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在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阅历背景下生成了自己早期弱势群体思想,主要包括:弱势群体应该享有生活的尊严与生存权利、享有制度的公平对待、享有法律的平等保护以及国家应该对弱势群体的权益负有责任等。马克思早期弱势群体思想对我们当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是由人道主义演变而来的,但是对马克思早期的人道主义思想研究较少.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是以当时社会经济生产、阶级斗争深化发展为产生土壤的,并和他的成长环境有关.在高中时期的三篇论文里,马克思用神学语境反对神学,提倡人学;提出了幸福时代应该能唤醒人们、保障人民自由;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该考虑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他自己才能达到完美.他的这些思想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道主义思想的源头.  相似文献   

3.
曲振国 《教育探索》2007,(11):54-55
作为现代社会必要的教育理念,教育关怀是政府的基本责任,政府应该为教育关怀提供制度保障.在教育制度层面政府应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规范教育市场机制,以此保障教育关怀的实现,使每个人特别是弱势群体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4.
赵华灵 《天中学刊》2009,24(6):21-23
对现代性的批判是马克思理论思想和革命事业的立足点,马克思在其早期作品<论犹太人问题>中就已开始了对现代性的批判.马克思在探讨宗教解放与政治解放的关系中最早触及现代性,通过批判市民社会的人权及私有制批判现代性的利己主义和制度特征.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始终以追求和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的类特性为终极旨归.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全人类的彻底解放和幸福,实现人的价值.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层次,即人应该是目的,人应该享有实质上的平等及人应该是团结互助的“社会化的人类”.它涵盖了人类的个体和群体,一方面是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个人,另一方面是团结共存的“自由人联合体”.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人本主义思想的内涵,对指导好我们当今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大学生弱势群体界定出发,认为做好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新的动力源泉、充实新的和谐理念,为此,需要强化"五个教育",充实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建立"五个制度",完善大学生"弱势"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  相似文献   

7.
论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福利权的政府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子女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在接受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享有更多的受教育的福利权,有权要求国家给予全面的帮助和扶持来实现自己的受教育权。本文从受教育福利权的视角,分析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福利权受损的症结,提出中央政府、农民工流入地政府为保障农民工子女切实享有受教育权,在制度、经费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丰富的公平正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公平正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客观要求,对马克思的经济平等、制度正义、实质正义、自由人联合体等正义观点的继承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是我国仍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要牢牢把握这一基本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保障,继续深化法治中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全面依法治国一体化建设,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梦与世界发展紧密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体现的完整的公平正义思想处处闪耀着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子女作为社会弱势群体,在接受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应该享有更多的受教育的福利权,有权要求国家给予全面的帮助和扶持来实现自己的受教育权。本文从受教育福利权的视角,分析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福利权受损的症结,提出中央政府、农民工流入地政府为保障农民工子女切实享有受教育权,在制度、经费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竞争的加剧及校内外复杂状况的出现,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随之出现并形成,如何做好这个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对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论述,并从创新理念、完善制度,建立高质的教师队伍,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对相关教师的心理培训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建立大学生心理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