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主要由起跳腿的蹬伸技术与摆动腿的摆动技术所组成。目前,大多数人们集中于跳高起跳的"蹬伸"技术研究,对起跳阶段的"摆动"技术研究相对较少。文章运用现场技术录像和运动图像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起跳阶段摆动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摆动腿最大缓冲幅度比较大;在起跳阶段摆动腿蹬离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度变化较小。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的摆动腿缓冲阶段,身体重心的高度、摆动腿膝角的变化情况与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有显著性相关。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伸膝角度、伸膝速度与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摆动腿离地后的最大摆动速度都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雍明 《体育科研》2011,32(4):64-66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拍摄与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幸娟起跳技术分别从起跳阶段时间、起跳腿膝角变化等方面进行运动学分析,旨在改进、完善郑幸娟的跳高专项技术,尽快提高我国女子跳高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14年仁川亚运会中国男子跳高运动员张国伟与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优秀跳高运动员的绝对体重较轻,托克莱指数明显偏低;助跑速度较快但是起跳的缓冲过长;起跳时支撑腿髋、膝、踝的角度与优秀运动员均有偏差,摆动腿摆动速度偏慢.  相似文献   

4.
采用专家访谈法、三维高速摄像法、录像解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4 名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现代高水平 背越式男子跳高运动员越来越重视起跳的速度,重心在起跳阶段缓冲不明显,腾起角度有减小的趋势;在起跳阶段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腿 的缓冲幅度大于国外优秀运动员,髋、膝、踝3 个关节的缓冲技术同起跳质量和运动员的伤病有很大联系;上下肢摆动的协调配合可以帮助运动 员获得良好的起跳效果,建议教练员重视上下肢摆动比例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广州体育学院田径队5名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20周的核心力量训练,通过三维摄影对实验前后跳高运动员在助跑最后一步和起跳阶段摆动腿的支撑与摆动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摆动的角速度、起跳蹬伸阶段摆动腿最大角速度及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增加值等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通过三维摄像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最后一步步长及质心水平速度、摆动腿的摆动速度、起跳腿的缓冲蹬伸方面与世界优秀选手存在差距.此外,起跳腾起角较小,也是影响跳高成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与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部分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摆动技术分别从摆动方式、两臂和摆动腿的空间变化等方面进行运动学分析,旨在改进、完善跳高专项技术,尽快提高中国女子跳高运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跳高起跳准备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明  闫洁 《体育学刊》2007,14(4):90-93
对索托马约尔等4名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的比赛技术录像和技术图片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背越式跳高的整个助跑过程所表现出的技术动作都是为完成良好的起跳做准备,所有的技术环节都直接影响运动员起跳效果。结合运动训练实践从运动员助跑节奏、倒三步起跳腿支撑、倒二步摆动腿支撑以及最后一步的起跳支撑4个方面对背越式跳高运动的起跳准备技术特点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总结出运动员采用步频型和步幅型、倾斜支撑型和屈腿支撑型等不同准备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G823.1,G804.62 20023310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一步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刊,中,A]/李建英,王黎明,许家巧.//体育科学.-2002.-22(1).-63-66表10参9(SJ)中国//跳高//助跑//起跳//男子//技术分析//世界//优秀运动员//运动学//腿部动作采用三维高速摄像系统对参加2000年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锦州站)成绩较好的6名男子跳高运动员比赛动作进行现场拍摄,并对其助跑最后一步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男子跳高运动员在最后一步步长、摆动腿摆动、起跳腿的髋、膝、踝关节的蹬伸方面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差距。此外,起跳距离不当也是影响跳高成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通过高速摄影对全国大奖赛女子跳高比赛前4名运动员的最后4步助跑技术进行3维运动学分析,得出中国运动员起跳时支撑腿蹬伸不充分,起跳脚着地至离地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转化率优于世界优秀运动员,起跳腿蹬伸离地瞬间髋、膝、踝3关节都没有充分伸展等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7名一级男子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助跑与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男子一级水平的跳高运动员在技术上主要表现为助跑最后两步步长较短,助跑速度相对较慢,起跳过程中摆动腿动作幅度与高水平运动员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提高我国运动员跳高最后两步的助跑速度与摆动腿、臂的技术动作将有利于我国运动员进一步提高其运动成绩和跳高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跳高起跳垂直速度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台SONY摄像机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试跳进行现场同步拍摄,选取有关运动学参数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做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我国运动员起跳着地瞬间质心向下的垂直速度较小,符合我国运动员的身体特点;在起跳阶段,我国运动员双臂和摆动腿的摆动速度与优秀运动员相比较低,主要与起跳腿的专项力量素质有关;我国运动员起跳时间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较短,与蹬伸距离较短有关。相对缩小起跳的缓冲时间,有利于提高起跳的垂直速度。决定跳高起跳垂直速度的诸因素均与起跳腿的专项力量素质有关。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通过三维摄影,对我国部分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技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起跳技术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前者在助跑与起跳衔接阶段的质心水平速度较低,倒1步身体内倾角度变化呈大—小趋势;在起跳阶段,起跳腿着地时的质心水平速度低,身体质心垂直加速距离较短以及起跳腿缓冲蹬伸时间比例不完全符合力学原理等。另外,我国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起跳腿蹬伸不充分以及摆动腿摆速和摆幅偏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采用爱捷运动录像快速反馈系统EIMG90,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进行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摆动腿蹬离地面至起跳腿着地支撑阶段,我国运动员两腿着地点近,身体重心向下垂直速度小,这有利于保持起跳前的速度,起跳脚着地瞬间至最大缓冲阶段,摆动腿摆动角速度与起跳腿蹬离地面瞬间的重心向上垂直速度相关,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比,我国运动员在着地支撑瞬间身体内倾不够。  相似文献   

15.
男子跳高一二级运动员髋关节肌力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速测力实验等研究方法,对男子跳高一二级运动员髋关节肌力进行测试分析。发现两者表现出以下肌力平衡特征:一级运动员髋关节的肌力特征与跳高起跳技术用力特点相一致,即摆动腿髋关节屈肌力显著大于起跳腿,屈肌缺失值和伸肌缺失值较大;摆动腿髋关节屈伸比大、起跳腿小。而二级运动员髋关节肌力矩未表现出此特征。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三维摄影对我国优秀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在助跑最后一步和起跳阶段摆动腿的支撑与摆动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助跑最后一步和起跳阶段摆动腿的支撑与摆动技术对身体重心的运动状况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三维高速摄像系统对参加2000年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锦州站)成绩较好的6名男子跳高运动员比赛动作进行现场拍摄,并对其助跑最后一步与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男子跳高运动员在最后一步步长、摆动腿摆动、起跳腿的髓、膝、踝关节的蹬伸方面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差距。此外,起跳距离不当也是影响跳高成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跳高起跳过程中手臂和腿的摆动动作对起跳效果的影响,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和人体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起跳过程中摆臂对运动成绩的影响大于摆动腿;在背越式跳高起跳支撑阶段,手臂和腿的摆动产生的相对摆动动量对提高身体重心垂直速度的平均贡献率为11.4%;我国运动员手臂和腿的相对摆动动量的利用率为68.5%,表明运动员手臂和腿的摆动动量没有发挥最大效益,提示运动员手臂和腿的相对摆动动量有一定的挖掘的潜势.  相似文献   

19.
以参加2001年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16~17岁组)和全国体育运动学校锦标赛(16~17岁)跳高比赛的男女运动员共44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三维摄像和解析方法、数理统计法及评价理论,分析了我国跳高项目后备人才的技术水平现状和存在问题。结果认为:少年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跳高成绩的三个高度构成上基本一致;少年运动员起跳时起跳腿蹬伸不充分、离地瞬间躯干过早倒向横杆,以及少年女子运动员在起跳腿蹬伸阶段的摆动不够积极等是影响少年运动员起跳离地瞬间的身体重心高度值(H1)的主要原因;影响女子少年运动员不能获得较大的腾起高度的原因包括起跳过程中的起跳腿膝关节缓冲幅度和缓冲时间、起跳腿蹬伸时的摆动腿摆动幅度以及身体重心水平速度与横杆之间的夹角等。  相似文献   

20.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与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幸娟起跳摆动技术分别从摆动方式、两臂和摆动腿的空间变化等方面进行运动学分析,旨在改进、完善郑幸娟的跳高专项技术,尽快提高我国女子跳高运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