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心理学的定义上说,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消极情绪反应。中学生受挫后的消极情绪反应主要表现在:①焦虑。受挫后的个体陷入长期不良情绪的困扰,导致心理失调,坐立不安,成绩下降,甚至产生自卑心理。②攻击。受挫后直接攻击他人,损毁东西或转向攻击迁怒他人、迁怒自身,严重的导致犯罪或自杀。③退缩。受挫后不敢面对现实,陷入幻想。学习或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对他人对学习态度冷漠,与人不合群,造成性格孤僻,形成心理障碍。④固执。受挫后寻找各种客观理由,一味埋怨或“破罐子破摔”,失去了对未来学习生活的信心和动力。这会给学生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对今天的中学生进行正确的挫折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有效的挫折防卫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中学历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承受挫折,战胜挫折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姜楠  徐从花 《教书育人》2000,(11):35-36
中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困难、挫折,或家庭发生重大变故受到刺激,引起心理失衡,产生悲观、烦恼、焦虑、孤独等忧愁情绪,进而发生行为紊乱,有的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面对这样的心理障碍,如果班主任或学生家长不及时给予必要的心理指导,轻则导致神经衰弱,重则患上抑郁症或精神错乱。因此,帮助中学生消除忧愁情绪,走出心理困境,走上心理健康之路,是我们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介绍几种帮助学生化解心理忧愁的方法,以供同仁参考。 一、自慰法解忧。人遭遇心理困境时,最先最容易采取的自救策略便是回避法:…  相似文献   

3.
李祖林 《班主任》2002,(3):28-29
中学生的内心世界往往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热情活泼,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极强。但是,由于中学生尚处于一个生理和心理都相对不稳定的活跃阶段,所以,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认知能力的不足,往往极易导致他们产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品质或心理障碍。这些情感上的障碍、意志上的障碍、人格上的障碍或者智力上的障碍,常常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的拦路虎,使他们未曾起步却已经落后。所以,帮助学生排除这些不良心理障碍,培养他们的优良心理素质,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克服心理障碍 培养数学思维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心理障碍是指人的动机性行为受到阻碍或干扰,不能实现自我预定的目标,而产生的紧张心理状态.心理学认为,心理障碍容易导致消极思维,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思维过程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其思维受阻的原因很多,有学生知识上的缺陷,也...  相似文献   

5.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求知、发展和成才,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发展过程。学生学习是否成功,首先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状态。中学生处在心理急剧发展变化的时期,在实验中会表现出认知、情绪和思维诸方面的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实验教学中如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加强心理教育,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就能大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面对现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不少学生由于心理负担过重,从内心产生了一种消极情绪,在学习上产生了心理障碍,甚至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可见,给学生减压,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是值得老师们关注的问题。而这种心理疏导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把工作渗透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潜移默化地消除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现在中学生心理障碍特征的透视及产生原因的分析,指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吴永宏 《考试周刊》2010,(52):46-47
一、文言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类型 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心理活动梗塞、心理调节和适应机制不良,从而导致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和行为倾向。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表现得尤为突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1.中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分析1.1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这是导致中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生巨大变化阶段,这一时期正是半成熟半幼稚、半独立半依赖的时期。他们的大脑皮质的控制能力较差,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阅历浅,缺乏社会经验,在处理问题时容易顾此失彼,不计后果。尤其是目前青少年较普遍存在着身体发育提前而心理发育滞后的情况,各种心理矛盾困惑就容易产生。1.2挫折承受力差,也是其产生心理障碍的不可忽视的原因。13、14岁和17、18岁为青少年的两次“心理断乳期”,而两次心…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从童年进入青年阶段,其身心发展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一是性的成熟,使他们出现了性意识,产生了成人感;二是身体的全面发展,使他们出现了独立性感觉。但由于对社会缺乏认识,经验不足,使中学生的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发生了矛盾冲突,导致产生心理障碍。了解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外在表现,分析产生心理障碍的具体原因,掌握消除心理障碍的应对策略,能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由于就业压力严峻,导致一大批大学生失业.学生倘若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来面对,不知会是什么样.尤其是中学生,心理状态处于发育阶段,若不能及时地调节社会不良现象所造成的影响,随时会诱发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就本校而言,学生的心理素质总体良好,但也有些学生依然存在着心理障碍.经调查,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自身四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人际关系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起重要作用。不良的亲子关系容易使中学生自小形成不良的性格,从而影响他们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亲子关系对中学生的心理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友伴关系影响中学生的社会化和心理健康。在同伴中受欢迎的学生多表现出亲社会行为,而在同伴中人际关系差的学生可能表现出退缩、攻击性行为和消极情绪;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专制的或异常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心理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据报道,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某直辖市有关方面的调查,本市中学生中,34%的有心理障碍,12.5%的有心理缺陷,28.1%的有心理失常。东北某省的调查则表明:中学生中35%的具有心理异常的表现(如厌学、单相思和出走等轻度心理障碍),其中5.3%的存在心理疾病(如抑郁症、恐惧症等)。这些现象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没得到有效的引导和及时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李娜 《教育教学论坛》2014,(16):102-103
中学生学习物理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深入分析导致他们产生错误的心理障碍,有针对性地设计或改进教学,尽量消除这些心理障碍,减少错误,这无疑是物理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5.
赵坚 《中学文科》2009,(5):135-135
当今社会,由于就业压力严峻,导致一大批大学生失业.学生倘若没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来面对,不知会是什么样.尤其是中学生,心理状态处于发育阶段,若不能及时地调节社会不良现象所造成的影响,随时会诱发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就本校而言,学生的心理素质总体良好,但也有些学生依然存在着心理障碍.经调查,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自身四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人的心理在正常情况下都处于动态的平衡状态。而且具有调控功能。在遇到不幸时会焦虑和忧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境会逐渐恢复;在可怕的情况下会恐惧,但时过境迁就会消失;但是如果一个人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产生了某种负性情绪,而刺激撤除后很长时间内仍不能使心理平衡,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有了心理障碍或是不良心理。学生的不良心理能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中学生中的早恋、偷窃、出走、暴力等事件的星增长趋势已经向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学生的不良心理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由于异常心理得不到矫正和平衡所致,这样,矫正学生异常心理。预防不良心理的产生就摆在了全体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教师)的面前。本文就怎样矫正中学生异常心理、预防不良心理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些是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做法,与各位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依赖心理、急躁心理、焦虑心理、自卑心理、恐惧心理等方面。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复杂的,有外部的原因如片面追求升学率,教法单调、呆板等;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如未真正认识到数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习方法不正确等。教学中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中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领悟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进而爱学、乐学、会学,做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人的心理在正常情况下都处于动态的平衡状态,而且具有调控功能,在遇到不幸时会焦虑和忧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境会逐渐恢复;在可怕的情况下会恐惧,但时过境迁就会消失;但是如果一个人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产生了某种负性情绪,而刺激撤除后很长时间内仍不能使心理平衡,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有了心理障碍或是不良心理。学生的不良心理能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中学生中的早恋、偷窃、出走、暴力等事件的呈增长趋势已经向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学生的不良心理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由于异常心理得不到矫正和…  相似文献   

19.
张辉 《天中学刊》2000,15(2):102-102
跨栏跑是在快速奔跑中连续跨过有一定高度的若干个栏架的运动,跨栏者不但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求有勇敢、顽强等心理素质.初学者常会出现害怕栏的恐惧心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对学生掌握跨栏技术有重要意义.1 跨栏跑中学生恐惧心理的产生恐惧心理是一种消极情绪,其生理上表现为做练习时心率加快,呼吸急促,手脚颤抖,面色发白等,心理上表现为头脑发懵,情绪慌乱,心理紧张,动作技术忽然遗忘等.技术上表现为肌肉感觉失调,动作变形等.跨栏跑中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跨栏跑技术动作较复杂,学生面对一定高度的栏…  相似文献   

20.
心理障碍是青少年走上邪路的导火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静 《班主任》2001,(1):34-35
心理障碍指人们的动机性行为受到阻碍或干扰,不能实现社会规定或自我预定的目标,从而产生的紧张心理状态.它是一种有所丧失的体验,易导致消极情绪,严重时会导致心理失调,行为脱轨.而青少年处在儿童转变为成人的过渡期,极易受家庭、学校、社会不良环境和同伴中哥儿们义气的感染.由于脆弱的心灵经不起挫折与诱惑,他们会向邪路上发展,进而走上犯罪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