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居易和苏轼分别是唐、宋文学史上耀眼的巨星,这两颗巨星交相辉映、影响千古.白居易作词,加速了词为"艳科"的进程,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苏轼将词作推向了空前的高峰,其中黄州词在苏轼所有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苏轼表现出的旷达的心境、隐逸的情怀无疑是受白词的影响,但是又有所创新.在词的艺术手法上,白词题材狭窄、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欢快,苏轼词题材扩大、语言清新、风格多变.  相似文献   

2.
白居易对苏轼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思想上,也直接表现在诗歌创作上。通过对苏轼诗语出白居易诗歌的分析,从苏轼对白居易诗歌的受容与警惕这个角度,可以看出苏轼诗风与白居易的联系以及苏轼晚期诗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南宋诗人张孝祥是继苏轼之后自觉、积极地学习苏轼词的词家.本文从两个方面考察了张孝祥对苏轼词的继承:一是积极抗金的主张与实践,使其词沿着苏轼开创的豪放之路,成为抗战爱国的歌唱;二是主和派的排挤与打击、宦途的坎坷又使其词力求具有苏轼式的旷达.文章还从时代土壤和个人性情方面探讨了张孝祥执意学习苏轼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品读东坡     
东坡仙逝虽久,自有他的诗、词、文、赋流传千古;苏轼仕途失意,可在文学上是集大成者;子瞻幻想超脱,却摆脱不掉儒家思想的积极济世。其实,苏轼在政治上之所以失意,不善权术是其中一个原因。而从某个方面来说,也正是他的文学才能毁了他的政治前途。苏轼的不幸就因为他太有才,因为他身兼诗人和政治家两种身份且混为一谈,即用一颗诗性的率性、自然之心去参与政治。  相似文献   

5.
没有一种水果,能像荔枝,可以轻易就赢得那么多的赞誉。白居易形容荔枝:“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而苏轼则希望:“日啖荔枝三百颗”。  相似文献   

6.
《瓯北诗话》是赵翼晚年的诗论名著,主要是对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等十家诗人的诗歌创作进行系统地评析。其中,对白居易的评析颇为详尽,主要涉及白居易的生平、思想及政治造化;诗歌的题材、体裁、寓意、真伪辨析、艺术风格、艺术传承;白居易与其他诗人的比较研究等方面,颇具高见灼识。  相似文献   

7.
王婧博 《教学随笔》2014,(8):20151-20152
苏轼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一生中接受思想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释家思想兼而有之,从而形成了其特有的三种思想通融的思维创作方式。本文以邹同庆和王宗堂所校注的《苏轼词编年校注》为主要蓝本及当今影响较大的其他注本,将苏轼一生词作中涉及儒道释三家思想的132首词作为研究与统计对象,深入到每一篇词作进行具体分析整合凝练,并以图表的独特形式展现对苏轼人生中各个阶段词作所体现出来的有关儒释道思想的作品进行研究分析,究其对于词的创作脉络,从而映射出情感思想。不仅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释家思想分别对苏轼词的影响进行整合分析,也深层次地探究了儒道释三家思想的相互融合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闲适诗中搏动着一颗“知足”之心。诗人常以不足为满足,与不如己者比,故能知足,甚且知愧。“兼济”之志是其“知足”、“知愧”心积极方面的根源;官场生活的教训、天命论以及佛、老思想的影响,是其“知足”心消极方面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苏轼和李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对唐代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许多诗人都有所学习、借鉴,其中以李、杜为最。苏诗的风格,与汪洋恣肆、豪放雄奇的李白诗风十分接近。苏轼对李白及其诗歌,作出过许多高度评价。李白诗歌对苏轼诗词有不少影响。苏轼还好以李白自喻。苏诗与白诗的主要差异表现在:苏轼的写景诗多理性思考,白诗多主观激情;苏诗在句式上比白诗更散体化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772—846),唐代继杜甫之后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其现存2806首诗作中,怀古诗仅有72首,所占比例约为1/40;苏轼(1036—1101),在其现存2600多首诗作中,怀古诗426首,所占比例约为1/6。而苏轼一生多次明确表示,自己与白居易"庶几相似",为何二人在怀古诗数量上却差异明显?在我国这样一个重史的国度,在中晚唐这样一个怀古诗兴盛的时期,在白居易这样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身上,为何只产生如此之少的怀古诗?从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家庭环境与仕宦经历三个方面进行梳理比较后发现,白居易特定的家庭环境与仕宦经历,是促使这一明显差异产生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苏轼和李白     
苏轼对唐代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许多诗人都有所学习、借鉴,其中以李、杜为最。苏诗的基本艺术风格,与汪洋恣肆、豪放雄奇的李白诗歌十分接近。苏轼对李白及其诗歌,作出过许多高度评价。在苏轼的诗词作品里,有不少地方受到李白的影响。苏轼还好以李白自喻。苏轼与李白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苏轼的写景诗多理性思考,白诗则多主观激情;苏轼诗歌在句式上比李白更散体化。就人物性格言,苏轼在身处逆境时比李白更为豁达、开朗。  相似文献   

12.
李昭(王巳)与苏轼的交往较少受到研究者的注意.本文全面考察了两人的交往经过,比较分析了两人在家庭成长经历、个性与兴趣爱好、政治遭遇与人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似之处,认为李昭(王巳)通过书信形式,正式拜苏轼为师,两人关系密切,大半生的命运均受此影响,他与苏轼的关系,是师弟子关系,他是苏门文人集团中的一员.文章还对李昭(王巳)的出生年代作了考察推断.  相似文献   

13.
以往在“以诗为词”的探讨中虽然涉及到了苏词和唐诗的关系,但局限于其豪放词与盛唐诗的联系,关未就此展开苏词与唐诗关系的全面考察。苏轼词和唐诗的关系可以由中晚唐诗追寻到盛唐诗。就其与中晚唐诗的关系而言,集中在白居易、刘禹锡、杜牧等人,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的作品能提供字面采择,更因其寄托了身世之感;就其与盛唐诗的联系而言,集中在李、杜诗歌,其中李白的读对苏轼豪放影响很大,杜甫的诗在很多方面影响了苏轼婉约词。此外,苏词还以唐诗为中介接受了陶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和郭沫若是不同时代的两颗文坛巨星,前者生于公元365年,后者生于公元1892年,前后相距一千五百余年,可是,我从《桃花源记》和《天上的街市》的教学中,发现了二者在许多方面有着意外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5.
苏轼是中国书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无论是他的学书的书论主张还是他的书法作品风格,都给后来人以很大的启发和影响,而他前后书风的转变有着种种让人琢磨的原因,本文就学书历程的变化、政治仕途的变故、生活情感经历的影响三方面原因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和郭沫若是不同时代的两颗文坛巨星,前者生于公元365年,后者生于公元1892年,前后相距一千五百余年,可是,我从《桃花源记》和《天上的街市》的教学中,发现了二者在许多方面有着意外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7.
苏轼力求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早年,苏轼大力提倡豪放、雄壮的风格,到了饱经忧患的晚年,却推崇平淡朴质的风格。这种风格在艺术渊源上吸收了韦、柳的简古,白居易的浅易,陶诗的质癯。  相似文献   

18.
红巨星     
当一颗恒星度过它漫长的青壮年期——主序星阶段,步入老年期时,它将首先变为一颗红巨星。称它为“巨星”,是突出它的体积巨大。在巨星阶段,恒星的体积将膨胀到十亿倍之多。  相似文献   

19.
“《易》尚随时”是白居易对《周易》时位观的概括,表现了一种“变”和“不变”之“变”,以至于合和的境界.这种观念对白居易的出处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白居易“善应”的处事态度和理性的思维,“善应”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变”,理性的思维则是一种“不变”.在理性的影响下,白居易才将“变”和“善应”演绎成了一种“不变”的人生哲学.在这样的人生哲学的指导下,白居易的闲适诗创作更为明显地体现了他的“《易》尚随时”观,从“不偏执”的创作心态和“合和”境界的诗美追求两个方面体现了《易经》中的智慧和美感.  相似文献   

20.
在唐代诗歌群星灿烂的天宇里,白居易是继李白和杜甫后升起的又一颗巨星.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沿着杜甫的道路进一步建立了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一生写下了二千八百多首诗.这些诗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其中有关妇女的诗占了相当的比例.据笔者粗略统计,白氏写到妇女的诗不下百首.另外在诗人的一些奏文判辞中也涉及到妇女问题.作为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封建文人,能如此关心妇女的命运,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故历来有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评论.但解放后,关于白居易妇女诗的讨论文章并不多,就笔者所知,王拾遗同志曾于1953年7月8日、15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两篇这一方面的文章,这已是四十年前的事了.妇女问题是个社会问题,透过妇女问题这个窗口,可以看到整个社会现实.白居易的妇女诗正是唐代社会生活的画卷,这对我们认识唐代的社会状况,以及唐代妇女的生活和命运,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中妇女们的生活和命运,是会有极大的帮助的.今天来说,也还有它的现实意义,本文正本着这一认识来对白居易的妇女诗作些粗浅的探讨.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所处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