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太平洋战争是日、美两大帝国主义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矛盾长期发展和日本推行“南进”政策的必然结果。“九一八”事变前美日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美西战争前,日美关系相对平和。美西战争后,美国作为胜利和甲午战争的胜利日本便开始了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争夺,到一战前,两国在中国问题上的矛盾一度变得尖锐。20世纪的前20年,特别是一战期间,日本在争夺中暂居上风。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118页:“1898年,美国……掀起了美西战争。结果,……古巴在事实上沦为美国的‘保护国’。美国资本也大量渗入拉丁美洲,奴役和剥削当地人民。这就是美国‘大棒’和‘金元’并用的帝国主义政策。”笔者查阅资料,1901年~1908年,美国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执政,他宣称“应付国际关系的正当办法在于嘴里说话温和,手里要提根大棒”,才提出和推行“大棒政策”。1909年~1913年执政的塔夫脱总统提出“金元外交”政策。由此可见,“大棒”和“金元外交”政策在19世纪末并不存在,而课本讲述自美西战争开始,美国就推行“大棒”和“金元”并用的帝国…  相似文献   

3.
1898年4月25日,美国以“缅因号”事件为借口悍然对西班牙宣战,由此揭开了美西战争的序幕。尽管这场战争历时很短,规模也很有限,但却是涉及到美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大事件。列宁早在1916年10月就指出:“美西战争(1898年),英布战争(1899—1902年),日俄战争(1904—1905)以及欧洲1900年的经济危机,这就是世界历史新时代的主要历史标志。”说明美西战争是美帝国主义正式形成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1898年美西战争以后,美国通过“普拉特修正案”在政治上控制了古巴。通过签订“互惠条约”对古巴进行经济渗透,通过使“美国总统特别代表”成为古巴的实际独裁,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古巴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发生在中国及朝鲜领土和海域的日俄战争,距今已近八十个年头。它是一场争夺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曾经对远东和世界的形势产生过重大影响。重温日俄战争的历史,对于认识沙文主义及帝国主义的本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帝国主义为瓜分中国东北和朝鲜而战 1898年的美西战争、1899至1902年的英布战争以及1904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主要历史标志”。二十世纪初,远东地区以中国为主要目标展开了帝国主义相互争夺的斗争。早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期,1895年4月15日,日本陆军大臣山县有朋就已明确提出:“过去军备专以维持主权范围为主,然而欲使这次战胜的效果不致落空,进而列为东洋盟主,则非谋求利益范围的扩张不可。”清楚地表明了日本帝国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战争后,美英各大媒体头版充斥了对所谓伊拉克“情报门”的报道,舆论纷纷质问:有关情报是谎言吗?其实,纵观美国近代史,美国参与和发动的每次对外战争几乎都与谎言有着密切的联系,每场战争的背后都有谎言的影子。在美西战争中利用谎言扩大版图  相似文献   

7.
美西战争后,美国对菲律宾殖民统治达48年左右的时间。由于美国特殊的国家历史和菲律宾不同于其他东南亚殖民地国家的状况,美国在菲律宾实行了政治复制、经济垄断、文化移植等不同于其他宗主国的殖民统治政策。无论美国在菲律宾实行的是什么样的统治政策,其殖民主义的目的和其他的帝国主义国家是一样的,这些政策给殖民地国家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以后,在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出现了一股“新帝国主义论”思潮。其基本内容和理论观点是:“干涉合理论”、“先发制人论”、“主权有限论”、“单极稳定论”、“民主和平论”。美国的民族优越感和历史进程中的救世主义使命意识是“新帝国主义论”的重要思想来源;美国一直存在的通过对外战争、扩张等帝国主义政策谋求利益的传统是“新帝国主义论”产生的历史根源;美国所拥有的超强国力是“新帝国主义论”的物质基础;冷战后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为“新帝国主义论”出笼提供了客观条件;“9.11”事件成为“新帝国主义论”的催生婆。  相似文献   

9.
反帝国主义同盟的成立有着深刻的政治哲学背景和现实背景,而美西战争无疑是触发反帝国主义同盟成立的有力催化剂。同盟成立后经历了从地区性组织到全国性组织的发展,同盟的代表人物也有着各种不同的的社会背景。同盟者们在具体主张上虽不尽相同,但他们都强调尊重自由、民主、平等等政治原则的重要性,强调《独立宣言》和宪法所确立的政治原则对美国自身行为的自我约束性。尽管同盟的活动持续了20年左右,在美国社会中形成一股反帝国主义的浪潮,但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的扩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反帝国主义同盟逐渐被扩张主义的洪流所淹没。反帝国主义同盟虽然解体了,但它对美国政治和外交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  相似文献   

10.
王娟 《历史教学问题》2023,(5):123-131+200
1861—1865年美国国内爆发的战争有多种名称。这些名称反映了交战各方对战争责任的不同认识,并带有为各自行动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做宣传的意图。受到南北和解、美西战争等时代因素的影响,以及内战解释、西部史学等历史争论的演进,“内战”逐渐取代“叛乱战争”“国与国之战”成为这场战争的官方名称。中国国内最早将这场战争称为“南北战争”。现在学界一般通用“南北战争”或“内战”。不过,“南北战争”是对“Civil War”的误译。它不仅忽视了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政治博弈,而且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战争性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七年战争”后,英国出于转嫁财政压力的目的而向北美殖民地征税,危及了殖民地的经济利益和自由;同时,其他欧洲大国势力退出了北美,使殖民地没有了外部的威胁,他们敢于和母国对抗。在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中,其他欧洲国家出于削弱英国以达到恢复欧洲“势力均衡”的目的,支持了殖民地的独立战争。“七年战争”对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爆发和胜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9·11”事件爆发以来 ,俄美关系迅速升温 ,其原因是俄美都有共同的利益需求。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 ,尤其是伊拉克危机的爆发和伊拉克战争的打响 ,俄美关系再度面临严峻考验。事实证明 ,俄美关系仍存在巨大的脆弱性 ,这种脆弱性是由其矛盾的症结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与西方其他国家的政党制度相比,历史上美国两党制度形成了一些能够影响其政策制定的突出特点。冷战后国际环境出现了新变化,美国将中国视为“潜在对手”,主张遏制中国。适应这一主流舆论,在具体操作层面,两党政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两党政治下,对华政策往往被两党当作争取各种利益的一张“牌”来利用,从而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美国的对华外交。  相似文献   

14.
殖民地时期至镀金时代美国个人主义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的价值观念,个人主义在美国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在殖民地时期,北美并没有明显的个人主义倾向。独立战争胜利之后,个人主义倾向在美国得到了相应地发展,但在此后至内战前,它还主要局限于政治范围内。内战结束后,美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的个人主义突破了政治范围,进而发展到经济上的个人主义。这个过程反映了美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二战结束后,杜鲁门总统上台执政,开始了美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对外经济援助。1947年实行"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进行重建援助,1949年出台"第四点计划"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发展援助。但是对于后院拉美国家,杜鲁门政府却背弃了战时罗斯福总统经济援助的承诺,推行"克莱顿计划",以自由贸易、自由企业、自由投资为主,辅之少量的经济援助。但是,美国对拉美国家并不是一概论之。其中,墨西哥得到了相当数量的经济援助,这有别于其他拉美国家。杜鲁门时期的拉美经济援助政策,基于冷战大格局下美国对拉美的战略定位,服务于美国国家经济利益,奠定了冷战时期美国对拉美经济政策的基调。  相似文献   

16.
从南北战争到二战结束,是美国幼儿教育的奠基时期,欧洲幼儿园和保育学校先后传入美国,并在美国迅速普及起来,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幼儿教育体系,近代美国幼儿教育体制的建立及其成功发展,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后不久 ,美国兴起了一股强大的反共反民主浪潮——麦卡锡主义 ,它深刻地影响了美国国会、国务院以及军方在对华政策上的决策 ,从而使美国的对华政策在冷战的大背景下 ,经历了一个从“等待尘埃落定”到采取一条孤立、敌视和遏制新中国的外交路线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是两次发生在东亚地域以朝鲜为圆心的战争。中国两次都是以援助朝鲜的战略方式卷入战争,并成为战争中一方的主力,其对手主要是以日本为基地的日军或美军。甲午战争,中国以强敌弱而惨败沉沦;抗美援朝,中国以至弱对至强而能克敌复兴。强败弱胜的不同结局,对中国大陆和台湾,对朝鲜、日本、俄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及其相互间的双边和多边关系,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领导拉美独立战争的过程中,玻利瓦尔提出并实施了拉美联合反殖斗争的思想。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拉美人民赢得了独立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思想还对后来拉美的联合也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克林顿时期美国对外战略可概括为:以经济安全为核心,军事实力为后盾,全球”民主化”为手段,通过巩固和调整联盟关系和它主导下的大国协调,建立符合美国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确保冷战后直至21世纪美国世界领导地位。这一对外战略,背离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严峻挑战,而且使美国政府陷入内外交困诸多矛盾中。全球化日益发展,任何一个国家称霸世界越来越不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