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兵  杨衠 《新闻爱好者》2012,(13):48-49
网络水军涉及客户、网络公关团队、网络水军三个主体,并由此形成清晰的利益链条,迅速发展。网络水军的主要业务是网络营销,有时充当网络打手,其主要传播平台为QQ群、论坛、YY语音,学生、家庭主妇是网络水军的主要来源。网络水军操控网络舆论、制造舆论假象,扰乱了网络的良性发展。整治网络水军不能依靠行政力量,而需要提高媒介素养和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2.
传媒数字化背景下的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新传媒及新通信手段层出不穷,同时,媒介融合也渐成发展趋势。我国传媒业界所提出的"全媒体化",正是应对传媒数字化和媒介融合趋势的全新的理念和对策。当前我国传媒业正在积极进行全媒体运营的探索和战略布局,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全媒体传播对我国传媒业而言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3.
广播、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体的出现,促使人们关注媒介形态的变化。经济基础和技术条件是媒介形态的物质基础和变化前提。基于电视和网络技术,数字电视应运而生。数字电视的出现,既是电视媒介在后信息时代,主动向网络靠拢的结果;也是媒介之间的借鉴和融合。数字电视的出现不仅意味着电视传播技术的变革,更是电视传媒业在内容生产、经营模式和消费方式上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米惠惠 《新闻世界》2014,(4):129-130
在网络传播时代,多元化的传播者代替了传统媒体中专业化的传播者,对于一些社会敏感议题的以“人肉搜索”为主要方式的逼视给报道对象甚至传媒业本身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如何在网络传播时代规避媒介逼视,建构媒介伦理,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敏菁 《新闻世界》2014,(7):298-299
尼克·库尔德里的新著《媒介·社会·世界:社会理论与数字媒体实践》对当今数字媒介背景下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解析。该书通过分析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学术理论,深刻解析了"数字化民主"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丰富了"媒介力量"的学术理论。本文从数字媒体和社会理论、网络社会与政治、媒介文化以及媒介道德等方面予以重点解读。  相似文献   

6.
第二媒介时代到来,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水军植根于网络社会,扰乱了网络传播的良性发展。本文分析了网络水军对网络传播的议程设置、信息接收和反馈、传播效果三个层面造成的负效应。同时,本文从网络水军从业者、受众、网络公关公司及网络媒体角度提出了应对网络水军负效应的网络媒介素养提升机制。  相似文献   

7.
何璇 《新闻采编》2007,(1):11-12
网络新闻、手机报、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层出不穷给报纸这一传统媒体带来不可避免的冲击。当传媒业遭遇数字化,传媒生态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传统媒介的介质壁垒被打破———媒介的市场竞争不再局限于同类媒体间,而是进入了“大媒介”的市场洗牌之中。报纸作为历史最  相似文献   

8.
“网络水军”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特网已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其高度的双向互动性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大大提高了一般受众的媒介信息传播地位,尤其是博客、论坛等的兴起,使受众真正实现了各抒己见。网络舆论似乎正处于一个高度自由、自发有序的状态,然而看似平静的网络环境下却隐藏着一股不易觉察的"暗流"——"网络水军",这股暗流在很大程度上操纵着网络舆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拟以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网络水军"泛滥的原理机制,阐释"网络水军"造成的危害,并对如何打击这一现象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刘颖悟  汪丽 《传媒》2012,(9):72-74
作为全球传媒业发展的重大现实和重要趋势,媒介融合正在并进一步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变革。该文分析了媒介融合对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等领域的深刻影响,并指出媒介融合加快了社会媒介化的进程,催化了媒介化社会的建构与形成。  相似文献   

10.
陈驰 《新闻前哨》2023,(5):40-41
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对各行各业的内外生态产生深刻影响,而作为信息枢纽环节的传媒产业自然对此有着更为突出的反应。技术赋权正在从方方面面解构和重组着传媒业,传媒业的边界开始模糊。本文立足于媒介生态学视角,从媒介技术出发,试图探析传媒行业边界逐渐模糊消失的动因,并展望其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杜绝网络时代“媒介审判”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的信息社会正在从web2.0向web3.0过渡,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敏感事件、热点问题等,社会迈向网络时代以采,不管是新闻媒介的信息发布机制,还是受众接受与反馈信息的渠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网络带来的舆论的分散性、情绪化、碎片化更是极大地挑战着"媒介审判",并且也出现了"媒介审判"的一种变异,即"网民审判"。在被网络包围的今天,不单单是媒介自身需要加强自律,坚持正确导向,杜绝"媒介审判"现象的发生,网民也更应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防止出现新形态的"媒介审判"。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衍生了许多相关职业,"网络水军"即是以注水发帖来获取报酬的一种新兴职业。在"网络水军"发挥正面作用的同时,它的负面影响也愈加显现。本文试从"网络水军"的传播机制入手,探寻其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媒介融合"是时下传媒业界与学界使用的热门词汇,在国内外传媒业的媒介融合实践中,媒介融合体现着一种"聚合"思维。在这种思维指引下,媒介形态不再简单叠加。依托于传统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介形态发展的传媒业正不断践行着"聚合"的模式,在专注自身形态打磨的前提下不断提倡新的融合观念,同时对媒介融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媒介优质人力资源的配置,事关传媒业的发展,也是媒介竞争中的有力因素.传媒业在历来的发展中,人作为核心的因素至关重要.但是传媒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待改革.从供给侧的视角来改革媒介人力资源,可从人才组合计划、高校人才培养、良好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着手,对传媒业进行优质人才的供给,增强传媒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黄鹤 《新闻前哨》2009,(2):35-37
公交移动电视的出现,是电视媒介在后信息时代主动向网络靠拢的结果,同时也是媒介之间的竞争、借鉴和融合的结果。它不仅意味着电视传播技术的变革,更是电视传媒业在传输方式、内容生产、传输功能和媒介文化上的变革,它的发展也会引发了新一轮的“媒介融合”。  相似文献   

16.
赵胜南 《报刊之友》2014,(3):121-122
网络舆论正处于一个高度自由、自发有序的状态,看似平静的网络环境下却隐藏着一股的“暗流”---“网络水军”,这股暗流在很大程度上操纵着网络舆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以“网络水军”为研究线索,把网络水军的炒作分为人物的炒作、商业利益的驱使以及网络刷票三种表现形式。分析网络水军传播过程中对媒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媒介融合: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媒介的出现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为不同的传媒提供了资源整合的平台和基础.传统媒介之间、传统媒介与新媒介之间正形成一种互为补充、相互融合的关系,媒介融合俨然成为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孙莉  孙佳乐 《新闻世界》2010,(11):174-175
梅罗维茨在《消失的地域》一书中,论述了电子媒介所构筑的媒介情境对人们社会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此考察在新的媒介情境中网络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指出因网民集聚、人际传播的出现、交往的实现,使得网络促成了"地域"的消失,又因受众个人因素等多重局限,即使是在网络环境中,"知沟"仍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9.
网络水军分两种,一种是自发的喜爱在论坛"灌水"的人或群体,一般称其为"灌水者":另一种是出于商业或私人目的专门组织的网络群体,通过雇用大批人手在互联网上集体炒作,以达到宣传、推销或攻击某些人或商品的目的。这类为了商业利益以各种手法在网络上发贴、灌水的人群,被称作"网络水军"。本文所指的网络水军是第二种,  相似文献   

20.
杨柳 《新闻世界》2011,(7):263-264
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媒介环境下,人们必须拥有良好的媒介素养,才能获取有效信息并利用其来提升自己。由于"网络打手"误导舆论现象的存在,提高受众媒介素养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