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传统的训诂学和语义学,对古汉语词汇无法给予科学的解释.本文旨在运用现代语义学的理论方法,力图对《尔雅·释诂》中的训释词与被训释词在词义的内部的关联,这一非同义训释语言现象作出较为合理客观的解释.从训释词与被训释词是上下义位关系、训释词是用来揭示被训释词某方面的语义特征的、拆分训释词的词义的这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二者的语义联系.笔者不揣简陋,尚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训论学和语义学,对古汉语词汇无法给予科学的解释。本文旨在运用现代语义学的理论方法,力图对《尔雅·释话》中的训释调在词义的内部的关联,这一非同义训择语言现象作出较为合理客观的解释。从训释词与被动1释词是上下义位关系、训释词是用来揭示波训释词某些方面的语义特征的、拆分初1释词的词义的这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二者的语义联系。  相似文献   

3.
《尔雅》在编纂过程中,■罗了古代文献中大量的成训,这些成训搀入了古书中具体文意的训释,出现了许多非同义关系的训释,即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不是同义词。非同义训释中有共同义素现象,笔者撰文论述,刊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3期上,对于无共同义素现象经细致分析认为此种语言现象中的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之间存在两种联系,一为词与词之间有词义外部的联系.二为词与词之间没有必然的语义联系,前者可具体分为二类:一类语义与语法上词与词有必然的联系,一类训释词重在揭示被训释词在社会历史文化中的内涵。后者多指词与词之间的辗转相通关系。  相似文献   

4.
关于《尔雅·释诂》的非同义训释中训释词与被训释词有共同义素,词义内部有联系的语言现象,笔者业已撰文论述,刊于《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2期上,以求教于大家.对于训释词与被训释词无共同义素的这种语言现象,今人论及甚少.从语义分类的角度看,这种语言现象中训释词与被训释词无词义内部的联系,那么词与词之间存在着两种联系,一为词与词之间有词义外部的联系,二为词与词之间没有必然的语义联系,前者可具体地分为二类:一类语义与语法上词与词有必然的联系,一类训释词重在揭示被训释词在社会历史文化的内涵.后者多指词与词之间的辗转相通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训诂研究中,词语的搭桥现象是指没有同义关系的词语之间基于一个多义词或音变同源词构成了训释关系或同源系列。词语搭桥现象存在于词义训释和同源系联中。在词义训释中,被释词因与释词的一个义位相同而得以训释另一个义位,这归因于古人不同的字观念。在同源系联中,不同的词由于源于一词的不同义位而构成同源系列,各词有不同的语源义特征。确认同源系联中的搭桥现象需要辨别相关义位是否源自一词,排除同形词、字的双本义和假借用法形成的搭桥假象。词义训释和同源系联在搭桥现象上存在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6.
训诂的诸多内容中,词义的训释是重点,这部分释义为训诂释义。它是运用已知的词语解释单个或多个词语的一种语言活动。训诂释义以训条为研究对象,由被训释项和训释项组成。它分单词训释与多词训释两类。训诂释义并不是训诂方法。训诂方法主要是对各种词义、字义的探求和研究,训诂释义只是从各个角度、或详或略地表述词的意义和内容。二者之间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本考释了汉末到宋代期间几个词语的词义,同时对大型辞书编写和今人训释中相关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从形式上看,《词诠》的阙失主要表现为:在体例上,除对少数词条的训释与全书体例不一致外,有些词本应作一条的却作两条或多条,也有些本应分两条或多条的却作为一条;在训诂时,有时对词义及其范围、虚实问题说解欠准确;甚至对词义、词性、用法分析有误。  相似文献   

9.
《湘南学院学报》2017,(1):67-70
理论上,声训的训释词是被释词的源词,所以不能互训,否则就倒流为源了。实际上,直接推求语源的声训确实不当互训;如果被释词和训释词都可以离析共同的"义类"和相对应的"事类",则可以以"义类"为枢纽而互训。  相似文献   

10.
后世对于《诗经》毛传的研究可谓非常细致了,对单音词的研究却不多,对单音词相训中的"某,某;某,某也"这种特定形式的研究则更少。这种单字相训的形式在毛传中是很普遍的,从意义远近的角度来讲,被训释词和训释词可以有义同相训、义近相训、义隔相训及义反相训等不同的类型。文章从义隔相训入手,对训释词与被训释词从引申关系、假借关系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广雅疏证》以类比手法说明的被释词与解释词之间音义关系的情况,包括:被释词与解释词之间存在词义引申关系、一声之转关系、两个被释词音近则共用一个解释词的义同关系,以及类比词前后的被释词相同或属于同一义类则其解释词相同或义同义近、被释词音同音近则其解释词义同义近关系。  相似文献   

12.
汉时于文字训诂崇尚声训,《说文》虽是以据形析义为主,但若所训与重要史实、典制、礼俗、风尚有密切关联者,亦多辅之以声训,以揭示形析义训难以深达的文化底蕴。再者经典多通假用字,不明声训则难以达诂,故亦兼之以声训,以区别所训之字的本义、通假义和古今义。鉴于此,本文以“shu、爻、葬、豰、娭、pu、嗞、粗、死、差”十字例释之。  相似文献   

13.
词性作为词的语法属性,是由词的词汇意义决定的,或者说词性蕴涵在词汇意义之中,是词汇意义的语法属性蕴涵义。从语言理解与生成的角度来看,一个句子的句法结构是由句中谓词的意义决定的,谓词的意义决定谓词论元的句法表现,也就是说,谓词的词汇意义蕴涵着该词的配价功能等句法个性,而句法个性实质上是谓词词汇意义的语法功能蕴涵义,因为配价的实质是语义。  相似文献   

14.
汉语中存在数量可观的借代词语,其中建立在同一语素借代义或借代用法基础上的若干个借代词语形成同素族借代词语类聚。同素族借代词语类聚的存在加速了语素借代义的产生与稳定。从借代词语间的聚合关系出发,根据对《汉语大词典》借代词语的统计,详细介绍了同素族借代词语的逻辑类别,并根据借体与本体的关联程度以及借代语素本身的使用情况探讨了影响同素族借代词语类聚多少的因素,最后按照语素不同借代义或借代用法之闻的关系介绍了同素族借代词语中借代语素的语义类别。并提出同素族借代词语类聚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汉语语文辞书释义方式上,由于将相对问题绝对化而形成两个“误区”:一是释词用语与被释词语词性一致要求上的“误区”;二是释义中不能“包含被释词(字)”的“误区”。  相似文献   

16.
注疏发源于经部,而注疏自其创始之日起就不局限于解释单纯的字词,在<毛诗正义>中,孔颖达将单纯的字词解释称作"释文",将以疏通句义、抉发文旨为目的的训释称作"释义".同样,当将仇兆鳌<杜诗详注>中的追溯语源,寻绎典出定义为"释文",而将此外所引经史诗赋,以证诗意定义为"释义",就不难发现仇氏注释具有明显的"释义"倾向,仇氏之援引典故正为点明诗旨、申明杜义.  相似文献   

17.
《尔雅》以同义为训的方式显示其同义词典的性质。它们以一个相同的意义为标准。词源义被划分到同义为训词义的范围内,将会给其同义词标准造成混乱。笔者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词源义与同义为训词义的关系,并提出了实践的具体方法,以求为《尔雅》同义词典性质的判断排除错误的认识,指明正确的研究方向及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锒铛”、“独鹿”的本义及其语义发展。“锒铛”本为拟声,由拟声而达意,从而引申出许多新的意义;“独鹿”为“朱愚”一词的声转,本义为驽钝。二词的来源不一,本义不同,但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二者词义演变,部分语义交叉融合。本文还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锒铛”、“独鹿”的同源词作了进一步探讨,同时也对前人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并补正。  相似文献   

19.
词具有理据性,也就是说,从词是事物的名称和标志来看,用什么词去称呼什么事物,总是有一定道理的。维吾尔语词也具有理据性。通过对维吾尔语词的构造、词义的变化和民族文化三个方面分析,证实维吾尔语词具有理据性;词的理据也能说明词的形式何以如此、语音和形式是如何对应、词义从何而来以及词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词义的民族性是指词义中所融进的民族个性.词义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不同语言中的“特有词“体现了不同民族的特有社会文化与民族心理文化;反映同一客观事物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中会因不同民族的文化因素,社会习俗而产生不同的意义内容和表达形式;表达同一类现实现象的词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各有自己的派生和引申历程,呈现出不同的民族特点;色彩词、数词、动植物的象征义、比喻义无不渗透着民族的文化心理,蕴涵着各民族丰富而深刻的文化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