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英语教学与文化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化的一部分,是化的载体。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化的过程。了解和学习英语国家的化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并且能培养世界意识。形成跨化交际能力。章在分析培养化意识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教学实践的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陆玉仙 《教学月刊》2004,(12):18-20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化背景,学习一种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化。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化的理解和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外语教学中,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的外语教学实践中,对丈化内涵的重视和丈化意识培养远远不够,这与经济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社会要求不太适应。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联,两者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文化对日常交际和阅读理解都有较大影响。成功的外语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懂得语音、语法、词汇,还应使学生掌握语言的社会丈化规则并能够实际运用它们,使学生具备社会文化能力,能有效地进行跨丈化交际。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化的载体,是化的结晶,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名的语言学家E.sapir在他的Language一书中就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化而存在。”在外语教学中,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相似文献   

5.
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成功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单靠语言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相应的语用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应用语用学知识,既能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形式结构,也能让学生根据语境恰当、得体、灵活地使用语言。语用学理论对外语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能够解决外语教学中因化差异而引起的一系列语用失误问题,显提高学生的话语理解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外语教学实践中,对文化内涵的重视和文化意识培养远远不够,这与经济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社会要求不太适应.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联,两者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文化对日常交际和阅读理解都有较大影响.成功的外语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懂得语音、语法、词汇,还应使学生掌握语言的社会文化规则并能够实际运用它们,使学生具备社会文化能力,能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7.
刘昕 《黑龙江教育》2004,(11):26-27
一、语言与化的关系。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教育部英语课程研制小组(1999.11)已把“提高对中外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化交际能力”列入中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  相似文献   

8.
现代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跨文化交际意识是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应当与语言知识的教学和语言技能的训练放在同等的位置上。本文讨论了JEFC教材中在词汇和话语方面存在的跨文化差异,提出进行跨文化差异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闫月娥 《小学生》2011,(1):36-36
在英语教学中只传授语言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是重视文化导入,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目前在许多外语教学领域,也包括我们中学,在这方面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化的组成部分,是化的载体,化是语言的底座,在外语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语言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该语言的化知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化导入,培养学生的“化意识”,以便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所学语言,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外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指出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大学英语教学的任务不只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它的教育功能还应当体现在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培养.正确处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文化内容成为外语教学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在外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导入目标语国家文化内容,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当今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文化措施教育方案的安排上,主要通过课堂中深挖文章中的文化背景知识,营造课堂语言环境氛围,教师应注重自身文化修养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从而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应加强文化教育和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华亭 《考试周刊》2008,(6):101-102
随着国与国之间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的全球化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着重从语言和文化关系阐述如何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正如苏联符号学家Juri Lotman所说的:“No language can exist unless it is steeped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e;and no culture can exist which does not have at its comer the structure of natural language.”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是缺一不可的。由此可见,加强中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教学,培养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是当今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培养文化意识是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文化意识是得体地运用语言的保证,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这一目标出发,讨论了文化与语言,文化知识与外语教学的关系,指出了外语教学中文化理解和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并对在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提出一些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语言记载化,传递化,同时又受化的影响,语言与化之间这种特殊而又紧密的联系,揭示了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化习得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本从英语语音、语法,词汇等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学英语教学中语言习得与化意识培养的关系及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论述文化意识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 用,以及英汉两种语言所表现出的差异,探讨如何在中学英语 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这表明外语教学单靠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使学生成功进行语言交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培养学生在具体语境下使用语言的能力。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增加语用知识的习得,不但能让学生了解语言的结构形式,且能使学生根据语境恰当、得体、灵活地运用语言,避免语用失误,提高学生的话语理解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曹曼 《培训与研究》2003,20(1):90-92
中学教师在语言教学的同时应该对学生进行“跨化交际”意识的渗透。本从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探讨如何渗透化意识的问题,并试图通过分析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词汇教学、会话课教学、课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提出进行化意识渗透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语言离不开化,化是语言的内核与灵魂。如果说语言是人们进行联络与沟通的工具的话,那么人们共同理解并认可的化则是人与人之间实现有效沟通与心灵联系的一条重要桥梁。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跨化交际的能力等问题一直是外语教学的热门话题。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英语)》将引导学生拓宽化视野、体会化内涵、了解化背景等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强调对学生的跨化意识和跨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