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三、为争取民族和人民的解放 1938年2月艾寒松从国外回到了抗日战争紧张热烈的武汉,担任生活书店总务部主任。七年前韬奋说不出口给他的总务主任名义,终于名副其实地担任这个职务了。因为那时生活书店除总店外,已开设了很多处分店,职工人数已不是1931年时的二十来人,七年中已经增加十多倍。所以非有一个总务部主任不可了。寒松离国将近二年半,国内形势已大变,回到书店同邹韬奋、徐伯昕和其他老同事亲切相见,分外地激动。接着他就紧张地投入了新的战斗岗位。 1938年8月,生活书店从武汉撤退到重庆后不久,寒松改任生活书店编  相似文献   

2.
1995年是韬奋先生诞辰100周年,又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不由得使我想起抗战年代,韬奋先生带领生活书店一班人,为促进抗战和争取抗战胜利而艰苦奋斗的往事。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首先提出抗战主张,韬奋先生主编的《生活》周刊积极响应,呼吁“停止内战”、“争取民主”以“实现抗战”,并参与组织和领导救国会,为抗日救国而奔走呼号 韬奋先生充满爱国  相似文献   

3.
今年7月24日是邹韬奋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日。韬奋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报刊主编。他一生创办了六刊一报,业绩卓著,品格高尚,恪守新闻职业道德,为我国进步文化和新闻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韬奋先生创办《生活》周刊和生活书店都是白手起家、从零做起的。他说:“要把单张的《生活》周刊改成本子,要有钱;开展事业要有钱;增加同事以分任过忙的工  相似文献   

4.
在抗日战争时期,韬奋与生活书店的影响十分广泛和深远。这是因为韬奋在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不到20年中(1926年lO月至1944年7月),以40部著译、1000余万字的作品奉献给读者,并编辑出版了《生活》、《大众生活》等报刊,给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园地,给读者特别是青年以启迪和力量,给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他集编辑、记者、出版家于一身,以带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为我国现代文化运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这段话,是我国著名出版家韬奋(原名邹恩润)逝世后,毛泽东同志对他的崇高评价。韬奋一生从事编辑出版,自始至终把“服务精神”奉为信条,并把“发展服务精神”作为他领导的生活书店的三大目标之一,可以说,“服务精神”是韬奋编辑出版思想的精华。 一  相似文献   

6.
正九一八事变使邹韬奋受到强烈的刺激,他在共产党员胡愈之等人的帮助下,很快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靠近了党。《生活》周刊从此办得有声有色,发行数量达到十多万份。韬奋的言论在青年中产生极大的影响。1932年7月,他又创办《生活》分店。出版大量进步的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书籍,成为国民党统治区内重要的进步文化阵地,许多共产党员为这个书店工作。夏衍曾说:"邹韬奋的转变,完全是胡愈之的功劳。韬奋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社会信用对于出版事业的重要意义韬奋主编的报刊和他主持的生活书店,在群众中享有极高的信用。韬奋常常怀着激动的心情来描述广大读者对他的刊物和书店的关心支持和亲密无间的关系。三十年代的许多人,特别是青年男女,不但把韬奋和他主编的报刊看成“良师益友”,对于他们的教育、意见和建议,言听计从,有些人甚至把生活书店的每一个职员都看作“圣人”(见《韬奋文集》第三卷485页)。有的读者因为夫人要生产,托他们代为物色好的产科医院;有的读者因为吃官司,托他们代为介绍可靠的律师;有的女青年把对母亲都不  相似文献   

8.
邹韬奋同志是一个真诚的爱国主义者,革命的民主主义者,优秀的文化工作者,最后他成为共产主义者。韬奋不幸过早地去世了。他参加革命工作,实际上是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到他去世为止的短短十三年中,他坐了一年监牢,经历了三次流亡。在这期间,他为中国人民做了三件好事:第一,创办《生活》周刊和合作社式的生活书店,以及由生活书店出版的许多进步刊  相似文献   

9.
二月的春天     
我最早知道生活书店和邹韬奋先生的名字,是我的七叔告诉我的。他是一位普通的知识分子,有爱国思想,很喜欢读韬奋先生的文章,对韬奋的《萍踪寄语》特别喜欢。有一年暑假,我几乎每天要写出一段文字(包括日记或短文),让七叔给我修改、评判。因此,七叔也会讲到韬奋先生的思想和文笔,或是丰子  相似文献   

10.
一项受欢迎的工作为读者办理邮购服务,是我国进步出版事业的一个优良传统。韬奋先生1930年9月就在《生活》周刊社成立了“书报代办部”,为读者代购代寄图书报刊等。韬奋先生后来说“它可算是生活书店的胚胎”。1932年7月,生活书店成立以后,一直设有办理邮购服务的部门,非常重视邮购工作,对为读者服务和生活书店自身的发展壮大,起了相当大  相似文献   

11.
第五章 懂管理 1.绝无仅有的创举 韬奋研究专家、著名新闻记者穆欣指出,韬奋把生活书店办成“生产合作社”体制,“这在当时国民党统治区的企业里,算是绝无仅有的做法了”.(穆欣.邹韬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48.) 创办生活书店,原本是韬奋和胡愈之等人出于应对《生活》周刊遇到不测时的一个权变安排.当时他们很担心国民党当局查封之类事情发生,为了应对这一不测之事,决定创办生活书店,以便届时他们可以利用生活书店继续开展出版业务.书店开始筹办,韬奋就做出了一项创新设计,决定采用生产合作社的体制来办一个具有民主特点的实体.他指出:书店不是任何个人借以牟利的私产,而是全体职工以劳动所得共同投资的文化事业机关.书店的章程为此做出了三项原则规定,即经营集体化、管理民主化、盈利归全体.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闻和出版两个领域的最高成就奖都以韬奋命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邹韬奋(1895-1941)在我国革命文化史和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作为一个同样深受韬奋影响,有幸活到今天的老文化工作者,每念往事,韬奋的为人处事和种种教诲便会活生生地浮现在眼前。邹韬奋来广西,只有很短暂的两次,可是他对广西的影响却很大。他第一次来广西是1937年12月,这年的11月12日上海沦陷,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文化中心已经转移到武汉,韬奋原计划经香港、广州转武汉,同行的有何香凝、郭沫若等人。在上海开往香港的轮船上,闲谈中郭沫若讲到广西和桂林的情况,引起韬奋等对广西和桂林的极大兴趣。韬奋到香港后,决定绕道桂林,然后再去武汉。他于12月2日从香港出发,同行的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史料》2006,(4):12-17
抗日战争期间,在邹韬奋先生亲自关心下,生活书店创办了《店务通讯》,这是一份很宝贵的出版史料。现在经韬奋纪念馆搜集整理后即将由学林出版社出版排印本。本文原系生活书店《店务通讯》排印本的出版前言,本刊发表时加了标题,并稍有删节。同时,还刊出韬奋关于《店务通讯》一封很有意义的信———致各分支店经理的信,也是由韬奋纪念馆提供的,谨表谢意。———编者  相似文献   

14.
邹韬奋的《生活》周刊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趣味有价值的周刊"是原来印在邹韬奋所主办的<生活>周刊的刊头上的文字,这也是韬奋办刊的个性所在.1926年10月,原<生活>周刊主编王志莘转入银行界任事,31岁的韬奋以职教社编辑股主任的身份,接任<生活>周刊主编的职位.此后一直到1933年7月流亡出国考察,这7年间他一直全心全意地致力于<生活>周刊的言论及其发行、编务工作.这是韬奋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的七年.通过办刊实践,他便深刻地了解了市民阶层的理想、抱负和喜怒哀乐,进而也更全面地了解了中国社会和人民大众.  相似文献   

15.
沈静芷同志(1915.11—1995.4)是我国现代卓有成就的出版家。他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开始出版生涯。皖南事变后担任新知书店总经理,解放战争后期创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为反对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传播进步文化进行了艰苦的工作和斗争,新中国建立后,他又为私营出版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创立新中国的地图出版事业呕心沥血,奋斗不懈。 (一) 沈静芷又名炎、国良、仲如。原籍浙江杭州。青年时代肄业于上海正风文学院附属励学学社。1935年1月,宋庆龄任会长的中国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成立,他积极参加活动。同年3月,考入生活书店,后以从事抗日活动被捕,适从海外流亡归来的韬奋曾用“恒逊”的假名写纸条递进狱中进行慰问。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沈静芷在沪西工人夜校、上海难民收容所和第19伤兵医院等单位服务,后又参加沙千里领导的蚂蚁社(简称蚁社)流动抗日宣传队。在张庚带领下,从上海出发,辗转南京、安庆和武汉等地进行宣传活动。1938年3月,流动抗日宣传队被迫解散,他在武汉参加新知书店工作。当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调任长沙办事处主任。lo月,武汉失陷,新知书店总管理处撤往桂林。之后,又赶赴贵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图书发行事业的发展。回顾三十五年的光辉历程,可以看到新中国图书发行事业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发行宗旨有益人民用健康有益的出版物,满足广大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满足革命和建设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图书发行事业的根本特点。我们党领导和创办的书店,历来是革命的文化宣传事业的组成部分。这个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各地党政领导机关,一再教育发行工作者明确社会主义书店的性质、任务,高度重视出版物的社会效果,要多发好书,绝不发行那些反动、荒诞、淫秽、黄色的书刊。一切发行活动必须有益于人民,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这就是社会主义书店的发行宗旨。正是在这一点上,使它同旧中  相似文献   

17.
邹韬奋论职业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韬奋进入中华职业教育社,首先做的事便是编《教育与职业》月刊,译著“职业教育丛书”,很早接触了职业道德的教育问题。后来,他主持生活书店,主编《生活》等报刊,也常常就职业道德发表文章。在重庆时,因为抗战形势的发展和分支店的增加,他为书店的内部刊物《店务通讯》写了许多“谈话”,就书店事业的管理与职业修养方面的问题发表了精彩的意见。这些谈话以后整理成书,名为《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其中对于职业道德也有着很好的见解。可以说,韬奋对职业道德的关心与重视是始终一贯的,他关于职业道德的许多论述,不仅在当时切中肯綮,就是在今天仍有着相当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老照片     
1947年6月,生活书店香港分店在皇后大道中开业,总经理徐伯昕邀请曹吾(曹辛之)为韬奋先叶三画一肖像,挂在门市,读者进门,一抬头就见到韬奋先生的肖像。抗战时期.曹辛之去重庆生活书店担任《全民抗战》周刊的美术工作,曾经与主编《全民抗战》的韬奋先生朝夕相处。这幅肖像画.他生动地刻画出韬奋先生的外貌特征.又能表达其内在的坚  相似文献   

19.
3.办一份真正“人民的报纸” 韬奋一生总共创办并直接主持过五刊一报一书店,分别是《生活》周刊、《生活星期刊》(原为《生活日报星期增刊》)、《大众生活》周刊、《抗战》三日刊、《全民抗战》三日刊、《生活日报》和生活书店.《生活》周刊发行量15万份,《大众生活》周刊发行量20万份,《全民抗战》三日刊发行量30万份,都创造了同时期全国杂志销量第一的纪录.《生活日报》创造了当时香港报业销量第一的纪录.生活书店在全面抗战开始之后,年度出版图书品种一度居全国出版业第一,鼎盛时期拥有遍布全国的56家分支店.究其原因,最核心的一条,就是:韬奋一直坚定地选择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积极推广主流的大众文化.他坚决反对新闻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2005年7月24日,为纪念我国著名的出版家、新闻记者、政论家邹韬奋先生诞辰110周年,由韬奋纪念馆、中国编辑学会、北京印刷学院、江西省新闻出版局等四家单位联合主办,上海市编辑学会、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协办,在韬奋先生的故乡江西召开了“韬奋出版思想研讨会”。与会人士指出,韬奋先生是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来的伟大的历史人物。他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政治家、编辑家、新闻记者,成为“出版事业模范”,绝不是偶然的。我们每一个从事出版的工作人员,都可以以韬奋为镜子,照一照自己,把爱国、爱民、正直、勤奋,与自己思想和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