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绿色经济能够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对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从经济发展、民生社会、资源与环境3个角度出发,构建了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就如何提升江苏省城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协论坛》2006,21(1):47-47
中国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资源和环境带来的难题,如何能够在资源有限,同时做好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使经济增长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倡导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成为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矛盾的突破口。12月17日上午,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2005首届中国绿色财富论坛暨构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峰会”召开。  相似文献   

3.
中新天津生态城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承担着创建未来城市在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典范的重任。从发展理念、管理机制、政策制度、指标体系建设、技术项目集成、产业规划、资源节约与循环应用、绿色建筑发展等方面,对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创新探索进行总结,提出加快中新天津生态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2011-2012年完成的中国地质调查局"长株潭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区别"项目是"全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计划项目下的工作项目.项目的目标是在系统分析长株潭地区资源禀赋与环境本底基础上,确定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对象,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以单因子评价为基础进行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并对资源环境适宜性进行分析,提出长株潭地区国土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建议,为开展全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区划提供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5.
《青海科技》2015,(1):82-83
<正>当前,绿色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全球趋势和潮流。从内涵看,绿色经济发展是在传统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要点:一是要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二是要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目标;三是要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绿色创新是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而构建资源型城市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对资源型城市绿色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机构和文献中的绿色创新能力高频指标为基础,根据绿色创新能力的内涵,结合资源型城市发展特点,海选70个数据可观测的指标,通过数据的正态分布检验后,选取非参数统计方法的灰关联系数与spearman分析方法定量筛选指标。既保证了指标之间信息不重复,又能显著影响评价结果,同时避免了现有研究忽略筛选方法使用条件就加以应用的弊端。以1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2016年指标数据为样本,筛选并构建了包含27个指标的资源型城市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验证了筛选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广州1978-2003年的城市发展统计年鉴为主要数据来源,从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三个方面选取典型的评价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期间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指出广州当前选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基本是正确的,社会进步指数状况反映了城市发展中追求社会进步的倾向和成果,环境支持指数表明环境容量的提高相对于经济的发展已明显滞后,同时快速的经济发展为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论绿色经济发展中环境、资源的刚性约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立足于绿色经济发展的理论角度,阐述了绿色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提出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刚性约束的观点,分析云南绿色经济发展的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是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需要社会每个分子积极参与的全民工程、群众工程.文章对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途径等进行论述,提出人人要保护环境、热爱环境,建设无污染的绿色家园.  相似文献   

10.
国家绿色发展视域下,城市绿色创新能力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点。如何突破长三角地区体制机制问题,减少协作壁垒,形成联动和协同效应,是长三角城市高质量发展亟需共同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在构建长三角地区城市绿色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协同模型进行长三角地区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特征分析和协同度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城市绿色创新能力水平,自然资源禀赋影响城市绿色创新能力水平;城市绿色创新“虹吸”和“溢出”效应影响城市间协同发展;城市间创新人才投入差距较大,产学研协同创新潜力大。最后,从人力资本、资源投入和政府支持等方面提出长三角地区城市协同创新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