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游戏作文教学是指创造游戏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游戏过程,体验游戏乐趣后进行“游戏写真”的习作教学。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特别重视游戏对儿童教育的作用。他说“一个游戏着的儿童,一个全神贯注地游戏的儿童,一个这样沉醉于游戏中的儿童,不是儿童生活中的最美丽的表现吗?”  相似文献   

2.
当下的习作教学呈现出两个明显的趋向:一是以文本为中心有序地展开教学,一足以儿童的即时性生活为中心随机地进行教学。一直以来,它们各自为政,甚至相互鄙夷:教材习作以编排的科学化、训练的序列化,自诩为“大作文”,是习作教学的“正宗”;而体现儿童生活的即时性习作,由于自身的不确定性、随机性,被贬为“小作文”或“小练笔”,成为教材习作的附属或点缀,可是这些“即时性习作”以开放性、动感性、丰富性,适应着儿童内在的需要,显现出与教材习作旗鼓相当的态势。这两种倾向,正体现出当前习作教学的主要矛盾:习作教材与儿童生活如何走向融合,习作教学方式如何与儿童精神契合。  相似文献   

3.
“方法论”和“需要说”是习作教学中两种不同的教学观,“需要说”是“根”、“方法论”是“末”.基于“方法论”的习作教学,是一种误区,会导致习作的乏味、机械、虚假和劣质.而需要能产生动机、兴趣、乐趣以及美词佳句,“需要说”是习作教学的新路径,既符合儿童习作心理,也符合儿童习作规律.  相似文献   

4.
当前,越来越多的老师试图通过游戏来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但是,大多数教师在习作课堂上对游戏形式的关注远远大于对游戏精神的思考,忽视对儿童游戏内涵实质的探讨。用游戏精神关照习作课堂,指小学习作教学应该具有一种价值取向:强调游戏精神在习作教学过程中的融入。关于游戏精神,笔者认为,应该是一种愉悦的精神、被认同享受其中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是游戏着的人.对儿童来说,游戏不仅仅是玩,也是探索周围世界的方式.越来越多的教师在习作课堂上引入游戏,但对游戏形式的关注远远大于对游戏精神的思考.习作课上的游戏应该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些形式,也不是仅仅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解决一些写作内容上的问题,而应该强调游戏精神融入习作教学.游戏精神是一种愉悦的精神、被认同并享受其中的精神,尊重规则并且向往自由的精神、创造的精神、非功利的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6.
罗仁云 《甘肃教育》2013,(24):36-36
一、作文游戏化教学的依据 弗罗伊德说:“每一个游戏着的儿童与创造性作家一样.是在创造一个他自己的世界,确切地说,他是在以一种使自己快乐的新的方式重新安排他世界里的东西。”弗罗伊德的论述强调了创造性作家的创作心态与儿童游戏心态的相似性,认为从儿童游戏的心理状态中可以寻找到作家的创作规律。因此,  相似文献   

7.
设计评析 本设计最大特色是“有趣、有效”。具体体现在:1.有趣。本教学设计破除“范文式”的指导方式.代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游戏活动式”进行习作教学.在激发兴趣、开拓思路、引导点拨、自由表达上下功夫.把习作指导融于游戏过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氟围中全身心投入到习作过程中。当学生把习作当作一种有趣的活动.习作的欲望就会油然而生.习作就会变得富有情致。[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正>对于儿童而言,游戏是他们发现、探索、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儿童的"学"需要游戏,教师的"教"就要具有游戏的精神。习作教学如果能够满足儿童对游戏精神的需求,贴合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那么真正的教学就发生了。一、创设具有游戏功能的语境儿童学习写作是需要语境的。习作语境通常回答了谁在写、写给谁看、为什么写的问题。有语境的写作是真实的写作。创设一定的习作语境  相似文献   

9.
<正>游戏是儿童自己创造的文化,是人们同其所处的文化环境接触的过程,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化的内核。游戏作为儿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成长有重要作用。在习作教学中,笔者珍视儿童的游戏精神,让儿童在充满文化气息的氛围中学习写作,有助于优化习作的教学效果。1.以游戏激发儿童的兴趣,实现习作教学从被动走向主动的教学理想。儿童喜欢游戏,他们舍得在这方面花费大量精力,愿意注入自己最真挚的感情。在游戏  相似文献   

10.
【设计理念】1.顺应儿童天性。游戏永远是孩子的最爱,把游戏与习作结合,正是顺应了儿童的天性。2.丰富学生体验。教学设计时,注意创设让学生访问、观察、参与、交流的情境,加强习作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而丰富学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1.
走向儿童的习作教学,儿童文化、儿童生活自然成了教师视野中重要的课程资源。而语文教材中编排的“习作例文”,其作用也不可小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例文就是儿童习作的“原型”,具有启发作用;从建构主义角度来看,“习作例文”又是一种先行的认知“图式”,儿童以此可以推想所要创作习作的结构模型。因此,“习作例文”应当成为习作教学过程中一份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可是,现实的习作教学中,“习作例文”的功能并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在有些教师的习作课堂上,它甚至起着消解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图画书作文教学的价值 1.让学生在丰富的画面中,直面习作的内容 图画书以其丰富的内容,鲜活的画面,将学生的种种生活情状定格于图画中,并辅之于简练的语言旁白,引发学生由此及彼地展开遐想,从而成为学生爱读乐写的习作“平台”。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若是引导学生站在图画书这个平台上,让学生在丰富的画面中,直面习作的内容,就可以轻松地解决学生“写什么”的困难,激发起他们习作的兴趣。这对于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意义似乎更大,  相似文献   

13.
“儿童生活习作教育研究”是我校参加的一个省级课题。儿童生活习作是指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赋予教学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习作活动,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情实感,使习作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以“儿童生活”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习作教学研究是尊重和张扬学生个性的习作教学,是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为了学生未来生活的习作教学,是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的习作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14.
从大量的习作教学课例可以看到,当前小学习作教学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习作材料的积累、习作的评改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这些问题简单地谈一谈自己的思考。一、"儿童习作无禁区"——降低习作教学的目标要求当前小学生普遍存在着"习作焦虑症",为什么会有?首先涉及到习作教学理念的问题:习作教学是研究儿童,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我一直在尝试让习作成为游戏,释放儿童的天性,让他们想说乐写,并创造机会,让他们有“发表”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习作课上,“一滴墨水”也能带来丰富的想象和无穷的快乐。我是怎么“游戏”这滴墨水的呢?  相似文献   

16.
徐雪明 《学子》2012,(4):36-37
众多语文教学前辈呼唤教师要“潜水”作文。当下的作文教学“革命者”管建刚对写“下水文”情有独钟。他说,学生崇拜老师的写作,作文教学那就成功了一大半,一个老师常写“下水文”,必然会有很多切身的作文经验,这样有利于习作教学。“下水文”是习作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份资源,它弥散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是儿童写作兴趣激发、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将写作教学在小学阶段定位为“习作教学”.初中阶段则称为“作文教学”。这样的课程定位,决定了习作教学有其自身的本质属性。然而,在理论界和不少一线教师心中,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共识:儿童不会写作.教写作或者训练写作,是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确,学生习作的内容只有从生活中来,学生有亲身体验,才能“情动辞发”。游戏正是儿童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踢毽子、跳皮筋、比手动、拔河、夹珠子、成语接龙……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成为了儿童作文的“源头活水”,为孩子及时形成丰富的内容,他...  相似文献   

19.
游戏是儿童习作的精神底色。习作教学应立足儿童的生命本原,呵护儿童习作的游戏精神,让儿童真正像玩游戏一样快乐、自由地习作。要"有意思",内容上回归儿童习作的游戏本真;要"有规矩",方法上体现儿童习作的游戏本色;要"有自由",评价上尊重儿童习作的游戏本质。  相似文献   

20.
长久以来,体育课并没有真正被学生所喜欢,一些“放羊式”教学模式、没有新意的教学手段,加上器材不足、场地限制等现状与矛盾一直困扰着体育教学。文章就当前体育课堂中“游戏现场”进行真实的反映与写照——内容陈旧化、组织形式化、负荷低效化,梳理存在“病因”,提出三个策略:一是以儿童的思维为视角,创设主题游戏情境;二是以儿童的发展为方向,确定多维游戏目标;三是以儿童的“真趣”为导向,设计游戏化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