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体育教学是以学生的身体锻炼、训练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虽然体育教学与文化学科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其与其他学科的共同点是,可以通过布置家庭作业的形式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要想更好地提高体育家庭作业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就需要从作业的布置形式、布置方法和布置渠道上不断积极探索,持续创新。本文就体育家庭作业对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性,以及体育家庭作业设计与布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就体育家庭作业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有效策略进行简单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体育师友》2021,(4):26-28
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成为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目前主要实施途径为线上(QQ群、APP、小程序)及线下等打卡方式,途径有限以至于布置体育家庭作业这一举措发展缓慢,效果不明显。分别从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及政府层面探究影响体育家庭作业有效实施的要素,提高体育家庭作业实施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动商"等支持体育教育的声音发出,许多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手段被人们采用,其中,布置好一份科学高效的体育家庭作业成为当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有力推动手。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实证研究的方法,针对在落实体育家庭作业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探讨提出了落实体育家庭作业有效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迁 《体育风尚》2021,(5):35-36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呈逐年下降趋势,基于休闲体育、“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本文将休闲体育与学生体质健康相结合进行研究,旨在增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休闲体育在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中的应用,为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金长华 《体育教学》2014,(11):30-31
为改变体育中考"应试教学"现象可采用以下对策:制定体育中考项目成长足迹,进行长效管理;阳光体育运动中渗透体育中考项目的身体素质教学;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弥补体育中考项目素质练习的不足,从而解决体育中考的实际问题,解放体育课堂,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学到更多的体育技能,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6.
张士坤 《体育教学》2013,33(8):56-57
近二十年来,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显示,我国小学生体质状况逐年下降,如何尽快改变这一现状,是我们体育工作者不得不考虑的。体育家庭作业多年前就已经被提起,但实际上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体育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如能落到实处,则对改善学生体质有很大好处。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测试结果显示,小学生体质仍然存在很大问题,而体育兴趣的培养可以为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打下一个良好基础,从而可以增强其体质.本文主要从小学低年级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方法做一探讨,为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做一依据.  相似文献   

8.
体育家庭作业是国家加强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一环,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布置什么内容”“怎么进行实施”“如何科学评价”的问题。本文以普雷马克原理为依据,创新性地构建了“三练五评四反馈”的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练习理论框架,研发了小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平台,建立了以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为理论依据的小学体育家庭作业资源库,并建构了“多元立体交互式”的体育家庭作业评价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小学体育家庭作业实施中的问题,并通过平台实施体育家庭作业起到了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技能水平、亲子关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潘宇键 《灌篮》2021,(2):120-120
众所周知,体育作为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学科,在初中教育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与载体。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老师非常重视学生课堂内的学习,却忽视了学生在课后的身体锻炼,不利于学生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养。家庭作为初中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合理地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发挥出体育在强身健体方面的作用。因此,文章将探讨体育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的重要性,并提出初中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与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0.
落实学生体育家庭作业,对于学生体质的提升和体育兴趣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当前形势下从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4个层面进行合理引导,形成合力,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落实和完成,帮组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小学生体质多年来持续下降问题,从时间地理学的视角分析制约小学生生活体育的因素。研究认为,余暇时间的活动安排、社区生活体育设施的成人化设置、家庭成员的体育生活方式以及传统思想和习俗的错误认识,已成为制约小学生群体生活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家庭与社会应高度重视,并努力解除这些制约因素,才能与学校体育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小学生体质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义梅 《体育师友》2010,33(4):34-35
体育课课后作业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补充,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掌握一定的体育技术和技能为终身体育服务,又可以使学生从繁重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起到劳逸结合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持之以恒,自觉刻苦的良好思想品德,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如何结合学生实际,给小学生布置适当的课后体育作业,让学生离校不离锻炼,既是学生体质增强的现实必须,更是学生终身体育养成的发展必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是运动能力的培养,也包含了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养,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锻炼能力和良好的健身习惯。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布置及完成可以打通体育核心素养中的内在关联,既有利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学生终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养成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体育锻炼,学校体育迎来了发展的契机,落实体育家庭作业也具备了较好的客观条件,全国各地学校全面开展了体育家庭作业制度,着力保障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培养学生运动锻炼的习惯,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然而在实施体育家庭作业中还存在对体育作业不重视、“假作业”、“虚作业”、作业反馈不真实等现象,体育家庭作业失去了应有的效应与育人价值,本文基于“双减”背景下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现状,分析了实施体育家庭作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在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国家越来越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但目前我国学生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我国学生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家庭观念影响、监管不足、不良饮食习惯、学习压力大等.从改变家庭传统思想、学校重视体育教育、加大体育宣传力度出发,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16.
体育家庭作业是体育课堂作业的重要拓展与补充,它不但对学生自身的课后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学生家庭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类型有亲子互动型体育作业、户外锻炼型体育作业、场所特定型体育作业等。体育教师需要从制定作业实施内容计划、制定作业监管评价体系、开展课堂体能测试活动三大方面去入手,以促进小学生体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中小学生体质下降,肥胖近视等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引起体育教育工作的注意。中小学体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学校体育要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重点,逐步完善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等体系,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增强学生体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莺歌  于仁新 《精武》2012,(26):71-71,73
休闲体育是带有时代气息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存在方式。学校休闲体育教育为学生架起从"为体育的生活"到"为生活的体育"的桥梁。逐步引导学生养成休闲体育意识、态度和习惯,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把休闲体育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本文就休闲体育教育久远的思想基础、时代进步的社会基础和人本视野的生活基础,提出了通过休闲体育教育促进大学生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意义、原则、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结合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建立科学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机制,以遏制学生体质下滑。结果表明:采用"四自主、一干预"的"俱乐部"模式教学形式",月月有大赛,周周有小赛,天天有安排"的课外体育活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干预模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正>一、目的化与长期化家庭"体育作业"的设计必须要目的化,不能盲目、随意或随机地布置,不然会适得其反。设计时可以重点考虑与体育课程及学校体育活动相结合,与体质测试的项目相结合,与家庭体育的开展相结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及体育活动设计,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学校竞技水平的提升,如,在开展双杠教学前,家庭作业要求进行俯卧撑和仰面支撑—挺髋—绷脚尖练习;围绕国家体质测试项目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如笔者在测试跳绳前,进行了定时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