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男篮在第27届亚锦赛上表现低迷,仅获得第五名,失去了直接参加明年世界杯的资格,这是自1975年以来男篮一队参加亚锦赛的最差战绩。通过第27届男篮亚锦赛中国男篮失败的所有比赛,结合国际篮联提供的比赛数据进行分析,对参加此次比赛的中国男篮进行客观评价,发现问题所在,为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胡建峰 《科教文汇》2009,(32):282-282
通过对2009年亚洲男篮锦标赛的排名及中国男篮的全部比赛,根据数据分析和中国男篮的现场表现,对参加亚洲男篮锦标赛的中国男篮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定位,指出了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的主要差距,为中国男篮备战明年世锦赛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朱勇 《内江科技》2011,32(2):165+181-165,181
通过对我国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的表现进行分析,从进攻能力和防守能力两方面与赛队进行比较,找出目前中国男篮在比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现阶段提高中国男篮实力的建议,为促进中国男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常超 《内江科技》2013,(2):180+182
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第26届亚洲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淘汰赛阶段三场比赛技术统计数据与对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男篮在得分、投篮命中率、篮板球等方面稍有优势,但战术单调缺乏变化,比赛中失误较多,整体实力与世界强队还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等方法,对中国队后卫队员与对手后卫队员的进攻和防守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身体形态指标上,中国男篮后卫年龄最小,在体重和克莱托指数上与对手后卫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中国队后卫队员的得分能力是中国男篮比赛能否获胜的晴雨表,在中国男篮获胜的比赛里,中国队后卫的得分能力均优于对方,而在中国队输掉的3场比赛里,中国队后卫在得分能力上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中国队后卫在拼抢防守篮板球和盖帽上与对手后卫均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但是在抢断球上强于对手。  相似文献   

6.
陈满平 《科教文汇》2009,(28):288-288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第29届奥运会上中国、西班牙男篮比赛的有关技术统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找出中国和西班牙男篮攻防能力的差异,探讨中国男篮失败的原因以及取得进步和存在问题,为中国男篮的发展提供建议和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吴迪  冀宁 《内江科技》2011,32(1):162-162
对第十六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参加的6场比赛与塞尔维亚所参加的9场比赛的录像进行反复观看研究。统计分析抢攻战术运用指标,对比分析抢攻战术的重要性及所具备的优势,归纳总结中国男篮本届杯赛战术运用的优缺点,为更合理的发展中国男篮抢攻战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郭文彬 《科教文汇》2008,(32):191-191
本文通过运用比赛实况录像、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对中国男篮近几年来的比赛进行分析研究,就精神方面对中国篮球运动进行探讨,提出切实可行的结论和建议,为国家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第25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探寻中国男篮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庆洛 《内江科技》2010,30(1):148-148,19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参加第25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的中国男篮与其对手的各项技术统计进行对比分析,探寻中国男篮在本届亚锦赛中暴露出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求为相关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林华 《内江科技》2010,31(2):150-151
本文通过对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篮球赛的排名及中国男篮与对手6场比赛的防守技术统计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并对参加本届奥运会篮球比赛的中国男篮防守能力进行了客观的定位。研究发现中国男篮防守战术运用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以篮下为核心的集体协同防守体系的伸缩性、及时性、应变性不够,球员的防守理念与世界强队之间有差距。  相似文献   

11.
王庆 《内江科技》2009,30(6):129-129
中国男篮拥有世界顶级的内线队员,并且拥有多名外线3分投手,然而,中国队在15届男篮世锦赛上的成绩却并不理想,引发了我们对这支国家队更深层次的思考。本文通过观察比赛录像对这一状况进行分析,试图找到制约中国男篮内、外线进攻配合的因素,并为增强中国男篮的的进攻能力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两次世界大赛中国男篮后卫线得分能力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勇 《内江科技》2010,31(3):145-145,17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中国男篮后卫线在第28届奥运会和第15届世锦赛上临场比赛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中国男篮后卫线在得分能力上有较大的提升;而同与赛队对手比较发现:两者在得分能力上的差距在缩小,但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体现得分能力的各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作出了客观分析,旨在反映我国男篮后卫线在世界大赛上实际得分能力状况,为教练员对中国男篮后卫队员作出针对性地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陈晓波 《内江科技》2008,29(3):12-1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男篮及比赛对手在第15届亚运会上外线队员的技术统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男篮外线队员在整体防守上略有进步外,进攻上则存在着3分球命中率不稳定、篮板球保护不够、组织进攻乏力、防突破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中国队在提高个人防守能力的同时,制定以内线为核心、提高外线3分投篮命中率、组织灵活多变的进攻战术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第15届男篮世锦赛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洲其他6支强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洲男子篮球强队的差距,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中国男篮今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段琼  程响林 《科教文汇》2011,(9):140-141
通过对广州亚运会男子篮球的部分比赛进行分析,综合以往亚锦赛、亚运会男篮比赛情况,亚洲男子篮坛呈现以下格局:中国虽夺冠但远非霸主;韩国强势崛起;伊朗、卡塔尔实力强劲;黎巴嫩、约旦"雇佣军"不可小觑。本届亚运会后中国男篮必须对自身情况及亚洲其他强队有着清醒认识,扬长补短,为获得伦敦奥运会入场券而精心备战。  相似文献   

16.
肖毅  刘锋 《内江科技》2010,31(7):34-34,26
随着篮球规则不断对进攻时间进行限制,无论是进攻与防守的地面制约,还是制空高度、制空能力的争夺都将更加激烈,这对攻守转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攻防转换的内容和特点出发,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录象观察统计法,对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与欧美强队比赛的攻防转换进行了对比和研究。结果表明:比赛中把握攻防瞬间转换的有利时机与优势,将获取最大的攻守效益。  相似文献   

17.
刘扬 《金秋科苑》2010,(24):128-128,130
中国男篮在2009年亚锦赛和东亚会上先后失利,针对中国男篮的现状,总结出失利的原因,提出未来的中国男篮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选取NBA几名优秀大前锋的先进技术为比较对象,对易建联与NBA大前锋技术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以期获得定量、定性的结果,从而找出大前锋易建联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提出一些能够提高我国男篮大前锋的运动竞技水平的建议,为中国男篮的训练和比赛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奥运会的历史上,中国男篮最好的成绩是获得第八名,在北京奥运会和悉尼奥运会上都未能实现历史性突破。但是中国男篮在这两届奥运会上,却展现出了自己的水平和实力,也打出了中国男篮的气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男篮必将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与世界同步接轨。  相似文献   

20.
吴裕伦  宋希 《内江科技》2010,31(8):166-166,174
采用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参加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所参加6场比赛的技术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在年龄、身高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力量对抗上处于下风;后卫得分是与赛国最主要的得分方式,而中国则主要依靠中锋;在失误送分、快攻得分等得失分形势上同与赛国差距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