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也不知从何时、何人起,“航母”成了我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最常用的词汇之一。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几乎每天都能够看得到。广告中有把自己比喻成“航母”的,新闻中有我们的编辑记者把采访对象形容成“航母”的,诸如《×业“航母”起航》、《××行业打造“航母”》等。零售商业有“航母”,家电业有“航母”,餐饮业也有“航母”,较为典型的例子是一个经营火锅连锁的企业也自称为“航母”,就连最近南京成立的一家报业集团也说自己  相似文献   

2.
董惠安 《今传媒》2005,(3):41-42
当今时代,作家、记者参与企业和产品营销的策划并大获成功的事例已不新鲜。不过,《深圳法制报》文艺部主任王振文在参与“明思克航母世界”开业策划的实践经历,却值得一说。在短短一个多月中,他充分利用渊博的军事、历史、文学知识以及新锐的经济思维,不仅揭开了前苏联航母旗舰“明斯克”号尘封的绝密的军事尖端内幕,满足了国人“航母梦”的渴望,为以和平和旅游为主题的“明思克航母世界”的隆重开业锦上添花,而且还引出了“航母经济”的话题。更难能可贵的是,策划过程的采访、调查和思考,使他完成了一本极具史料性、可读性的长篇纪实性报告…  相似文献   

3.
“连篇累牍”这个成语常被人误用,错就错在褒贬不分。例如:“在我国重要经济类报刊如《中国经济时报》……上揭露上市公司和金融组织违法违规行为的报道真可谓连篇累牍、屡见不鲜”(《吴敬琏:股市不能太“黑”》,《南方周末》2000年11月2日第1版)。 笔者以为,这里的“连篇累牍”属误用。 “连篇累牍”亦作“累牍连篇”。此中“篇”,是指古代把写有诗文的竹简用绳子或皮条连在一起,“牍”,则指古代用来写字的狭长木板。明乎此,我们也就不难知晓,  相似文献   

4.
胡根喜 《传媒》2002,(3):41-42
老上海的大报,有《申报》、《新闻报》、《时报》、《神州日报》的“报界四大金刚”之说。可是,在旧上海更能迎合市民趣味的,却是一些充斥街头巷尾,令男女老幼爱不释手的,却是那些以市井风惰、各界名人的趣事轶闻、连载小说、随笔杂谈为主要内容的小报。其中,在市民中影响比较大的,当数《晶报》、《金刚钻》、《罗宾汉》、《福尔摩斯》,人们也把它们归在一起,称之为上海滩报界“四小金刚”。  相似文献   

5.
一在一幅漫画中,一些报纸上的栏目被画成饭店里的“风味菜”。琳琅满目的“菜牌”上,有文汇报的《瞭望角》、解放军报的《鸡毛信》、羊城晚报的《新闻漫画》、光明日报的《茗边老话》,人民日报的《今日谈》也在其中。“菜牌”下,“顾客”引颈而望,兴味盎然。风味,本来是指美好的口味,引申为事物所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把一些有特色的报纸栏目喻为“风味菜”,不失为一个生动形象的概括。《今日谈》入“风味菜”之列,是漫画作者,也是广大读者对我们办的这个栏目的鼓励。把《今日谈》办出“风味”来,这也是我们的初衷。二《今日谈》首次出现在人民日报上,是一九八○年一月二日,到现在已经办了五年十个月,共发表文章一千四百五十多篇,最多的一年发表了三百零八篇,最少的一年发表一百七十八篇,平均一年发表二  相似文献   

6.
林颖 《今传媒》2005,(2):18-18
近年来,伴随着至少20多家卫星电视台和更多其他媒体铺天盖地的广告,自称国内专业医治不孕不育症“超级航母”的北京新兴医院,为越来越多的不孕不育夫妇和他们的亲属所熟悉。2004年8月在《瞭望东方周刊》刊发《北京新兴医院靠巨额广告打造“包治百病”神话》一文后,北京新兴医院  相似文献   

7.
近年报刊上常出现一些自造词语,如2000年9月30日《燕赵都市报》“金色奥运特刊”上有一消息,报道第27届奥运会中俄比赛情况,正题是《中俄大比拼》。什么叫“比拼”,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查《辞海》,没有“比拼”; 《现代汉语词典》中也没有“比拼”,只有“比赛”、“比试”、“比武”、“拼搏”、“拼刺”、“拼命”。例中从“比赛”和“拼搏”两词中各抽出一个词素,生硬地拼凑成“比拼”这个词语,实不足取。  相似文献   

8.
对于《四库全书》处理“违碍”字问题,学界一般认为,馆臣不但把直接称呼清朝为“胡”、“狄”、“虏”、“夷”的字做了处理,而且把宋元以后的著作中使用上述词语称呼金朝、元朝之处也做了删改。这种认识与事实不符。事实上,《四库全书》只是把明代后期著述中那些直接称呼清朝为“胡”、“狄”、“虏”、“夷”的字做了改易,而对宋元以后的著作中使用上述词语称呼金朝、元朝的字则大部分地保留着,并没有完全删改。  相似文献   

9.
"烤食"文明     
“啊!”——一声尖叫。这是我的一位同事把这幅照片拿给他女儿看时得到的反应。要是把照片也像电影一样分级的话,《非洲某部落猎食野生动物》这幅照片,肯定会被判“少儿不宜”。是啊,这样恐怖、血腥的场面,即使我们成年人看了,也会心里发抖。从事新闻摄影多年,我从没见过这样令人心悸的场景,真的不忍卒读。  相似文献   

10.
陈浩 《今传媒》2003,(1):7-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 的指导思想,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指南。《西安日报》、《西安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言人,把我们的报纸办成党和人民都满意的报纸。在办报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追求。  相似文献   

11.
“亿万”即一亿个万,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亿也可读作“万万”,即一万个万。一亿个万和一万个万,差距是非常非常巨大的。可是,我们很多报道中,却把“亿万”当“万万”(亿)使用,造成不应有的谬误。其实这个问题,报刊载文作过说明,可没引起有些作者和编者的重视。前几年,《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报告文学,题目叫做《在南方,有个亿万富翁》,作者是名家,文章也挺感人,可是错把“亿万”当“亿元”了。1994年第11期《半月谈》杂志里面竟有两处这样的错误:一是《“抠门”的亿万富翁》,二是《从亿万富翁到总理》。这两位“富翁”一个只有6.5亿,一个只有15亿。换算成万的话,一个是6.5万个万,一个是15万个万,离亿个万差得远。著名作家和《人民日报》、《半月谈》这样高档次报刊用错这个“概念”实在  相似文献   

12.
广东科技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农”书系》(以下简称《“三农”书系》 ,是“三农”图书出版的又一个成功案例。在组织出版这套大型“三农”书系过程中 ,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所积累的经验和体会 ,定将有益于今后“三农”图书的开发。   一、情缘“三农” ,服务“三农” ,是《“三农”书系》策划出版的基础  多年来 ,我社出版了不少涉足“三农”的科技图书 ,多次受到上级表彰 ,在业界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次组织出版这套《“三农”书系》 ,更是带着深厚的“三农”情结 ,以出版工作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坚持出好“三农”…  相似文献   

13.
秋禾 《图书馆杂志》2006,25(1):89-92
巴金(1904--2005年)出生在四川成都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封建大家庭里,童年时接受的是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知识系统的启蒙教育。同时,他也阅读了《古文观止》、《说岳全传》、《施公案》和《红楼梦》等中国古典作品。“五四”后,他狂热地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鼓吹新观念、新思想的杂志,他常常说自己是“五四”的产儿,因为“五四运动象一声春雷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了。我睁开了眼睛,开始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期间,他还读到了上海出版的《夜未央》和《告少年》,在思想上深受影响。他说:“在五四运动以后的几年间,这两本小书不知感动了多少的中国青年。我和几个朋友当时甚至把它们一字一字地抄录下来”。  相似文献   

14.
冯莉 《新闻知识》2002,(12):11-12
“暗访”在中外新闻史上可以算得上是一把威力无比的“尚方宝剑”,闪烁着扬善除恶的“正义之光”。而在我国,在行使“舆论监督”权利的名义下,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鳞次栉比的批评报道中,通过暗访镜头曝光了社会的阴暗面,也的确让我们大叫痛快,酣畅淋漓。但是,近期的“黑镜头”有被滥用的现象,“曝光”所涉及的范围也开始无限扩大,逐渐从有关公众重大利益的“大事”转移到一些个别人身边的“小事”。这种现象,在缺乏充足的法律依据和职业道德约束的情况下,的确会引发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87年广东电视荧屏播下的“摇钱树”的种子,至今已长成大“树”,有了18圈年轮。当时,作为全国最早开办的省级电视台农村栏目,为农村观众提供致富门路而受到热捧。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台里为《摇钱树》栏目的去留问题曾出现过一次争论。有多年农村工作经验,时任省广播电视厅厅长的蔡辉同志明确指示,《摇钱树》要螺旋式地“摇”。厅长的话落地有声,给《摇钱树》注入了生机。一晃18年过去,《摇钱树》成了广东台开办时间最长的电视栏目,可能也是全国开办时间最长的农村电视栏目。对于这么一个老栏目该如何办下去的问题,又一次摆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6.
"车"的读音     
《水浒后传》第十一集(电视剧)中的“大人”与“皇帝”在念岳飞的词《满江红》时,他们都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车”读成jū。对不对?《新华词典》释:“车”读音为chē时指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  相似文献   

17.
两种"硬伤"     
初版图书中“硬伤”太多 ,差错率居高不下 ,已经成为众多出版单位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了。那么 ,什么是“硬伤”呢 ?我在《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海》、《古今汉语实用词典》、《实用出版词典》等常用辞书中均未找到这一条目。有出版家云 :“此乃出版界之行话 ,意谓确凿无疑、无从辩解之差错也。”姑妄以此为释义 ,则可认定 ,那些“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差错 ,诸如“蓝色”误为“兰色”、“鸵鸟”误为“驼鸟”、“乾隆”误为“干隆”、“宣泄”误为“渲泄”、“km”误为“KM”、“pH”误为“PH”、“30 0K”误为…  相似文献   

18.
关于女大学生“卖淫”的新闻如今成了媒体的长效话题,而且浮出水面的频率越来越高。随着《杭州女大学生卖淫案调查:卖身钱多被挥霍(图)《》暗访调查重庆女大学生的性交易》《武汉高校女大学生卖淫实录》《高校将成为中国最大妓院》等一系列有关女大学生“卖淫”的“重磅新闻”被隆重推出和争相转载,女大学生群体的真实形象逐渐被媒体营造的“拟态形象”所扭曲并取代。女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与“卖淫女”、“三陪”、“没有好女孩”等画上了等号。至于武汉、重庆和杭州等几个“重磅新闻”的发生地,也在媒体营造“拟态环境”的作用下,成了女大…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20世纪 90年代末,我国媒体间的合 纵连横也已呈多样化局势。今天国内广播影视的 第一艘大型航母──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也打造完 成,它将带着“三湘文化”特有的火辣性格扬帆远 航。这是一个由“内扩张”组成的核心层、紧密层、 半紧密层、松散层的大构架,目的在扩大集团规 模,并把它做强、做大、做精。也为今后打破行政区 域局限,走“外扩张”的道路奠定了雄厚扎实的基 础。湖南广电人的这种果敢和气魄对中国广播影 视行业如何面对WTO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20.
都市报"主流化"的现实动因及其困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明 《青年记者》2006,(4):66-67
1998年3月,《华西都市报》作为我国第一家都市报,在创刊3周年时,席文举有感于《华西都市报》在进一步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了“迈向主流媒体”的理论观点,并全面诉诸办报实践。随后,《南方都市报》在2003年春季改版时骄傲地标出“主流,就是力量”的口号,《新京报》也提出“负责报道一切”的口号。这3家报纸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要实现“小报大报化”,使自身成为主流报纸。目前,有学者称我们进入“后都市报时代”,而都市报向主流媒体演进则是这一时代的主要标志①。都市报“主流化”的现实动因都市报“主流化”从本质上讲,是我国报界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