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青海省气象局于2006年在全省首次开展了"公众气象服务效益定量评估"工作。根据对全省695份随机抽样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总体评价较满意,天气预报基本准确;公众关注的气象信息类型前四项依次为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天气实况信息、未来0~12h天气预报、未来3d的逐日天气预报;公众获取气象服务的主要渠道依次为电视、手机短信、广播;绝大多数公众收听(看)天气预报的次数为1天1次;较为关注晚上播出的天气预报;提高预报准确率仍是公众需求的首选;青海省2006年的气象服务水平在全省公众中产生的效用,用货币来衡量至少为1.8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2.
格央  仓决 《西藏科技》2014,(3):31-34
2013年西藏自治区气象台以自治区级政府决策部门高端用户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咨询的形式,开展了年度决策气象服务质量评价、满意度与高端用户需求问卷调查。将气象服务质量评价数据资料归为5类综合指标,利用天气服务用户满意度指数 CSIWS 模型,计算综合指标的满意值和满意度,并分析决策气象服务需求度。结果表明:2013年西藏自治区级政府决策用户群对决策气象服务的满意度指数为94.6%,天气预报预警准确率和时效性、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的满意度指数低于其他指标,是今后决策气象服务工作改进的重点。政府决策部门高端用户群对决策气象服务信息需求度为100%。  相似文献   

3.
胡媛  曹阳 《现代情报》2017,37(10):58-65
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作为新媒体环境下图书馆服务转型的产物,为用户与图书馆搭建一个新的交互平台,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感知。基于此,本文从7个维度构建数字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平台服务评价指标模型,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模型的指标体系进行验证,从而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平台服务质量评价与服务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迎新  史天宇 《学会》2014,(4):62-64
公共气象服务在减少由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和降低对经济社会不利影响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现,作用日益显著。气象对受众的服务而言,传统的短信、彩信、电视、广播和报纸等服务手段已无法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而微博这种新媒体的传播平台,以活泼、生动、网络化的语言与公众进行信息互动的方式,彰显出强大的网络信息传播功能,正深刻而全面地影响着社会。气象部门为拓展公共服务渠道,更快捷地将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到用户手中,开创了与公众"微距离"接触的时代,"气象北京"微博已逐渐成为公共气象服务的组成部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6,(10)
气象服务与公众日常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大,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成为公共气象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本文结合近年来增城区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经验,分析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发展思路,为今后气象科普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已进入以移动传播为主的智媒时代.我国各级气象机构开展的公众气象服务与新媒体时代传播环境及用户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何适应新媒体传播环境和技术的变化,提升公共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新媒体时代公众气象服务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新媒体时代公共气象服务挑战发展战略、开展生态圈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论气候变化下的公共气象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中国的迫切任务,公众向应对气候变化的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为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必要性,阐述了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气候变化下如何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2007年1月,我们选择了西藏餐饮住宿行业颇有代表性的西藏宾馆为对象,对其近5年来对各类气象服务的敏感度、需求度、满意度等做了调查评估,结果表明:住宿餐饮企业对各类气象服务中的月、季、年的气候预测服务最为敏感,其次也很需要综合服务评估、气象灾害预警、3天以内的天气预报、4~7天的天气预报、雷电防护服务等.餐饮住宿行业应用气象服务生产年增值占行业产值比率为1.1%.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融媒体在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和优势特点,针对当前传统气象服务存在时效性差、覆盖面窄、公众对于"天气预报"的诉求难以得到满足等问题,提出: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与融媒体相结合,利用融媒体显著的超时空、超地域的特征与较强的双向交互性,生动形象地将各类气象信息以视频、图片、动画及文字等相互结合的形式进行传送,进而为公众和广大用户提供类型多样、内容丰富、传播迅速、覆盖面更广和可视化程度更大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7,(18)
本文对新型媒体"微信"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介绍,总结归纳了"微信"的诸多特点。详细阐述了微信公众平台和微信群在气象服务与宣传工作中的意义,探索微信在气象服务与科普宣传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信息化正向"智慧"时代迈进。"智慧气象""气象大数据"已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它已经走进公众的生活,未来人们对气象与大数据的结合寄予更多的期待,对智慧气象、精准服务寄予厚望。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理念,发展以用户为中心、面向全媒体的智慧气象服务,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涵,将精准预报更智能地提供给每个人、每个行业,满足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1,(31)
随着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公众对气象服务需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大数据和智能移动端的快速普及后,传统的气象新闻服务已无法满足公众越来越精细化、个性化的需求,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更好地开展简洁、易懂,且对生活指导性更强的气象服务,成为气象部门新的服务课题。本文以大数据背景下气象数据新闻可视化创新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内容与表现形式,探究气象数据新闻可视化的优化路径与创新趋势,为气象服务新媒体平台实践创新提供崭新视角和优化路径,以提升气象新闻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从Wap系统的网络层协议工作原理、硬件构架、软件构架和系统框架上介绍了气象信息的Wap服务系统。气象信息的Wap服务系统极大的方便了用户通过手机随时随地的获取气象实时信息,为用户提供了另外一条更加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德庆卓嘎  格央  布穷  次仁 《西藏科技》2013,(7):27-29,36
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和降水量、气温变化等气象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进一步做好针对性专项气象服务,文章以西藏自治区地质灾害防治气象监测预警为效益分析对象,调查和了解西藏自治区气象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服务的需求,通过确定典型案例,邀请地质监测专家、政府相关人员、基层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参与,以德尔裴法组织了开展了西藏地区地质灾害防治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能力评估与服务效果和需求调查评价,得出了全区地质灾害防治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贡献率。并为今后西藏气象部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能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当前,气象服务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各行各业的服务效益日益凸显。在融媒体时代,如何借助科技发展的势头,最大限度发挥气象信息作用,服务公众,服务社会,本文结合气象信息传播工作实践,给出了一些体会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海北州气象局在2008年6~8月和2009年3~4月对海北州所属的海晏、门源、祁连、刚察四县公众气象服务和决策(专项、专业)气象服务两部分共40多项气象服务的关注度、需求率和满意率进行了调研和评估分析。调研表明:公众是根据生理、安全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来关注气象信息的;决策气象服务效益随着海北农、林、牧、水行业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逐年增加,经专家评估,近10年(1998~2007年)年平均效益是0.243亿元,气象服务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5,(24)
微信以其便捷快速的信息接收和传输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气象部门借助微信平台发布、传播气象服务信息,开展气象灾害预警和科普宣传工作,有效发挥了"气象微信"在城市防灾减灾中的积极作用,也提升了气象部门的服务能力。阐述了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的概念,介绍了平台模块组成,并从如何满足公众需求、公众平台团队的运营、公众平台品牌打造等方面,讨论了关于气象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信息服务运营现状调查,分析了微信公众号的自身特点以及用户行为。基于微信公众账号的信息服务模式,提出了构建符合图书馆行为特点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9.
从需求的角度出发,根据建立的面向服务对象的电子政务需求内容调查体系和统计识别模型,对面向企业和居民的公众服务型的电子政务需求内容进行信息收集与分析,对相关用户的服务内容进行分析与评价,寻找并分析影响企业和居民的电子政务需求的重要因素、服务内容和迫切程度,确定用户真正需求和迫切需要的服务内容,从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中理论与实证相结合,采用了头脑风暴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内容的建设问题,笔者认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图书馆服务内容应涵盖发布动态信息、加强互动交流、用户调查反馈、书籍阅读推广等基本层面和提供参考咨询、开展用户教育、推送个性服务、实现智能服务等深化层面,笔者也提出了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应该将基本服务与增值服务相结合、固定推送与个性推送相结合、内容深化与形式活化相结合的内容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