弱或减轻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情绪障碍,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想方设法把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挖掘出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韩宝林 《教学随笔》2007,(12):23-23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如何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证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发掘学生情感的积极因素,它可以促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和参与数学活动更加积极主动。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才会主动学习知识.自觉的训练技能.才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李春盛 《学周刊C版》2014,(2):140-140
数学学科有抽象性的特点.要想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情境化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创设情境开展活动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之间通过活动交流情感.共同进步提高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应该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要从学生身边的事、熟悉的事人手开展教学。我们的课堂应该使学生感到既熟悉又陌生.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情境化教学能够最大地体现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曹正国 《考试周刊》2013,(87):60-61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情感交流的活动,数学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而且是师生真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激发与共鸣的过程。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更要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流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意识,从而形成对数学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态度。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由知识的拥有者向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化,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教互学的共同体,作为数学教学,它不仅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方面,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主动地、乐意地获取数学知识。老师既是“演员”又是“导演”,要从表面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中,靠教师的“表演”技艺和“导演”的艺术创造,让学生在生活和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探究数学结论,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索新知的双边活动,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作为师生间的一种纽带,是教育的灵魂.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这样才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自主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等良好的情感品质.  相似文献   

11.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认知心理学也指出,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人际交往的过程,师生间在进行认知信息传递的同时也传递情感信息,加强师生的情感对话,这胜过一味的认知传  相似文献   

12.
刘芳 《成才之路》2009,(20):26-26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艺术就其本质来说,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追求美的艺术创造,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美的情感和审美意识,是一种移情于数学学习的育美活动。数学教学美的审美对象就是数学教学活动本身,即要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发展学生智能的过程,又是师生追求数学美的活动过程。众所周知,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因此,要把数学教学作为育美过程,其主导仍是教师,主体就是学生,所以在教学中把数学的认知活动和育美活动和谐结合起来,就在于教师对数学美及其教学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教学既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是情感和意志的活动过程。认识过程与情感意志活动过程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要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我们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富有情趣的教学互动过程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都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快乐的学习数学。一、创设"和谐自然"的数学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语言来实现。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将抽象、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艺术表达方式必不可少。本人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就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艺术进行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说明,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数学的氛围和主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取知识、思想、方法、能力,获得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本文通过“有理数复习”探究性活动课教学,  相似文献   

17.
课堂学习是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四因素之间持续相互作用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怎样有效把握和发...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体验是学生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学科活动中的行为、认知与情感的整体参与。这里的"体验",已经不再是狭义的师生双方语言的交际了,它是"互动"的一种外化,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它包含师生与数学活动的体验,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共同探究,学生与学生相互启发、合作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里不但强调了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而且指出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互动是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乐”中互动“、思”中互动、“疑”中互动“、做”中互动、“用”中互动,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过程,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和展现自我的殿堂。一、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乐”中互动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信息传递、情感…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强化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