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书是木简学的普及读物,可视为大庭先生 20 年前的《木简学入门》(日本讲谈社1984年出版)的继续。2004年3月访日期间,得大庭博子夫人同意,译者回国后将书中第一章译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日本一衣带水的邻国,中文辞典在日本的大量出版反映日本人对中国的关心,表明中日关系正在增进。日本出版辞典最具权威性的岩波书店于1999年5月末出版的《现代中国事典》发行仅仅两个月就销售了1万册,在中国图书专卖书店畅销书中排名第一位,且热卖不止。购书人  相似文献   

3.
孔子学院在日本已设数所,但均为中国名牌大学与日本私立大学之合作,效果亦非十分理想。究其原因,在于中国方面的有关部门对日本汉语教学环境不甚了解.将日本与欧美、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地区“一刀切”之缘故。本文以笔者所在地日本福冈市乃至九州地区为例,针对在日本的中文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4.
在东京的最后一日,按照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的安排,由长野微小姐陪同我去清濑,会见日本著名女诗人财部鸟子女士。手头恰好有一本从国内带来的《日本现代女性文学集》,其中收有财部鸟子的诗作《总看见死亡——写给作为难民死去的小妹妹》。作品后面有作者简介:财部鸟子,1933年出生,新泻人,生长于被日本占领的中国东北地区,1946年回国。出版有诗集《腐蚀与冻结》《西游记》《鸟有之人》等,曾获日本地球奖、现代诗茶花奖。我原本有些纳闷——自己从不写诗,为何安排我去与诗人“交流”?看了这个简介这才明白财部鸟子女士童年时代在中国东北生活了12…  相似文献   

5.
随改革开放步伐进入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我国长期对日本推理小说采取排斥态度。据国家版本图书馆的资料,从1949 至1978这30年期间,仅在1965年出版过1种日本推理小说,即文洁若翻译的松木清张的《日本的黑雾》。“十年动乱”之后情况大有改观,仅1979至1986的8年间, 就翻译出版了11位作家的55种日本推理  相似文献   

6.
2006年10月24日,“中国留学生留日11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在日本落下帷幕,日本《世界周报》刊登了日本青山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国际经营研究科教授高桥美都子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受伤的中国“海龟们”》,新华网随后予以转载,称文章解读了日本为何留不住中国留学生的缘由。本刊转载此文,是认为确实值得那些关心中日两国友好交流与合作的人士一读。  相似文献   

7.
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两国关系的改善和两国相互印象备受关注。日本媒体涉华报道、日本媒体涉华舆情研究一直以来是新闻传播学界关注的重点,人们十分关注报纸、杂志和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而关于图书出版的研究,则大都关注日本出版业、电子出版市场等,没有出现涉华图书与中国形象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8.
日本红学家大高岩(1905年10月—1971年4月)在大学毕业之后因为喜欢《红楼梦》而自费来到中国,于1929年6月—1932年1月之间,在大连、北京、上海等地度过了两年零七个月的"流浪"之旅。大高是日本较早系统研究《红楼梦》的学者,其《红楼梦研究》是日本第一部红学专著,他对《红楼梦》的喜爱甚至到了要为此舍弃亲友和祖国的地步,在古今中外红迷中实属罕见。同时,大高岩还是较早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翻译与研究的日本学者。本文通过大高岩旅华期间的日记《燕京日记·沪上日记》,梳理以下三大问题:大高岩的旅华动机、目的、经过;他在中国期间的红学研究及其他学术活动;他笔下的中国形象。这些内容,不仅为研究这位超级"红迷"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还有助于了解那个特殊时期中日民间交流的一些淹没在历史潮流中的珍贵细节。  相似文献   

9.
正自古以来日本就对古丝绸之路非常向往,因为那是日本全方位地学习中国、编织日本梦的素材。来自丝路的精美的紫檀五弦琵笆是日本教科书中选定的精品,日本地名中的"九十九里海滨"、流行歌曲《月沙漠》和名作《敦煌》等,无不反映了丝路情节之悠久。2014年在巴黎举办了"蚕绊——皇室养蚕与古代丝锦及日法丝绸交流"的展览,解说词中明确提到:养蚕的发祥地是中国。据日本最早的史书《日本书纪》记载,皇后主持参与的祭祀养蚕仪式始于八世纪初。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2月22日至24日,“2008REAL”日本纪录片影像交流会在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举行。这次活动由中央戏剧学院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北京日本文化中心以及中国日本商会协办。活动主要包括放映会、中日两国导演互动交流和观众与导演间的座谈会。以往日本给人留下“不愿与亚洲诸国为伍,一心与西方看齐”的印象,发达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1.
新年伊始,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组织出版的“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推出了两本新著:《当代中国国家形象定位与传播》和《日本韩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形成》。这两本书是中国外文局承担的200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对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设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列入了2006年中国外文局外宣重点图书出版项目,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2.
困难与机遇     
为实现外宣刊物读者年轻化的战略目标,努力改变《人民中国》读者老化、发行下滑的局面,人民中国杂志社派出以副社长兼副总编丘桓兴为团长,以东京支局长于明新、编辑刘文哲、翻译王众一为团员的代表团,于1996年10月13日至22日在东京、冲绳进行了考察。代表团在日本进行了紧张的考察活动,先后会见了中国广告社社长寺田亘利和日中青少年旅行财团理事长村上司郎;与东方书店社长福岛正和及出版部人员进行了座谈;同中国书恳会的东方、亚东、内山、燎原、中华书店社长进行了交流;在明治大学与学习中文的大学生座谈交流;拜访了我国驻日使馆的新闻参赞;访问了饭能市《人民中国》读书会和日本专家平井辉章等。在访问座谈中,我们就日本青年关心中国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文化同源,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对日本语言、文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史可稽自中国汉代开始,中国典籍及文字传入了文明阶段尚处原始社会的日本,日本文明引入汉文化,并以汉字记录书写日本民族历史及文学作品。在日本文明演变进程中,同汉文化的不断交流促进了日本语言、文学、文化全方位的发展。语言、文学与文化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镜子,与社会处于一种共生的状态。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政治高速发展,给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今年5至6月间,我参加了全国青联组织的中国青年赴日考察团,在为期一个月的研修活动中,对“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这句话有了深切的感受。一因为是研修性质的考察,所以有机会“深入生活”,接触了一些普通的日本人和日本家  相似文献   

15.
二战结束后,日本科技在短短几十年中获得飞跃性发展,同时成功建立并向世界输出了科技强国的形象。本文对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科技发展史进行梳理,通过分析其科技领域的大事件,归纳出日本借助高频媒介事件、采用多主体传播路径、活用社交媒体平台等方式对外传播其科技形象,最后为中国传播科技形象、讲好科技故事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1944年竹内好出版《鲁迅》为界对百年日本鲁迅研究进行了战前/战后的时间划分,的确抓住了日本鲁迅研究的关键转折,但不能更加细致地呈现一个世纪以来日本鲁迅研究演变的轨迹和空间分布。因此,需要对百年日本鲁迅研究进行回归历史实际的时空重构,在时间的纵轴中展现其波峰浪谷,在空间的分布中显示其所受日本两大学派的影响。通过时空重构,可以清晰呈现百年日本鲁迅研究的纵向贯通和横向多元,厘清日本两大学派对它的影响,并进一步建构它的中国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人来讲,目前知名度最高的日本人大概要数投身四川救灾的日本国际救援队队长小泉崇和日本国际医疗队队长田尻和宏了。2008年6月18日下午,笔者有机会在日本外务省拜会了他们,并就救灾问题倾听了他们坦诚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007位日本民众的问卷调查,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化在日本民众中的传播和影响,为提升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吸引力、进而改善日本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提供了策略建议。调查发现,大熊猫、茶和中国烹饪是在日本知名度和喜爱度双高的中国文化符号;日本民众对中国文化产品的喜爱度、接触度和购买意愿都不高;有半数日本民众都赞成仁、义、礼、恕、信等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对公正、自由、平等和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较高认同。  相似文献   

19.
正为期五天的2019第三届"未来之桥"中国—中东欧青年研修交流营在浙江义乌举办。来自中国和中东欧17个国家的各界青年代表齐聚义乌,本次交流营主要活动之一,是对"一带一路"项目义乌市场作现场调研。营员们对原创设计的电子产品,具有中国特色的京剧脸谱、青瓷等,表现出了深厚的兴趣。本次研修交流营活动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办,义乌市人民政府等承办。其间围绕共建"一带一路"主题,举办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日本都面临着从经济强国到文化强国的变化。中国、日本都设立了专项资助基金,扶持本国图书输出国外。通过中日两国的图书出版“走出去”资助基金状况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讨如何改善我国图书出版行业走向海外的境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