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一生写了近300篇短篇小说和6部长篇小说,形象地揭露了资产阶级虚伪、自私的反动本质。 莫泊桑13岁那年考入里昂中学,他的老师布耶是当时著名的巴那斯派诗人。布耶发现莫泊桑有才能,就把他介绍给福楼拜。 福楼拜是世界闻名的作家,当时在法国享有崇高的声誉。他看了  相似文献   

2.
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莫泊桑,在短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完成了300多篇短篇小说,曾被世人冠以“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然而,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却在43岁时就撒手人寰,不禁令人扼腕叹息。是什么疾病使这位天才英年早逝?是梅毒,麻痹性神经梅毒。他为什么会落入这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疾病魔爪,看看他的人生轨迹你就会解开其中之谜了。莫泊桑出生在法国北部卢昂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对家庭缺乏爱心和责任感,喜欢在外面拈花惹草,这在莫泊桑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莫泊桑十二、三岁时,常和一些小伙伴到海边游玩:钓鱼、探险、晒鱼网…  相似文献   

3.
补白     
“多走了几步”法国化学家得维尔(1818—1881)制得了纯洁的铝。有人劝他,应当表明自己是铝的真正发现人,因为在他之前的德国人弗勒制出的铝很不纯净。但是,得维尔没有这样做。当他得到足量的可熔铝时,他就铸了一个纪念章,上面刻了弗勒的名字和1827年的日期,送给那位德国化学大师,并且满意地说道:  相似文献   

4.
英子 《世界文化》2012,(12):56-56,F0003
传说,法国大作家莫泊桑经常在埃菲尔铁塔上用午餐,朋友以为他喜欢那里的菜肴,他说,不是,因为只有在铁塔上,你才看不见它。  相似文献   

5.
少年时代的环境影响居伊·德·莫泊桑于1850年8月5日出生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省。关于他的确切出生地说法不一,据户口簿记载,他出生在迪耶普港附近的米·罗梅尼尔堡。他的父母虽然是经过恋爱结婚的,但后来感情破裂。母亲洛尔带着两个儿子(莫泊桑和弟弟埃尔韦)隐居在爱特尔塔的别墅。莫泊桑少年时代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这个离海不远的地方度过的。在生长着茂盛的菩提树和无花果的庭院内,飘溢着红白两色野蔷薇的馨香,具有乡村风格的白色阳台上,有茉莉花和金银花攀援着。宽敞的房间里,陈设着古雅的家具和名贵的卢昂瓷器。在莫泊桑的身边,有深切地爱护和关怀他的母亲,以及同他一起在海边嬉耍的渔民和农夫的孩子们。他的长篇小说《一生》和以诺曼底为背景的许多短篇杰作,都同他少  相似文献   

6.
莫泊桑是一位颇受中国读者喜爱的法国作家。他的作品,对世态、人性,有广泛而深切的描摹;在写作手法上,他对人物刻画细致精微,情节安排合于现实,结尾处却又常常出人意料。对于看惯中国旧式小说的读者,实在有着让人耳目一新的特别魅力。莫泊桑的作品,不仅一般读者喜欢,一些深有学养的文化人也十分钟情,譬如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者胡适。  相似文献   

7.
1892年1月2日凌晨l时3刻左右,莫泊桑的房间里发出阵阵吼叫声。吼叫声通过半掩半开的门惊醒了睡在隔壁房间的仆人弗朗索瓦,他立即冲向莫泊桑的房间。与他一起冲进的还有莫泊桑的“漂亮朋友2号”游艇的水手雷蒙,弗朗索瓦早巳给他打过招呼:莫泊桑病重,神志已不正常,要随时注意主人。他俩看见莫泊桑时惊住了:穿着睡衣的莫泊桑从颈到胸全是鲜血,他眼光凝滞,痴呆地站在床边,  相似文献   

8.
英子 《世界文化》2012,(12):56+61
传说,法国大作家莫泊桑经常在埃菲尔铁塔上用午餐,朋友以为他喜欢那里的菜肴,他说,不是,因为只有在铁塔上,你才看不见它。其实这不是传说,事实的确如此。据载,埃菲尔铁塔建成后不久,曾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法国作曲家夏尔·古诺、作家莫泊桑以及政治家乔治·克列孟梭等人联合请愿签名,强烈反对这座"怪物"的存在,说它是"俗不可耐的、可憎的阴影,乱七八糟的高塔"。但是,经过一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人们对它由开始的厌恶、怀疑,到最后的接受、喜欢,  相似文献   

9.
小说的表现技巧及题材莫泊桑在小说创作上,从他老师福楼拜那里学到了客观的、没有个性的写作手法,并且在创作实践中获得巨大的成功,大大地超过了他的老师,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莫泊桑和福楼拜在小说的表现技巧上并不尽相同。福楼拜从他生活的文学环境中,接受了强烈的浪漫主义影响,同时在他本身的气质中,也蕴蓄着许多浪漫主义的东西。相反,莫泊桑所生活的文学环境则充满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而他本人也是一个冷静的、彻底的现实主义者。莫泊桑在《福楼拜论》中说:“福楼拜在作品中,不用冗长的议论来说明人物的心理活动,而是只用人物的行动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这其实也是莫泊桑本人的创作态度。他在《皮埃尔和若望》  相似文献   

10.
1892年1月2日凌晨1时3刻左右,莫泊桑的房间里发出阵阵吼叫声.吼叫声通过半掩半开的门惊醒了睡在隔壁房间的仆人弗朗索瓦,他立即冲向莫泊桑的房间.与他一起冲进的还有莫泊桑的"漂亮朋友2号"游艇的水手雷蒙,弗朗索瓦早巳给他打过招呼:莫泊桑病重,神志已不正常,要随时注意主人.他俩看见莫泊桑时惊住了:穿着睡衣的莫泊桑从颈到胸全是鲜血,他眼光凝滞,痴呆地站在床边,喃喃地说道:"弗朗索瓦,您看我干什么啦……我伤了脖子……我真疯了."  相似文献   

11.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伟大的俄国作家伊·谢·屠格涅夫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国外度过的。侨居国外期间,他结识了许多欧洲作家,其中,和他建立了最密切的创作和友好联系的,有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普罗斯佩·梅里美、居斯达夫·福楼拜、乔治·桑、爱德蒙·德·龚古尔、阿尔封斯·都德、爱弥尔·左拉和居依·德·莫泊桑。1854年4月,即克里米亚战  相似文献   

12.
<正>《遗产》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1850—1893)的一部重要作品。在这部中篇小说中,莫泊桑用一种含而不露、谑而不虐的艺术方式,讲述了一家人为了得到遗产而不惜违背伦理道德、抛弃爱情和亲情的故事,借此揭露了小公务员阶层虚伪、猥琐的精神面貌,以及金钱对爱情和家庭生活的腐蚀,呈现了19世纪法国中下阶层人民的生活百态。  相似文献   

13.
莫泊桑是一举成名而获得广泛声誉的。他曾开玩笑地说:“我象流星一样进了文坛。”一八八○年,莫泊桑的中篇小说《羊脂球》发表的第二天,一变而成为名人。但他在一举成名之前对文艺创作曾有过长期而顽强的学习。莫泊桑的母亲热爱文学,努力指导儿子阅读和写作,是他创作上的第一个老师。他中学的老师路易·布耶觉察到了他的作文中闪烁着天才的  相似文献   

14.
莫泊桑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去拜访老作家福楼拜。莫泊桑当时已初露头角,显示出惊人的才华。他向福楼拜敬礼问候。福楼拜热情地望着莫泊桑。莫泊桑说: “我想了几个故事,讲给您听——”“好的。”福楼拜点头说。当莫泊桑讲充了他认为十分生动的故事以后,等待着福楼拜发表意见。福楼拜想了想,摇了摇头,然后建议说:  相似文献   

15.
保尔·布耳热叙述过一个关于莫泊桑的故事。莫泊桑终身没有结婚,这件事恐怕是莫泊桑一生中唯一的一个与女人有关的故事了。有一个年轻而且美丽的女工,爱读莫泊桑的小说,生平只见过莫泊桑一面,但却以整个心爱上了他。于是一种愿意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他,关怀他,做他的朋友、妻子和仆人的疯狂想法开始日夜苦恼着她。她当时很穷,衣着也很寒酸。她尽量节约开支,一个生丁一个生丁地把少得可怜的一点工资储蓄起来。这样整整积了一年,好容易给自己做了一身新衣服。她又给自己买了新鞋和新手套。一切准备齐全,便决定去看莫泊桑了。一天早晨,她起来很早,怀着兴奋而又不安的心情出了门。莫泊桑那时住在郊外的一所别墅  相似文献   

16.
法国名作家莫泊桑在其中篇小说《一生》中,这样描述科西嘉:“科西嘉——马基森林、强盗、崇山峻岭、拿破仑的故乡!”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70年代,巴黎出现了一个引人瞩目的学组织——“梅塘集团”。一群崇尚自然主义创作手法的青年作家,聚集在盟主左拉的麾下,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自然主义学运动。他们于1880年推出的短篇小说集(《梅塘晚会》,被看作是这个学团体发出的自然主义学运动的宣言。这些青年作家是:阿莱克西、塞阿、埃尼克、于斯曼和莫泊桑。他们以丰富而成功的创作实践,在法国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左拉、莫泊桑是其中的佼佼。  相似文献   

18.
<项链>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讲述了小职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教育部的晚会,向女友借了一挂假项链而赔了一挂真正的钻石项链,为此付出沉痛代价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O.Henry,1862—1910)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的短篇小说以构思精巧、风格独特、语言幽默、结局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而闻名于世。《麦琪的礼物》(The Gift of the Magi)被收入我国中学语文教材,中国读者对该作十分熟悉。在《麦琪的礼物》中,"礼物"即"以物示礼"。在  相似文献   

20.
莫泊桑初学写作时拜福楼拜为师,十分虔诚地将自己的作品送给福楼拜,请这位前辈作家指教。福楼拜很快读完了这些作品,他读得很认真。之后,对莫泊桑说: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才气。在你带给我的作品里面,可以看出你有某些聪明。但是,青年人,你永远不要忘记,照布封的说法,才气就是长期的坚持不懈。你努力写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