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蔡丹诺 《新体育》2007,(8):55-56
这是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八一队每个人却在强调“精神”,战士的精神,战斗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弱胜强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为促使武术的文化精神成为武术发展航向的引领者,重点以传统武术和现代竞技武术为研究对象,探析了它们各自的文化精神。指出:传统武术的文化精神集中体现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自强不息",现代竞技武术的文化精神集中体现于西方文化精神的核心"竞争"。只有将两种精神结合,以"自强不息"精神为主导,以"竞争"精神为辅助,才能解决武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使武术沿着正确的方向阔步前行。  相似文献   

3.
北京冬奥精神是对北京冬奥会申办、筹办、举办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升华。以北京冬奥精神内涵为切入点,分析北京冬奥精神的时代价值,阐明北京冬奥精神与中国精神的逻辑关联,在此基础上提出弘扬北京冬奥精神的实践路径和要求。研究认为:第一,从内涵维度看,北京冬奥精神的5个层面紧密衔接,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因而北京冬奥精神从整体而非个别的层面反映中国精神的时代化和奥运精神的中国化。第二,从价值维度看,北京冬奥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功能上加快新时代我国体育强国建设;在精神上实现民族自豪,助推民族复兴的伟业;在世界历史的意义上展现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第三,从实践维度看,深入研究和理论化阐释、积极塑造文化环境以及优化传播方式,是传承北京冬奥精神以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北京奥运会是短暂的,但北京奥运精神永恒。如何将奥运精神深入校园,融入到生活和学习中;与大学文化结合。更是后奥运精神的发挥与体现。即便2008京奥运已成过去,但奥运精神将在大学校园落地开花结果,将它延续。  相似文献   

5.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绵延和赓续的精神动力。这种民族精神在弘扬中发展,又在发展中弘扬。张海迪精神和“抗击非典”精神分别反映了改革开放以后个体和民族集体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从这两种精神,我们不但看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发展和弘扬,也看到这种精神必将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6.
在对北京奥运会精神遗产阐释的基础上,就北京奥运会精神遗产的文化表征进行了论析,阐述了北京奥运精神遗产对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文化功能。从塑造我国国家形象的视阈对我国北京奥运会精神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出方略:增强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遗产保护与开发意识;突破过多重视物质遗产保护与开发观念束缚,超越“有形资产观念至上”发展理念,把握人文关怀;注重宣传弘扬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遗产,加强我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文化的交流融合,努力提升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7.
武术精神是推动中华武术发展的内在动力。文章通过影片《叶问》来解读武术精神的内涵,揭示武术发展的趋势,明确武术精神在中华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掘中华武术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为了全面贯彻《纲要》精神,加强体育课程建设,探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走向问题,本文对如何贯彻《纲要》精神进行了多方位的探讨,以期为认真贯彻《纲要》精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北京冬奥精神是北京冬奥会孕育而生的伟大精神力量,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北京冬奥精神的生成基础、内涵意蕴、价值导向和践行方略进行学理厘析。研究认为,北京冬奥精神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引领下,传承建党精神、中华体育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内涵,在北京冬奥会申办、筹办、举办实践中培育的精神力量;胸怀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自信开放的包容兼蓄精神、迎难而上的实干攻坚精神、追求卓越的砥砺创新精神、共创未来的使命担当精神是其基本内涵;具有增强大众爱国主义情怀、激励社会其他行业变革创新、助力民族复兴伟大进程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价值;北京冬奥精神的践行应在鼓励研究论述、深化价值认同、加强舆论引导、传承冬奥遗产、创新践行路径中展开。  相似文献   

10.
身体作用于精神,人的精神发展不可能超越身体之上。人的精神好坏取决于健康的程度,并影响人的情绪、行动、进取心、事业心和对一切的态度。轻松跑可以使人获得健康的体魄,还能助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1.
浅谈新世纪体育教师专业精神及其培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分析体育教师专业精神的意义,提出了新世纪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精神,并论述了体育教师专业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2.
当代公仆精神涵摄了忠于所信、改革创新、以人为本、科学服务等精神维度和德性要求。培育塑造当代公仆精神,是公共行政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等现实实践的必然要求,它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代公仆精神的培育塑造,应当把握住时代新特征,认清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开展经常性学习教育活动,以增强公仆意识的生发创新机制;关键是以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为根本,同时应重在实践中磨练和造就公仆精神必备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篮球运动理论的思维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篮球必须吸取篮球运动员缺少人格精神而导致重大赛事失利的深刻教训,必须从理论到实践、从训练到比赛,充分挖掘人格精神潜力,从而实现运动员人格精神的转化和再造,重塑中国篮球运动的人格精神,构造中国现代篮球运动理论思维创新的体系。  相似文献   

14.
西沐 《收藏》2007,(12):58-67
境由心造是人们对李健强的绘画艺术在赏析层面的一种表读,而在内心追求方面,他却一直沿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指向前行。 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进化中,境界始终是人文精神中一个最高的标准。所谓至高“境界”,概指人的精神及认识所达到的一种万物归一的无对之境的状态。中国文化的境界中,最为关键的思想是“天人合一”。纵观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虽然不断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冲击,但都没有改变自己的文化精神,而是不断地吸收、改造和消化外来文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与境界的高度有关。境界所蕴涵的这一文化和精神价值,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这块土地上,使人们正大而光明地去追求内在充实、宽大无边的精神状态。实现人类文化精神世界的至高境界是文人学士的一种至高的文化理想。追求表面而不讲究内心修炼,再华丽的外表也是满身俗气,与境界无关。不重浮光掠影,重内在,不外露,这可能是所有伟大精神的共性。现在,我们认识传统文化,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就很难具备识别传统文化精神的能力。当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大境界,就自然只能看看表面,无法深入到精神层面。为此,李健强要走的是一条沿着文化精神的向度,不断悟修、用心造境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巨大成就。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化的相互激荡,面对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6.
陶倩  梁海飞 《体育科研》2008,29(1):52-58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方法,从民族精神的3层次探索体育对民族精神的塑造作用,并审视和思考体育塑造民族精神的3个限度及其防范机制。以此为基础促进民族凝聚、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王燕 《体育世界》2008,(7):12-13
乒乓球运动是我国重点开展的一个体育项目,作为我国的国球,它不仅具有很高的竞技和健身价值,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本文从创新精神、拼博精神、主体精神与个性张扬、公平竞争等方面,论述了乒乓球运动的人文价值,为人们能够全面地理解乒乓球运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与体育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怎样保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重点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得以落实呢? 创新精神是以探究精神为基础,以积极进取精神为动力,以“抛开旧的,创造新的” 为外显行为特征的最佳心理状态。 创新教育是教育者能在教育实践中找出学生意识、思维的脑力活动到实践活动外显行为的切入点,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全过程进行教育。把空谈变为实在的、可操作的内容和方法提供…  相似文献   

19.
抗震救灾精神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共同抗击“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所体现出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这种精神可以归纳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抗震救灾精神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抗震救灾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支柱:民族精神教育的灵魂;道德规范教育的基石;党性和执政理念教育的旗帜;思想政治教育的宝典。  相似文献   

20.
对北京奥运会进行全面分析,挖掘北京奥运精神的深刻内涵,旨在诠释北京奥运精神对后奥运时代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