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说的就是一个人的眼神能表达内心的想法。对于幼儿来说,由于对周围世界认识的不足和表达能力的欠缺,眼神往往是他们表达心声的重要手段。而作为教师,能读懂幼儿的眼神,将帮助她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需要,更快地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与幼儿之间建立更和谐、亲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老师的目光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幼儿教育中,老师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受,有时真的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育效果。孩子们比较善于观察老师,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他们都会从中体会到老师对某件事的看法。当孩子犯了错误或者做了一件好事的时候,他们总是会去探寻老师的目光,看看老师是怎么看他的,这时你就可以用眼神来告诉他们你对这件事的态度了。上课时,如果某个孩子乱讲话或随便做小动作,干扰其他的孩子听讲,你可以轻轻地走到他身边,拍拍他的肩膀或者摸摸他的头,给他一个制止的眼神,孩子…  相似文献   

3.
用言语赞赏去抚慰和温暖一个内心伤痕累累的孩子,仿佛不是那么容易;他会用老练的眼神来判断:让我信任你的理由是什么?而只有持久不变的爱才能冲破这道藩篱。  相似文献   

4.
儿童画,是儿童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不能以成人的标准评论它是否画得漂亮,因为你可能不知道孩子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画面或简单或复杂、或条理或凌乱,都能表达孩子的内心,教师没有资格评论画面的好坏,而应该有技巧地引导幼儿更准确地掌握绘画技巧。  相似文献   

5.
幼儿的情绪指数是指幼儿情绪状态的数量指标,它与孩子的内心期望值与满足值有密切的关系。当内心期望值等于满足值时,情绪指数为1,这时,孩子内心会产生平衡感和基本的满足感。如孩子期望得到两支铅笔,你给他两支铅笔,孩子会产生满意的情绪体验;孩子正确地回答了大人的问题,期望得到父母的夸奖或老  相似文献   

6.
爱,在幼儿园     
莱州市中心幼儿园是充满爱的乐园,一进幼儿园“爱在每一天”这几个字便会深深地吸引着你,那“让爱的心态感染幼儿,让爱的眼神激励幼儿,让爱的语言启发幼儿,让爱的行动帮助幼儿”的句句真言更是充分说明了这座用爱垒起的乐园里实践爱的诺言的教师们的高尚思想情操。中心幼儿园建园六年,全体园工用爱心和真诚为孩子送上了一份份妈妈般的关怀与爱抚,让孩子在幼儿园每时每刻都感受着家庭般的亲情和温暖。每天园长、老师都会面带微笑早早地等候在大门口迎接着每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有一点空闲便会找家长交谈,征求家长意见。“孩子是否吃饱,回家是…  相似文献   

7.
孩子的童心世界对于成人来说是另外一个世界,在这里,你会了解什么是孩子式的快乐;你会深切地体会到孩子的真爱与不爱;你会从孩子的一个闪烁不定的眼神中看到孩子内心的渴望与需要;你还会看到孩子们的某些“古怪行为”的注解。那么,如何走入童心世界呢?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几位老师的经历。  相似文献   

8.
眼神的故事     
要问我与学生相处最难忘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孩子的眼睛。听懂了老师的话,从眼神中,你能感受到他的喜悦;不认真听课时,从他那游离的眼神中,你能读到惊慌与不安;受了委屈,那本该带笑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是与年纪不相符的忧郁和沉重,你就知道了他正忍受超年龄的压抑,蔷要你的引导与帮助。但有一种眼神却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他上课望着你时,你读到的是焦急与心不在焉,问他是否病了,却是相当健康;似乎有什么话要说,真正让他发言时,却是哑口无言,只感觉像丢了魂似的。这种眼神到底暗示着什么呢?我一直在思考……  相似文献   

9.
老师的目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反映情感状态的寒暑表。老师的目光是学生成长的太阳,老师对学生的爱,除了用言语表达外,往往能通过眼神反映出来。有时,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思想感情,用眼神却能微妙地传递。这说明眼睛在师生感情的交流中,确实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教师通过眼神的各种变化,透视、表达出内心的不同感  相似文献   

10.
暗示家教6招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所以,我们的很多父母在对待孩子教育上,应去掉那些让人不快的“要求、命令、必须”等词汇,而通过“启发、暗示、商量”等形式来进行。这种形式的教育,孩子会更乐于接受,更喜欢。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暗示就是体态手势、表情。如孩子爱说话,大人噘噘嘴;孩子做小动作,家长招招手;孩子打瞌睡,老师敲敲桌子等,都能帮助孩子克服缺点。暗示,是无声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下面6种情景暗示能在你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所帮助。1、眼神暗示吃过晚饭…  相似文献   

11.
"和谐产生美",和谐班级,能够促进班风、学风的形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舒展,精神上得到惬意;能够健全学生人格,使他们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建立和谐班级呢?
  1.用无私地爱感化学生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就不能缺少爱。因为爱就是一剂良药,无论是多么顽皮的孩子,他纵然是一块顽石,爱也能将他熔化。当然,这里所说的"爱"绝不是那种敷衍的爱,有的老师说:我也爱我们班的孩子,可是他们好像不知道呀。爱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也许你的一个眼神,也许你一个爱抚的动作,也许你的一个微笑……在无声中,你的爱感染了他,他就会主动地接近你,他就会听你的话,他就会处处维护你,把他最优秀的一面时刻展现出来,那时你的一个眼神胜过千千万万句训斥,这就是爱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身教二得     
一天早晨,一个幼儿挂着眼泪来到班里。我问他:‘你为什么哭了?’孩子天真地告诉我:他来幼儿班前对妈妈说:‘小赤佬,我上学去了?’妈妈一听生气了,教训了他一顿。我说:‘你怎么能叫妈妈‘小赤佬’呢?谁知他理直气壮地  相似文献   

13.
张欣玲 《山东教育》2002,(27):62-62
一、平等当孩子从远处欢欢喜喜跑来,轻轻拽住你的衣角,说:“教师,告诉你个秘密”时,你做的第一个动作是什么?一个智慧型教师会做的是: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别小看一个小小的“蹲”字,它折射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平等。师幼之间全方位的平等是智慧型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石。智慧型教师总用平等的观念来对待幼儿,允许他们自由表达自己、阐述自己,允许他们探索、提问、置疑甚至反驳;他还总用一种平等的行为与幼儿交流,如:蹲下来、拉起幼儿的手,用商量的语气与幼儿说话等。所有这些会传递给幼儿一个积极的信息:老师是喜爱我的,…  相似文献   

14.
每个孩子犹如一部著作,随着生命的成长在渐渐地增加内容,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好像是细心地研读这部著作,读懂孩子的“爱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真实的内心需要和个性特点,从而在生活中打开沟通的渠道,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当然,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他没有明显倾向,你可以使用五种“爱语”向他表达你的爱心和关怀,当他慢慢长大时,你可以通过观察他的外在行为举止和生活习惯来初步判断他的特点。怎样读懂孩子的“爱语”?———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特征描述,判断你的孩子是属于哪种“爱语”的持有者。“肯定言词”的孩子1.他喜欢你…  相似文献   

15.
我喜欢用眼神与幼儿交流,不用多说话,一眼就够了。孩子们安静吃饭时,我常用慈爱的目光看着他们。这是妈妈特有的目光,温暖、体贴、亲昵,幼儿最喜欢,能体验到最大的快乐和爱。在这种赞赏、信任、关爱的注视中,孩子能够积极向上,活泼健康地成长。有时,好动的孩子会忍不住做一点“不合时宜”的小动作,我会温和地看孩子一眼,同时带一点点疑问的意味,稍稍往上扬一下眉。这是责问的目光,它可以把幼儿想干的“小坏事”消灭在萌芽状态。当幼儿乖乖收回手脚,我会给他一个赞赏的笑:眉眼不动,嘴角上翘即可。这是一种平易近人的鼓励和赞许。这时,孩子往…  相似文献   

16.
上学的孩子,性格特征越来越么帮助他对自己的性格建立自尊他可以有充分的时间熟悉环境、调明显。他是外向型还是内向型?了心、自信心就是最好的方法,这样整自己的状态。解你的孩子,才能帮助他塑造更加能让他自我肯定、自我接受。如果你有一个外向型的孩子,健康的性格。这里将会给你几个小小的建议,请参考以下的建议:人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外向去帮助孩子塑造更加健康的性格。让孩子大声地把“想”说出来:型性格的人会兴致勃勃地在人际如果你有一个内向型的孩子,外向型性格的人通常会让自己的交往中左右逢源;内向型性格的人请参考以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其实,眼睛也是无声的语言。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用眼睛与孩子交流,是一门值得探究的教学艺术。一、用神奇的目光吸引幼儿当你兴致勃勃地走进活动室,孩子却是乱哄哄时,你不妨用一种神奇的眼神(配上轻轻的“嘘”声,加上适当的手势)环视一周,孩子们会立刻安静下来,一双双小眼睛会惊奇地看着你,这时你再出示引人入胜的教具或引出有趣的话题,就会很自然地把孩子们带入精心设计的教育活动之中。二、用激励的目光评价幼儿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时时需要得到成人的肯定和赞美。因此,在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67):163-164
每一个孩子在内心里都埋藏着一颗种子——美。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的审美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幼儿在故事戏剧活动中通过对故事情节、角色特征的理解,能萌发对事物美的感受与体验,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心地发现和认识这个世界,运用角色对话语言、身体动作、实时的借助音乐和道具,从而自由地表达自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9.
杨婷 《小学生》2013,(12):98-98
一、创设想说、敢说、会说的语言环境1.让孩子想说依据班级幼儿好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用鼓励的方式、互相激励的办法让幼儿产生说的欲望。如,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及时地以贴红点、拥抱、送大拇指、鼓掌等方式给予肯定,同时以点带面刺激其他幼儿也积极上台发言;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急于要求他能同其他孩子一样一开始就能站出来说,而是进行个别交谈。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从能站出来——能和老师或其他小朋友一起说—一独立说一大声地说,最后大方地与人交谈。2.让孩子敢说其实有些孩子他不  相似文献   

20.
李凌 《少儿美术》2020,(3):33-33
教育只有"慢"才能捕捉到幼儿的内心,触及幼儿的心灵。如是"提速"的教育,你还没等到孩子潜在内心的苏醒,没来得及对孩子的事做出细致的分化、观察,幼儿期就结束了。只有与幼儿发育同步的"慢教育"才可能洞察到幼儿的内心世界。没教过幼儿的所谓学术性权威,仅靠学术性研究不会贴近幼儿内心,就像讲《孙子兵法》的军事教员,你让他带兵打一仗试试,就知道什么叫纸上谈兵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