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网络教研能促进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学素养、资源利用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教师较高的信息素养、教学素养、较强的资源利用能力,网络教研通过促进教师的发展与提高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践教学中的施行。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课评价模式的探索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改革和健全信息技术课教学的评价机制,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们只有通过合理的评价,才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外语教学构建起了一个优质的技术平台。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不仅促进了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而且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我校基于网络课程设计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教师的信息素养内涵和重要性及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程的全面推行,对各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要求不断提高。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单元为例,依托于信息技术网络学习空间有效地革新了传统的数学课堂,创设了更好的教与学合作模式,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了提高,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尊重,其潜能得到了发展。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使得学生表达沟通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主力军,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信息技术课程目前还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渠道,而且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新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首要目标,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有着重要影响。为了适应新形式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以及新课程标准实施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全面深刻领会信息素养的内涵,以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特别是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这其中,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制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整合的背景下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深入的研究。本研究中选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师信息素养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在献综述的基础上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的要求深入分析了整合中的教师信息素养的要素;然后,基于这些要素对当前整合中的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且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立足于有针对性地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师的信息素养,提供可供参照的理论依据和有效途径,为有效提高整合中的教师信息素养提供建议。本研究从理论、现状和提高三个角度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师信息素养进行了考察,为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以期凸显当前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促进教师自身的提高和整合工作的深入。  相似文献   

7.
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适应社会信息环境及其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运用信息品质、获取信息知识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当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良莠不齐,对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校的硬件设施制约教师信息素养提高。应加强教师自身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培养,组织建立优秀的培训团队和机构,做好新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加强在职教师信息素养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与科学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新形势下,构建信息技术教学"理想课堂"和"和谐课堂"是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专业素养;构建开放课堂,营造自主氛围;理论联系实际,进而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创新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利用网络教育手段开展在职教师培训已成为时代潮流。应用全新的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教学活动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加强思想的交流和信息的反馈,有利于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隐性知识的生成、共享及发展,增强受训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现今社会是网络信息社会,因此,在小学课程中加入了信息技术课新课,且标对小学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做出了明确的要求。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高效教学,教师对教学方法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在"三通两平台"工程的推动下,网络学习空间已悄然进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其灵活的学习方式,交互的学习平台,丰富的学习资源是相对于传统教学最大的优势。如何利用这一优势优化学习资源,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构建新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学生适应当前科技水平快速发展的节奏,国家推出了新的课程改革标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它阐述了初中信息技术的主要目标,即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操作等能力,内容更加偏向于实践性。当今社会的信息技术主要由网络进行传播,因此网络环境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和信息,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教学平台。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网络上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了广大教师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适应社会信息环境及其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运用信息品质、获取信息知识与利用信息的能力。当前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水平良莠不齐,对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校的硬件设施制约教师信息素养提高。应加强教师自身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的培养,组织建立优秀的培训团队和机构,做好新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加强在职教师信息素养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4.
谈网络学习、网络资源建设与网络教学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学习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必须有对学习过程的支持服务,需要加强过程的管理与监控,要有功能完备的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支撑。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需要精心的教学设计,要注意网上资源与其它媒体的配合。改革网络教学要做到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正确运用教育理论指导网络教学实践,注重“学”的研究、搞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积极探索和总结网络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引进外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学技术也突飞猛进。信息技术在我国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计算机革新换代,现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要,我国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信息技术课堂的管理,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质量。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信息技术的教学,还要重视信息素养的培养。高中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这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6.
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构想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我根据学校的以lOOM带宽接入因特网的硬件条件,直接将计算机作为我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必需工具,构想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即编制了一个教学支持网站作为教学平台,形成虚拟校园教育社区,体现了基于网络的协作式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并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17.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而推进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育部下达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和信息技术教育的最终目标。与此同时,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热切关注和探讨的教育问题。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淡一些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和策略和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者信息素养的新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者的信息素养是网络学习质量保证的重要因素,是进行网络学习的基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网络学习方式的不断变化,同时信息素养的内涵也在不断深化。文章从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认知五个方面,探讨了在新的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者应该具备的信息素养的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不可避免地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教师角色、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师应加强自我发展,提高信息素养,以适应网络时代对教育改革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孙春林 《考试周刊》2013,(46):15-15
目前信息技术更新日新月异,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使用并善用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外动力,提出了新要求。然而,我国各地区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政府、学校和社会都应为建立我国的教育信息技术网络、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做出努力,教师个体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从而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