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曰 《成才之路》2023,(24):49-52
当前,传统文化传承有以下几个困境:一是传统文化的传承难度大,二是传统艺术体系不适应当代通用艺术理论体系,三是对待传统艺术文化的“宝库”态度导致传承惰性化。而新媒体的出现,为传统文化传承带来了生机。文章对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结合的可能性、新媒体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新媒体传承传统文化的三种模式进行探讨,以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新媒体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人类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其文化内涵也是我国古今社会生活的真切反映,它的发展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以互联网、数字技术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令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传承方式焕然一新,为了不断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新需要,我国传统戏曲发展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资讯快速发展和相互连接的当下,当代艺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勃兴。随着众多数字、传媒、电讯、网络等各种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艺术应运而生,除了打破了传统艺术创作对单一媒介的依赖性,也带来当代艺术媒介运用的转型。借助于媒体技术,新媒体艺术可以将现实与虚拟合二为一,开拓了未来对新媒体产品开发和应用的前景。这是新时期下传统审美与媒体技术相互补充的结果,也是对整个人文世界中正在发生的存在方式转向的隐喻。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于研究新媒体语言的形态特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用新媒体语言承载起中国传统文化的东方气韵。首先阐述了什么是新媒体和新媒体语言的特征,同时介绍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下称中国元素)及其内涵;接着分类论述了新媒体语言与中国元素融合的形式;最后论述新媒体语言与中国元素融合的意义,提出只有实现新媒体语言与中国元素的融合,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媒体艺术,才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艺术作为当代最红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便捷而多样的艺术创作方式是其最大的特点,新媒体艺术就像一个包罗万象的染缸,其中充斥着错综复杂的各类元素,作为一种产生于现代科学技术利用中的艺术类型,它颠覆了传统美学体系,改变了我们对传统艺术审美的认识,是全新的视觉体验。美国著名的文化理论学家丹尼尔·贝尔曾说过:“从20世纪的下半期开始,人类已经由以读和写作为接受知识的主要方式,转悲为喜以看和听作为主要的方式”。新媒体艺术还推动了艺术与其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并在不经意间渗透到我们生产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为艺术走向大众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境地。在此背景下,本文从艺术的发展方向出发,分析新媒体艺术的背景和特点,探讨中国传统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文化产业化给新媒体艺术教育事业提出了若干新的问题,包括如何建立新媒体艺术相关专业,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创造能力,如何开放式教学,如何加强市场意识。本文从新媒体艺术与文化传承、文化科技、文化市场三个方面,分析了新媒体艺术教育的新思路。立足本土,深入挖掘本国的传统文化,结合本地的社会需求,整合当地优势资源,突出各校的办学特色;放眼世界,虚心学习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方法;面向产业,积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为本国、本地培养新媒体艺术人才,应该是我们新媒体艺术教育的趋向。  相似文献   

7.
由数字网络技术所构建的新媒体手段对于传统艺术传播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以数字化互动性为其基本特征的新媒体相较以往的传统媒体更具开放性与融合性。其所具有的优势和潜力必将会对国内美声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传播与交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探寻我国美声艺术的发展方向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作为研究背景,从国内美声艺术的审美需求和审美方式、表演形式以及网络资源配置几方面,对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媒介在我国美声艺术发展中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在电影发展的近百年间,电影艺术在不断变革中逐渐积累了自身的价值。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等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信息更加多元化,一场以"微电影"冠名的新一轮革命应运而生。微电影的诞生使得新传媒时代下的电影艺术无论在技术方式还是消费方式上都发生了与传统电影有所不同的根本改变。微电影以其个性化的传播特征,日渐成为影视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拓展了新媒体时代大众个性化表达的空间。其多元化的价值走向将给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虞姬这一人物的历史形象和文化意义进行分析,结合虞姬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从虞姬文化品牌的新媒体定位、虞姬文化产品形象的新媒体宣传、虞姬文化产品的新媒体开发、虞姬文化资源的新媒体整合等方面入手,提出了虞姬文化品牌的系统性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民族节日深藏着民族的记忆和历史,有其独特的时间性、神秘性、神圣性和文化性,是传承民族文化与艺术的重要载体和平台。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民族文化的神秘性和原生态,使得民族节日的文化传承面临着挑战和危机。在新媒体环境下,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平台优势,探寻民族节日传播新途径、规约传播主体行为,普及民族节日的文化教育审美意义,打造民族节日精品和民族艺术经典,保护和发展传统民族节日文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媒体浪潮席卷全球,传统文化借力新媒体传播华丽"变身",许多国家的艺术文化产业也走向新发展模式。在黑龙江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孕育有汉族、朝鲜族、满族以及充满神秘色彩的鄂伦春族等民族,这些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瑰丽多姿的文化。这些积淀深厚、丰富多彩的文化,是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土壤和根基。试从日本新媒体的发展出发,借鉴日本传统文化产业、地域文化产业成功发展的经验,去探索黑龙江省传统文化产业借助新媒体东风大放异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许一帆 《孩子天地》2017,(5):194-195
时代的变迁,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数字化媒体时代,同时数字技术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慢慢的呈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数字绘画也从传统的绘画框架中脱离出来,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它是数字技术与艺术设计的结合,是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形式。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CG绘画的产品在新媒体传播领域被广泛运用,尤其是在数字交互艺术和虚拟现实等新型领域的应用,数字CG绘画的教学模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绘画基础课程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改革。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背景下,新媒体技术与艺术的相互结合有效的促进了艺术设计的商业价值的发挥,新媒体背景下促使了艺术设计的商业价值发展有了全新的领域,正确认识新媒体背景下艺术设计的发展与特征,掌握新媒体技术对艺术设计的商业价值的影响,对新媒体背景下的艺术设计的商业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计算机绘图理论,以精选百首唐诗为蓝本,以“媒介”作为切入点,以三维数字无纸动画技术为依托,以中国特有的传统水墨绘画艺术形象为特征,借助数字绘图板和模拟毛笔质感的墨迹,表现奇幻的画面效果;将绘画、动画、诗歌艺术与现代新媒体相结合,研究中国水墨画在动画艺术中的视觉呈现,以此承传传统文化艺术的精髓和推动艺术的革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快速成长的新媒介为传统媒介带来了新的文化形态变革,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纪录片创作的生态环境,本文将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对纪录片新的文化形态,题材选择、影像风格以及叙事结构的艺术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其在新媒体新语境下的新特征做出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数码插画设计(Digital Illustration)或是CG插画(Computer Graphics,简称CG),是以计算机数码图形图像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基础,将信息化数字设计和艺术表现力相互融合,并向着多媒介、多元化方式发展的文化传达形式,是动漫产业又一文化增长点和生力军。分析数码插画的媒介美学、过程美学的艺术特征,就如何以文化理念为创意核心,创作有特色的数码插画问题展开研究,对传统艺术文化资源的再提升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资源,二者的有机融合对培育学生爱国情怀、培养文化自信和延续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对新媒体迅速发展带来的挑战,高校出现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衔接不到位等问题。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平台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背景下,新媒体技术与艺术的相互结合有效的促进了艺术设计的商业价值的发挥,新媒体背景下促使了艺术设计的商业价值发展有了全新的领域,正确认识新媒体背景下艺术设计的发展与特征,掌握新媒体技术对艺术设计的商业价值的影响,通过对新媒体背景下的艺术设计的商业价值的探索与研究并形成理论,对更好发挥艺术设计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舞蹈与传媒技术交互"形式的艺术实践是20世纪以来新媒体舞蹈的结晶之作.从艺术形式上来看,新媒体舞蹈艺术是通过媒体技术将现代与后现代进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行良好的展现形式.从技术应用方面来分析,新媒体舞蹈艺术是通过网络、影视等方面的媒体技术进行相关的艺术创作.这种新媒体舞蹈艺术具有传统的电视剧、电影、剧场舞蹈等方面各类艺术形式所不具有的独特性的属性.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的诞生为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促使受众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创造者、分享者,人们对信息内容的质量要求也更高。在传统技术条件下,传统文化类节目普遍存在内容同质化、形式单一化、传播渠道固定化等问题,对观众吸引力不足。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类节目需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呈现形式和传播模式,深度挖掘传统节日、历史故事、文物作品等的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富有吸引力的文化精品。其创新之路应从内容上注重深掘文化内涵,刻画视听亮点,推动传统文化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从形式上紧扣内容本身,打造在场叙事,以全新节目形式为观众营造沉浸交互式节目氛围,为传统文化节目呈现形式树立新范式;从渠道上打通传播路径,以实现传统文化类节目的“破圈”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