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三个互不包容的术语。但由于历来学界时其界说不清。以至于今仍纠缠不清。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因出自多人之手,文选注释“某,通某”中。误将一些古今字、异体字,说成是通假字;有些字本有其义或可引中出其义的。也滥注为通某字,而有些实为通假字的却又当注未注;有些某通某或与常用词、通论的论述相互矛盾,或注释前后不能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汉语大词典》古今字注释问题的调查,指出《大词典》在古今字注释方面存在与自身凡例不合、将古今字注作通假字、是古今字却未注出、以及古字、今字关系颠倒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许仰民 《天中学刊》2003,18(6):113-114
原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将假借字、通假字、古今字概括为“古字通假现象”,在课文中用“×通×”作出注释,抹杀了古今字的文字历时性和通假字的文字共时性、临时性以及它们的非逆向性。不应一“通”了事,应实事求是地分别注出。  相似文献   

4.
对古今字、通假字的界定,语言学界虽已认识基本明确,但有关工具书、教科书在具体注释时却常有交叉混淆乃至不确之处。本文立足于古今字、通假字区别条件之上,对二者的标注办法和术语做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古今字和通假字是传统训诂学上两个术语,在现代的古书注释工作中常常出现古今字与通假字不分的现象。本文试图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二者的异同以区别之。  相似文献   

6.
王永吉 《文教资料》2010,(36):21-21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文选部分对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的注解时有可商。如"枹"与"桴"当为通假字,非古今字;"骖絓于木而止"句中"絓"为本字,不必"通‘挂’";"刑"与"型"为古今字,非通假;"槃"与"盤"、"郄"与"郤"为异体字,非通假;"指"与"旨"为古今字,非异体字。对旧注的取舍亦乏辨正,如"摄乎大国之间",摄训"夹"为长;"铿尔"当为琴声而非舍琴之声。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六种通行的《诗经》注释版本中整理出四类误释通假字的情况:误将借字当作本字;误将异体字当作通假字;误将古今字当作通假字;误将词义引申当作假借。另外还须将通假字与假借字、异体字、古今字甚至词义引申严格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实例分析了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对于汉字字际关系的界定与表述。该套教材存在部分概念界定不明晰、表述不统一以及字际关系判断不准确的情况,例如将通假字界定为异体字、将古今字界定为通假字、将异体字界定为通假字等。  相似文献   

9.
刘方成主编的《大学语文》在词语注释和古书用字说明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有的是词语注释方面的,有的是古今字、通假字分辨不清。本文指出其中的失误之处并引用资料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文注释中将通假字、古今字混为一谈,注释体例混乱,不仅不利于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而且导致中学文言中的汉字基础知识与高校古汉语中的通论知识脱节.建议规范语文教材古诗文中通假字、古今字的注释体例,使用前后统一、约定俗成的训释术语,在教材的附录之中对这类文言文中常见的不规范用字现象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诗歌的境界是意象的世界,在古典诗歌阅读教学中,从意象的角度解读古诗作品,是有效的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把握古诗意象的递相沿袭性特征,探讨诗歌意象选择的群体和个体性特征,体味揣摩诗人意象选择所产生的美感效果和整体把握意象的组合关系,不仅可以准确地理解诗歌的内涵,避免无谓的误读,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确立古诗阅读教学整体把握、强调熏陶的理念,达成审美化、创新性阅读。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和谐”美学和中国古代“中和”美学是中西美学史上的双璧,通过对两者的分析比较,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和西方在哲学观、美学观及思维方式上的相异与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3.
漳州市于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漳州城的历史物证和文化遗产,古桥梁及古城遗迹蕴含厚重的人文信息。地处古城“子城”范围内及西郊尚存的宋代水井、石桥,至今还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发挥作用。这些古迹就散布于漳州城区老街和西郊古港道沿岸的村落。本文根据实地考察和相关史料,考证漳州城宋代桥梁、水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小说与古代日本汉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汉小说是日本小说中一个独特的类型。它们是日本小说作家以汉字为叙述语言,描述日本本民族故事、反映日本人民民族感情的一种独特创作。多年来,由于这种小说形式上的“汉化”和内容上的不相一致,致使它们同时被排斥在中国和日本小说的研究视野之外.其面貌不为人所知。事实上,它们虽然从学疆域划分的角度上属于日本,但无论其语言风格、体形式,还是小说旨趣等等,它们又的确深受中国小说的深刻影响,甚至是自觉模仿。这一切,显示了处于化强势地位的中国小说对域外小说强大的影响力,及其在学交流中不可取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界一致认为中国古代是有美无学,而西方一直是有美有学。其实,无论是中国美学还是西方美学,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更替、时代推移而不断演进和变化的。我们不仅要继承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优良传统,而且要借鉴全球的美学思想,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用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美学,做到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比较中国古代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差异性,探究神话中反映出的中西方不同的地理环境、民族心理、民族文化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文章概述学界在古音学领域研究的历史及现状,梳理并简介了对自宋吴棫以来历代古音学家的研究概况及主要论著.同时,文章对谐声古音研究论著和成果进行了蒐集、整理、考辨和评价,认为归纳谐声与古音学的源流和历史演进,评介各家谐声与古音学思想、理论和方法之优劣及得失,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是古音学研究新的视角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句读标识法包括书写工具“点子”和书写颜料“丹铅”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以及句读标识方法的详尽规定,是文化史上的创举和盛事。  相似文献   

19.
Ancient asexuals     
Although asexual reproduction is well represented among invertebrates many of these animals seem to get the benefits of sexual reproduction by resorting to sex periodically. There are however a very small group of animals in which there is no evidence at all of sexual reproduction for the past millions of years. These ‘ancient asexuals’ include bdelloid rotifers, Darwinulid ostracods, arbuscular micorrhizae, and some species of walking stick insect, aphids and brine shrimp. Molecular biologists claim that the ancient asexual status of theses organisms is affirmed by the high levels of allelic divergence, loss of transposable elements and absence of meiosis-associated genes.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话是学艺术的源泉与武库,它体现出的思想理念与民族化息息相关。中西神话的整体概况、艺术特点、神话所反映的思想都不尽相同,但它们又都是本民族化的载体与反映。要在比较中体会神话的魅力,在比较中感悟神话对现代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