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形天是开题氏的祖先;“开题”即“形题”,也即“雕题”或“形天”。形天神话的背景在今甘肃西和县仇池山、洛峪镇一带,“奇股国”乃“形天与帝争神”之地。“奇股国”、“武都”之义大体相当,其得名与形天有关。  相似文献   

2.
诗歌大都借助“意象”表达情思。“意象”是我们鉴赏诗歌的一把钥匙。何谓“意象”?“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即具体的物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是寄托着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作者思想感情与具体物象的融合。“意”与“象”的关系,就是“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移情于景,存心于物,凝神于形,寓意于象,皆成“意象”。马致远借“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意象抒发了羁旅之苦;杜甫借“风急”“天高”“哀猿”“渚清”“沙白”“飞鸟”“无边落木”“不尽长江”等意象写尽孤寂落寞情怀。  相似文献   

3.
《陋室铭》中末句“孔子云:何陋之有?”中的“陋”,向来释为:简陋、狭小,即“华贵”“宽大”的反义词。其题中的“陋室”之“陋”,亦作如是解。课本、“教参”及诸多古典学读本均持此见。笔以为,此说为非。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中对“势”的论述对商战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必须结合其对“形”与“奇正”的论述,才能对“势”有正确全面的了解。从商战实践出发,从静态、动态、应用三个方面对“势”进行分类,并结合具体商战实例进行分析,认为“势”的应用千变万化,掌握好以“形”“正”,“以正合”,以“势”“奇”,“以奇胜”,就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5.
刘勰与钟嵘论“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江 《重庆师专学报》2004,3(2):62-65,90
刘勰的《文心雕龙》与钟嵘的《诗品》都多次用到“奇”这一术语,但两人所论之“奇”的内涵有很大区别,他们对“奇”所持的态度也有所不同。这种不同折射出两人论文指导思想和著述目的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一 、置 疑 设障 法 “学贵 有 疑”。教 学中 教师 根据 教 材 特 点 和 儿 童 的 好 奇 心 理适 当 地 设 置 些 疑 问 , 创 设 认 知“冲 突 ,让 学 生产 生疑 团 、悬 念, ”形 成探 索 奥秘 的心 态 ,能 收到 事半 功倍 之 效。例 如,在 教 学“较 复杂 的分 数 应用 题”时,上 课一 开始 ,教师 出 示一 支 新粉 笔,说 明一 支粉 笔 可写 100个 字,接着 在黑 板 上写 上 “分数 应 用 题” 5个字 ,然 后,设 计一 组问 题 :“这 支粉 笔用 了 几分 之几 ?”“还 剩下 几分 之几 ?”“怎 样 求剩 下的 粉笔 能写 的字 数 ?”顺势 引入…  相似文献   

7.
某些“工程问题”或“行程问题”,在陈述问题条件时,往往采用间接暗示的方法,即把条件转换为与之等价的说法,以增强迷惑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要善于抓住题中的“相当于”,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释“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一反昔人故说,论完“卦”象持“笔”书于泥板之形,故卦训画。卦袭用结绳记事挂绳之故称,故八卦称卦。卦即挂。  相似文献   

9.
本拟从思维逻辑角度探讨傅雷提出的“神似”翻译理论,借用中国哲学中有关言、意名题,形、神命题和中庸之道来阐释“神似”理论,找出其哲学理据,并认为傅雷的神似论符合哲学思辩规律,为后期的翻译理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形”之维可以从形态与形式、把握时代的要求、多样性与变动性等内容上予以科学把握,“质”之维可以从内在本质规定性、普遍性的质料、一致性与稳定性等内容上予以科学把握。在现实层面,“形”与“质”不可相分,存在紧密的内在关联性。为此,要注意“形”与“质”相互分离的问题,深刻把握“形”与“质”相互统一的意义,形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形”与“质”相互统一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青年教师》2006,(12):F0002-F0002
吉林市教育学会“十五”科研成果表彰暨“十一五”科研课题开题大会于2006年10月20日隆重召开。会议主要有二项内容:(1)对“十五”期间,市教育学会组织与管理的国家、省级优秀科研成果进行表彰;(2)对“十一五”期间,市教育学会主持的国家重点课题《区域性教师教育资源融合与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规划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的机关研究》进行开题动员。  相似文献   

12.
“君权神授”、“天赋人权”和“人定胜天”,从历史系统论历史哲学的角度论,实质是人与天亦即系统与环境的依从关系的合理扬弃,以至于极化的问题。远古人类认知、利用自然的能力弱,对“天”恐惧、依赖心理极大,而后到中国的汉代、西欧的中世纪,继承了畏“天”依“天”的一面,“君权”靠神授,但同时极化、一滥用天的名义,神化君权、教权;近代,合理地扬弃,以人权否定神权,强调“天赋人权”,将人权自然“神”化、天然合理化,但后来发展到极端,滥用自然赋予的人权,极化为“人定胜天”观,恶果累累。人口超载,环境污染,等等,令当代人类重新重视人与天的和谐关系,即系统与环境互相依从的系统原则,可谓在历史进程、历史哲学观中一种新的扬弃,否定极端化,在宇宙嵌套观中“复归”远古的某种态势,但系统与环境依从关系的内容、事件已是全新的了。  相似文献   

13.
2007年3月28日,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级课题“中小学生学科学业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开发”和“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特点的比较研究”举行开题报告会。会上,课题负责人徐岩研究员、魏运华研究员分别作了开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裴娣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高凌飚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理事长吕达研究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常务副主任曾天山研究员,著名特级教师李希贵研究员等六位课题评审专家出席开题会,给予开题报告充分评价,一致同意课题开题,并就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李志军出席开题会并讲话,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魏国栋主持了开题会,各子课题负责人和有关研究人员五十余人参加了开题报告会。  相似文献   

14.
李涛 《成都师专学报》2006,25(6):12-15,50
魏晋时期,伴随着理性世界的转变,人们的感性世界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出现所谓的魏晋“深情”。这种以知识分子为情感主体的“深情”,既不同于《诗经》时代原发性的“民情”,也不同于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性情”和道家“有人之形而无人之情”的“天情”,它是知识分子个体生命意识觉醒之后于天地宇宙中寻求心灵安顿和精神自由的情感,即人生和宇宙合而为一的生命超越之情。正是这种魏晋“深情”,把中国诗学引向强调“神与物游”和“情景相生”的抒情道路,并深深地刻上了宇宙情怀的烙印。  相似文献   

15.
《祭妹文》中“角奇梦幻想”的“觭梦”,课本注:“奇异的梦。觭,通‘奇’。”教参译为“奇离的梦”。都视为偏正关系。按,“角奇”通“奇”,《辞源》《辞海》等都注明是指“单、只”,读音为 jī。而“奇异”或“奇离”之“奇”则念 qí。注译的音义不相配。《辞源》又有“觭梦”条,解释是:“殷人占梦之法。据梦之所得  相似文献   

16.
作者通过翔实事例作证,论述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应该在美奇活三个字上下功夫。美即教态美、语言美、诵读美。奇即导入奇、设问奇、板书奇。活即教学形式活、教学方法活。  相似文献   

17.
钱钟书对“象”与“形”的全方位诠释,实现了两个转向:1、“始形为象,终象为形”——从哲学到艺学表现为外观察向内省转向;2、“象”与“形”二元的互融——从艺学到以字为载体的各类作品可视为内省向多维空间转向,从而赋予二更为丰富的意蕴,在当代艺理论本土概念缺席的情形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5年重庆市首次实行“二考合一”,即毕业与升学考试同卷,在不改变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试卷做了难易度的明显区分,并用“*”将升学题标示出来。“语基”部分共11道题,其中,6、7、8、9、10(7)和11题为升学题。这部分共两个大题,即“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与“古诗文积累”。  相似文献   

19.
“即”和“既”是古汉语文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词,音、形、义比较相近,却又有很大区别。通过“即”与“既”字形差异、用法差异和语法功能演变三个角度辨析,分析“既”与“即”虚化过程的清晰轨迹。  相似文献   

20.
丘峦 《学习之友》2009,(10):31-31
历史经验表明,国强不等于民富,而民富则几乎没有国不强之理。中国会不会正式提出“民富国强”这句口号,很值得各界关注。此前香港中评社报道说,参与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王远鸿透露,“十二五”规划将改变过去的“国强民富”,而提出“民富国强”目标,即从机制上保障人民能更多地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