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舆论与网络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发展产生影响。”网络舆论属于一般舆论的范畴,但因其与网络紧密结合,因而又具有独特性.同时,这些独有的特征也决定了网络舆论更易于导致群体性的网络事件。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一种集群行为,严重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会对网络内外秩序产生干扰,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网络舆论发展中几组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舆论是多种社会因素复杂互动的结果。研究网络舆论,需要将它放在更宏观的社会环境下,深入地研究它与其他社会因素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果。在中国网络舆论的发展中,有几组关系是值得深入关注与思考的。从网络舆论与现实民意的关系来看,网络舆论并不等于现实民意,但它是观察现实民意的一个重要的参数。从网络舆论与网络暴力的关系看,网络舆论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的暴力现象,但这种现象是社会舆情的一种反映,不能简单以制止网络暴力为理由来阻止网络自由表达。从网络舆论与司法独立的关系来看,网络舆论不应该干扰司法的独立,但是舆论作为一种监督力量应该有助于推动司法的公正。从网络舆论与传统道德的关系看,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中受到冲击,表现出了一种自我纠结的困境,这种困境在网络舆论以及网民的行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罗伟成  杨旭 《声屏世界》2010,(12):33-33
网络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利用其舆论表达方式,对国家事务、社会现象和事件、个人行为,发表自己的观点、意见和看法,产生并形成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对现实社会起到监督、检查和评定的功效。网络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民主政治建设.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诸如助长网络暴力、滥用人肉搜索、践踏公民隐私权利,更有匿名的诽谤诬蔑……种种现象,若任其肆意滋长,将给社会生活带来严重隐患。如何正确规范网络舆论,净化网络环境,提高网络公信力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京平 《中国广播》2012,(6):85-85
近些年来,互联网迅速发展、普及,在造福社会的同时,网络也因其发言门槛低、传播效率高的特质,成了谣言产生和传播的“重灾区”。尤其是一些不负责任、别有用心的谣言在网上泛滥,给现实社会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冲击。打击网络谣言,净化舆论环境,不给谣言任何传播的阵地,已经成为一种坚定的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5.
网络舆论八个易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2008,(4)
现实社会中的矛盾几乎都能在网上形成舆论热点,网上舆论开始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有关部门对网络舆论的专题调研发现,互联网热点话题比较容易集中在八个方面爆发: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论环境中的媒体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琦 《新闻实践》2009,(8):74-76
自从网络论坛红火之后.由网络引发的舆论事件就不断出现,而近期出现的官员公费出国旅游、南京天价烟局长、河南王帅案、罗彩霞被冒名案等等,在网上网下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形成了一种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互动的舆论格局.网络论坛、虚拟社区成为大众媒体的新闻线索库和舆论策源地,网络舆论通过大众传媒下网落地,真正成为影响现实社会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所要探讨的是,网络舆论的落地机制以及新闻媒体在这个过程中所应该保持的理性.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的视阈内.因其最大限度地反映民意而得到公众和政府的“厚爱”.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影响。网络舆论的“盛宴时代”。除了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网民数量的不断激增等内在因素有关外,更与社会转型期中国的政治环境、整体媒介环境和文化环境有很大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年多来,网络上开始刮起一阵令人反感和不适的“炫富风”,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易烨卿”、“烧钱男”、“雅阁女”、“7万女”成为网络红人和“网络公敌”。而在现实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炫富行为也是屡见不鲜。回顾这股炫富潮流,我们无需追问这些人究竟怀着什么目的炫富,我们需要厘清的是,在这些形形色色的炫富行为中,究竟体现了人类与金钱、财富的一种什么关系?而新近出现的以网络为载体的炫富风,又呈现了一种什么新的社会心态?更为重要的是,声讨笔伐之后,我们更应思考中国人,尤其是富人,该树立一种怎样的财富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系列基于网络而形成的舆论事件让人们看到了网络舆论的力量。从“孙志刚事件”、“哈尔滨宝马车撞人事件”到去年的“华南虎事件”,再到今年的“家乐福事件”,这些事件无一例外都是首先在网络上传播的,而网络舆论给了这些事件不断扩大影响的最初和持续动力。很多难以实现的变迁也在网络舆论的推动下最终得以实现,网络舆论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通过互联网,公众可以及时了解社会事件的细节,进而对事件的发展过程和解决方式进行监督。由于主动权的提升,公众的参政热情也极大提高,他们积极推动事件的发展,不但影响着政府的决策,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影响着法律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张卓倩 《新闻传播》2007,(11):59-61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网民数量的激增,一种新的舆论形态——网络舆论,逐渐体现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所谓网络舆论,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事件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和言论。近几年来,国内外每逢发生一些焦点事件,如曾发生的“虐猫事件”,“哈尔滨宝马车撞人事件”,网络传播主体都会在网络空间中发表自己的言论,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3,(19):42-45
网络谣言基于网络这种工具形成了与现实社会不尽相同的传播形态,传播更迅速,传播范围更加广阔,谣言在网络传播过程中,经过参与者的加工、评价、提出意见,于是完成了舆论的畸变。网络谣言舆论并不是在评价社会事实本身,而是在评价通过谣言所负载的社会信息。由于谣言所反映的这些信息一定指向某一社会事件,因此,网络谣言舆论对社会产生影响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2.
从“楼脆脆”到“躲猫猫”,从“犀利哥”到“钓鱼执法”……近年来,这些风行一时的网络热词告诉我们:网络正在成为大多数热点新闻的来源,然后新闻经网络扩散形成舆论热点。不过,网络舆论也是一把“双刃剑”。尽管网络舆论作为“原生态”的公众意见,真实反映了社会心理和社会情绪,以其强大的舆论力量对国家权力和公共事务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7月版,第11页。)由于舆论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度和持续性,所以,舆论一旦产生,就会对民众的思想、意识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乃至社会发展产生影响,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控制力量。  相似文献   

14.
冯静  李伟 《新闻世界》2013,(7):146-147
【摘要】网络舆论在近年来继续着高速发展的态势,网络舆论的繁荣也推动着舆论新格局的形成。本文探讨网络舆论的繁荣所带来的巨大的现实力量,以及在繁荣的背后所反映的观念与说理渠道的缺失以及媒介的僭越。进而讨论舆论的力量不仅体现为促成现实问题的解决,更作为一种内化的精神力量在普及社会公平正义价值观念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论犹如一把"双刃剑",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不可小视。我们既要看到它的出现与发展的必然性和进步意义,又要对不良网络舆论产生的负面作用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切实做好对网络舆论的规范、调控和引导工作,以实现网络舆论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群体极化效应 以往的舆情热点大多是网上的事情网上解决,大家都遵守这个规则,随着网民“从说到做”、从言语到行动的社会特征臼益明显,网络上的热点和现实社会的热点日益汇流、并且共振。  相似文献   

17.
《新闻前哨》2014,(7):7-7
张征陈海峰在2014年第3期《当代传播》撰文认为,网络上的“民间舆论场”,通常被当作“官方舆论场”的对立面来看待。但是。“民间舆论场”反映的情况,是部分被忽略、部分被夸大的扭曲版的中国图景,虽然它存在着各种问题和毛病,但也蕴涵着巨大的社会价值。第一,自由的信息流动和言论表达,能为社会带来许多不易察觉的价值。比如,在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突出的背景下,网络上的“民间舆论场”,成为公众宣泄情绪的“出气筒”和社会的“减压阀”。  相似文献   

18.
谭珂 《新闻窗》2009,(5):93-94
2009年上半年,网络热点事件层出不穷,从“央视大火”到“躲猫猫”,从“杭州七十码”到“邓玉娇案”,这些网络热点事件的背后,闪耀着公共领域思想的光芒。作为一种新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方式,网络正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新闻业的传播生态,并反哺于我们的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互联网一面世就以其开放、互动的特征,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公共舆论场。网络舆论在现代社会中正日益成为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对社会监督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网络舆论是个“自由超市”,面对同一件事物,网友可以自由随意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因此,网上舆论就显得纷繁复杂,特别是那些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热点,以及政府和社会对一些重大事件的解决方式与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20.
网络环境下的舆论建构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议题的集中向意见的整合过渡,是网络舆论建构的重要环节,但它只是一种表层呈现,其建构的深层动因源于舆论主体的态度指向和情绪表达.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镜像,对网络舆论的解读需要将其置于现实社会的空间环境中,网络舆论的建构过程对现存传播权力造成巨大冲击,使社会关系的重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