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本文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在工业应用环境运行时,系统受到的干扰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机电一体化系统抗干扰措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在工业应用环境运行时系统受到的干扰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在工业应用环境运行时,系统受到的干扰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在工业应用环境运行时系统受到的干扰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随着机械工程领域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动了不同学术领域间的技术渗透,使机械工程领域逐步告别过去固定的技术模式,达到了促进机械工程领域进行革命与改造的目的。机电一体化就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产物。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是指在机构的主要功能模块、动力功能模块、控制功能模块、信息处理功能模块上采用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技术相结合构成的系统的总称。机电一体化为机械工业带来的变化包括:生产方式、构成模式、功能、产品机构、技术结构、管理体系等方面。使工业生产真正实现向"机电一体化"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本文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在工业应用环境运行时,系统受到的干扰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机电一体化为一类复合技术手段,为机械、微电子以及信息技术相互渗透结合所形成的,是机械工业持久发展的趋势。当前,科学技术持续更新,进一步推进各个学科渗透以及交叉,致使工程领域技术进一步改革创新。基于微电子以及计算机技术手段的迅猛发展并快速融入至机械工业领域因而构成了机电一体化趋势,令机械工业产品、技术、功能、生产管理系统不断变革,工业生产迈入了崭新的机电一体化时期。  相似文献   

9.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和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迈进,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爆炸性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各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加速了各个领域内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机械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特征、产品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单纯的“机械化”迈入了“机电结合”智能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针对电气控制系统在工业应用环境运行时系统受到的干扰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机电一体化"是微电子技术向机械工业渗透过程逐渐形成的一个较新概念,是各相关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形式。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同相关技术进行有机的组织和综合,提高了独立自主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能力,填补了企业产品的空白,并推动了本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当代机电一体化系统抗干扰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机电一体化系统也包含了多学科在工业领域上的应用。由于计算机系统容易受到来自各方各面的干扰,本文就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方面受到的干扰进行分析,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机械工业发展的方向,是各相关技术有机结合,以实现系统(产品)构成的最佳化的一种新形式。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要和发展背景。综述了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杨德君 《科技风》2014,(13):70-7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机电一体化领域出现了较为蓬勃的发展局面,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使得各个学科之间发生交互应用的现象,让各种技术得到了综合应用,为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信息化技术也在这个领域中进行了强有力的渗透,使其能够在可靠性方面表现出较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工业的发展智能化的产物,通过机电一体化人类的生产工作变得简单,在另一方面在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也间接决定了机械制造业的未来技术。本文就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机械制造业可能出现的发展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机电一体化属于复合技术,也是信息技术以及机械技术等等彼此渗透的一种产物,在我国很多领域都普遍应用,这样可以缓解人们的劳动力,还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基于此,从机电一体化的定义、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历程以及现状、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方向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的四个方面,详细杰介绍了机电一体化,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各领域都得到了创新与发展。电子技术飞速发展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在我国各生产领域中,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智能化技术将会成为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具有多种新功能,提高整个系统的作用。本文将从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自动控制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6,(19)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当中拥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将能够为整个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充分的保障,从而促使机电一体化系统更为科学及高效的运作。为此,在本文中作者将结合自身多年从事该领域眼睛经验,在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与总结基础上,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整个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发挥的控制及调节环节展开研究,并对其种类、功能及其未来的发展给予深入的探讨,以期不断提升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机电一体化是一种复合技术,是机械技术与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信息技术互相渗透的产物,是机电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在科技馆的应用,及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要和发展背景,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科技馆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机电一体化系统已经逐渐应用到很多领域当中,传感器的作用就相当于神经以及感官系统,为整个系统提供信息,可以快速、准确的捕获信息,也可以经得起环境的考验。检测传感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也逐渐有了很大进步,提高了机电一体化的水平,达到科学的控制系统目的,检测传感技术可以有效的实现机电一体化的自动调节以及自动控制,也是机电一体化关键技术的一部分,检测传感技术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程度,因此就需要我们更好的研究检测传感技术,提高系统实现全面自动化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检测传感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现状、应用及其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