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青光眼是眼流体动力学平衡失调引起眼内压升高,或由于视神经耐受压降低,使眼内压超过了视神经耐受压而引起的,以视神经的机能和器质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眼综合病症。 1、眼流体动力学平衡 (1)眼流体动力学包括眼血液动力学和房水动力学两部分; (2)房水来自血液又回到血液,房水循环与眼血液循环处于一种力学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视觉器官(眼睛)主要的部分是眼球。眼球由眼球壁及折光装置(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构成。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到达视网膜上,形成物象,物象刺激视网膜上感光细胞使之兴奋,沿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中枢就产生了看见物象的视觉。幼儿眼的特点1.眼球前后径较短,往往远视。经测定95%的新生儿是远视。但随年龄的增长,儿童远视逐渐减少。2.晶状体较大并富于弹性,具有较强的调节能  相似文献   

3.
陈碧华 《教师》2023,(10):96-98
文章研究了生成课程视角下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支持策略。培养幼儿调节情绪的能力是当下教育的重点目标,为了培养幼儿情绪调节能力,教师应当注重幼儿情感教育,提高幼儿情感认知力;协助幼儿自我评估,使其明确自我价值;丰富幼儿情绪经验,使其学习恰当表达。文章作者概述幼儿情绪调节内容,发现后天的培养和指导对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形成非常重要,从客观和主观角度总结影响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主要因素,并规划相关培养原则,以此探索生成课程视角下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支持策略,调节幼儿情绪,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4.
调查研究发现,教师调节幼儿情绪存在如下特点:教师多针对幼儿兴奋、悲伤等情绪进行调节;教师多在幼儿出现情绪反应后进行即时调节,调节时机稍显急躁;教师多采用抑制策略进行调节,调节策略有待丰富;教师对幼儿情绪的调节基本有效.针对情绪调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关注幼儿情绪变化与情绪背后的原因,培养幼儿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善于运用多种情绪调节策略,给予幼儿积极的鼓励和引导.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SMI眼动仪记录17名5-6岁幼儿阅读图画书的眼动信息,采用录音笔记录幼儿对图画书产生的叙事,并考察幼儿在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上的叙事特征与眼动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5-6岁幼儿在自主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能够抓住故事的关键信息,并将其表述出来;幼儿对关键信息的注视时长、注视次数均与幼儿叙事的宏观结构指标呈显...  相似文献   

6.
情绪调节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十分重要,对幼儿以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不同研究者对幼儿情绪调节策略有不同的分类,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不同情境中使用的情绪调节策略存在差异,影响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幼儿自身和照顾者特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5所民办幼儿园随机抽取中班、大班各5个班级,共310名幼儿家长为研究对象,其中流动幼儿161名,非流动幼儿145名。通过家庭嘈杂度量表、幼儿情绪调节策略量表进行测评,比较流动与非流动幼儿家庭嘈杂度及情绪调节发展的实际情况,并且详细研究了家庭嘈杂度和情绪调节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流动幼儿的家庭嘈杂度显著高于非流动幼儿家庭,流动幼儿在认知重建策略维度上显著低于非流动幼儿,在其他情绪调节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家庭嘈杂度与积极情绪调节策略中认知重建策略呈显著的负相关,与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发泄和被动应付策略)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活动构思 以发挥四方(教师、保健医与保育员、家长、幼儿)主动性,培养幼儿自我保健意识与使用、养护、锻炼身心的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为指导思想,以发展性、活动性为设计原则,设计此系列教育活动。 根据活动前的诊断资料,幼儿的眼结构知识与眼自护知识贫乏,阅读卫生知识与阅读卫生行为习惯不一致。因此,在集中教育活动中要加强眼结构知识和护眼卫生知识  相似文献   

9.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当前社会对学前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从关注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转变为关注幼儿综合能力与道德情操的培育,其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更是学前教育工作的重点,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深入开展教学实践探究,科学把握培养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教育方法,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与心理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在情境教育中关注幼儿情绪能力的培育。本文通过分析培养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性,概述教师需要掌握的情绪调节培育方法,从而探究出有效培养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实践策略并以实际案例作为检验,以此来提供有效的教育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杨宇然 《快乐阅读》2012,(28):30-31
利用眼动记录方法研究幼儿在早期阅读图画书过程中阅读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心理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这些研究通过控制幼儿年龄、阅读方式、材料难度等自变量,记录眼动数据并进行比对,得出能够说明幼儿阅读特点的客观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讨了绘本对幼儿适应与调节悲伤情绪的重要性,阐述了绘本对幼儿悲伤情绪调节的心理机制,从亲朋离世、离别孤独、遗失心爱之物及挫折情境四个具体层面提供了相应的悲伤情绪绘本调节案例,并给出相应的推荐绘本,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选择和运用相应主题绘本调节幼儿悲伤情绪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卿 《福建教育》2022,(16):32-33
<正>幼儿阶段是情绪调节发展的重要时期。很多幼儿由于无法准确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与同伴交往时常会发生冲突,产生不良情绪。产生不良情绪时,幼儿也会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调节情绪,但幼儿调节情绪的策略远未完善,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较弱。教师要帮助幼儿了解各种情绪及应对不良情绪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情绪管理,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这对他们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尝试运用情绪主题绘本来帮助幼儿发展情绪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周次玩具名称内容与要求材料及用具制作过程玩法假面具.猫头 1、小组幼儿沿轮廓描线及涂色,大组幼儿剪模型,挖空眼嘴,教师帮助系牛筋 2、加深小组幼儿对猫的认识,培养幼儿制作面具的兴趣 正方形硬纸 (印有猫头轮廓)、胶水、剪刀、彩笔、牛筋(约ZOCm)。以上材料每人一份 1、小组幼儿把硬纸上的轮廓线用彩笔加粗 2、大组幼儿把勾出的猫头沿外线剪下(也可先剪后勾) 3、大组幼儿用笔画出眼、嘴,再挖空,然后学习系牛筋 4、小组幼儿给猫头添上花纹(也可先添花纹后挖空眼嘴) 5、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系牛筋 全班戴上假面具玩音乐游戏《找小猫》…  相似文献   

14.
在幼儿个体发展过程中,情绪调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关系到个体认知、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和同伴关系等多方面的发展。家庭教育中的亲子互动的方式与质量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幼儿正是通过亲子交往中的互动经验形成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选取了101名3~5岁幼儿,考察年龄、情绪情境和人际关系背景等对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影响。结果显示,幼儿在3岁时开始认识到外部表情和真实情绪的区别;4岁时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迅速发展;在早期,幼儿进行情绪调节的目的以自我保护目标为主,随着年龄增长而日渐趋向社会定向目标;幼儿对伤心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相对较好,情绪表达更符合社会期望,而在生气情境中表现得更自我中心;当好朋友在场时,幼儿的情绪调节更有效,尤其是在高兴和伤心情境中,其外部情绪表现更符合社会期望。为促进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的发展,成人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同理心,促进其交往能力的发展;抓住4岁这个关键期,培养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引导幼儿合理宣泄和调节生气情绪;为幼儿创造和谐的情绪环境。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冷”“热”抑制控制任务和幼儿情绪调节策略问卷,探讨了3~5岁幼儿的情绪调节状况、“冷”“热”抑制控制的年龄发展趋势及其与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结果表明幼儿使用最多的情绪调节策略是替代活动、问题解决,其次是认知重建,而较少采用被动应付、发泄等情绪调节策略.随着年龄的增长,3~5岁幼儿更多采用问题解决的策略,而更少采用发泄策略.3~5岁幼儿的“冷”抑制控制在4岁时有明显的发展,4岁以上儿童在抑制控制任务上的通过率均超过70%.儿童“热”抑制控制的快速发展阶段是5岁,礼物延迟和失望礼物等“热”抑制控制任务对3~5岁幼儿采用替代活动、问题解决、认知重建和发泄等情绪调节策略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幼儿的情绪调节策略会影响到其同伴接纳和将来社会能力的发展,成人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幼儿多采用问题解决、认知重建等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同时关注幼儿抑制控制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其“热”抑制控制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与教师对幼儿情绪调节的指导紧密相关。目前,国内关于教师对幼儿情绪调节指导策略的研究较少关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情绪调节过程,更没有就教师所采用的指导策略进行深入分析。笔者认为,研究教师对幼儿情绪调节的指导策略,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从幼儿的视角来看,需要深入了解幼儿的个体特征与情绪能力发展特点,剖析情绪事件的起因、经过从而探讨教师策略的针对性。另一方面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来看,需要从教师的情绪教育观、教师个人素养等多个维度剖析教师指导策略的影响因素,探讨教师指导策略的有效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18.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为了使幼儿园幼儿眼保健工作做得更好,我们有必要向幼儿园的领导和教师提醒有关眼保健的六件事。 一、坚持定期为幼儿测查视力 视力(又称视敏度)是反映视觉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由于幼儿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情感的能力很低。因此,从儿童早期开始,教师就要善于运用言语或非言语的方式调节幼儿消极的情绪情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师德、师爱的内涵出发,从用眼观察幼儿的言行、用耳倾听幼儿的心声、用脑思考幼儿的问题、用心感受幼儿的情感等方面阐述了幼儿教师用师爱教育、感染幼儿的具体策略,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