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市场要求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富余职工的下岗、分流、再就业。国有企业大批职工下岗,已成为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对这一现实进行反映和引导,是关系到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事。就企业报而言,与职工群众更为贴近,更需认真、积极地去对待这一问题。我认为目前在企业职工下岗、再就业报道中,有两种错误倾向要注意避免:一是“怵”。也就是不敢正视这一问题,被困难吓住。表现在报道上或轻描淡写,或闭口不言,或只写“安置”、“解困”等等。二是“浮”。也就是一厢情愿,把再就业想得过于简单。表现在报道上往往是不切实际地夸大  相似文献   

2.
目前,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参与了“下岗再就业”的报道,这本是件好事,为稳定社会、服务大众作出了贡献。但有些媒体,特别是县、市级媒体对“再就业”报道失之偏颇。笔头、镜头对准那些“再就业”后创造骄人业绩的佼佼者多,报道那些下岗后较长时间内仍在待业的困难者少。给人的印象是:“下岗”无所谓,“再就业”很轻松。 其实,“下岗再就业”是一个沉重的话题,随着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下岗”是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必然存在的社会现象。“下岗”人员在“再就业”过程中必然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尤其是中年女工困难更多,甚至不可能“再就业”的也不在少数。她们的生活相当困难,她们的境遇值得同情。《红安报》对红安县商业系统近三年下岗者进行了跟踪调查,下岗人员半年内再就业的仅占30%,一年内再就业的约占50%,三年内还未“再就业”的占26%。这说明,“再就业”并不轻松。 我们的报道要实事求是,有分析、有深度地报道  相似文献   

3.
随着企业产权制度和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化,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大批富余人员从企业剥离出来走向社会。于是,“下岗、失业”这一并不轻松的话题频频见诸报端,成为近年来媒体关注的热点之一。尤其是随着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的召开,“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更是被提到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高度上来认识。因此,搞好再就业报道,帮助更多的下岗失业职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是媒体义下容辞的责任。要搞好再就业报道,报道效果的把握问题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4.
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职工下岗潮流的涌来,“下岗”与“再就业”已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重大主题之一。从报纸到广播、电视,从中央、省新闻媒介到地市、县级新闻单位,都拿出版面(时间段),开辟专栏,抽出一定的采编力量进行报道,形成了“宣传再就业、服务再就业”的强劲攻势。 仅以地市报为例,湖北《襄樊日报》在三版推出“再就业服务站”专栏。为下岗职工提供政策咨询、求职信息,《宜昌日报》的“三百六十行”以新闻照片形  相似文献   

5.
小何同志: 你来信说,你对写批评报道很打怵,特别是揭露和批评了那些尚未被处理的案件,常常惹来许多麻烦,使自己很伤脑筋。这几年,我写批评报道也遇到过这种状况。不过,我觉得只要我们从主观上积极而又慎重地对待它,是能够把批评报道搞好的。这里,我就自己在采写批评报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几点体会——其实是教训,我把它归纳为“六戒”,也就是在  相似文献   

6.
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单一,竞争力不强,很大部分集体企业相继关门倒闭,造成很多职工下岗或待业。为此,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业的上级主管单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开辟就业渠道,安排下岗待岗职工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伴随而来的是如何管理下岗待岗职工的档案,使之真正成为下岗待岗职工再就业的真实凭证,成为我们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重大课题。一、集体企业下岗待岗职工档案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的最终目的是促使所暴露的问题能得到妥善解决,这也是我们搞批评报道的初衷。为此,我始终认为,在从事批评报道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先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从整体利益出发,从全局观念着眼,紧紧地把握好批评报道的“度”。这个“度”把握得好自然就会达到批评的目的;“度”要是把握不好,要么激化矛盾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要么不痛不痒于事无补。  相似文献   

8.
新闻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担负着联系职工、宣传职工、教育职工、动员职工重要任务的企业报同样也不能忽视批评报道。但是翻开林林总总的企业报,“莺歌燕舞”、“歌功颂德”一类的报道充斥版面,却很少有“暴露问题”、“督促整改”方面的批评报道。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的最终目的是帮忙,促使所暴露的问题能最终得到解决,这是我们搞批评报道的初衷。因此,在从事批评报道过程中,批评者就不能光图痛快,而首先要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从整体利益出发,从全局观念着眼,这也就是要掌握好“度”,这个“度”把握得好自然就会达到批...  相似文献   

10.
记者文摘     
记者文摘把握好下岗与再就业报道的度张希祥在《报改探讨》1998年第4期撰文指出,报道下岗与再就业要准确地把握“度”,做到:一、及时准确报动态。在对动态活动的把握上,要及时准确,不说三道四,更不指手划脚。即:1、采用跟进式报道下岗与再就业事件。2、全面...  相似文献   

11.
这里记下的是某集团军司训大队政冶处主任王立国关心报道的几个故事。报道员心中的老大哥“能有今天的好工作,咱到啥时候也忘不了王立国主任啊!……”这是出自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司训大队兼职报道员许野和李亚东家属在下岗后又重新走上新岗位时吐出的一句心声。小许和小李的家属失业下岗后,家庭的重担压得两位报道干事“喘不过气来”,导致他俩工作不够安心。王主任深知搞报道工作的艰辛,夜里加班是“便饭”,几周不回家是常事。王主任得知两位军嫂下岗的消息后,为她们再就业路东跑西,联系老朋友、亲属帮忙,最后终于在一家公司商场把两…  相似文献   

12.
批评报道难,驻地记者搞批评报道更难!但批评报道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回忆7年前,我们安阳市记者站有意识地在批评报道方面进行了一次大胆探索和尝试,由于路子对头,方法得当,批评报道见报后,不仅社会效果极佳,而且记者也安然无恙.1987年4月间,安阳市公共汽车公司与安阳县交通管理部门,因征收养路费问题发生争执,最后发展到你扣车、我堵车的僵持局面,城乡部分地段的客运交通一度陷入瘫痪.一位副市长出面解决,着重批评了安阳县.接着安阳市地方主要新闻单位按领导意图作了报道.副市长的批评,新闻舆论的“一边倒”,并没有使事态平息,反而使矛盾在某些方面更加激化.一时间,安阳城乡街谈巷议,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3.
报纸是否积极地开展批评,批评是否真实准确,是衡量报纸党性强与不强的一个重要尺度。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关于报纸上的批评,要实行‘开、好、管’的三字方针。”开,就是要开展批评;好,就是要开展好;管,就是党委要把报纸上开展批评这件事管起来.实践告诉我们,报纸不能没有批评,没有实事求是的批评,报纸就没有战斗力.近几年来,我们注意搞了一些批评报道,有些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但也有教训。我们认为,坚持核对稿件事实,是保证批评报道真实  相似文献   

14.
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新闻报道(简称“下岗新闻”)是全社会的热点,也是新闻媒介报道的重点和难点。说重点,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至普通老百姓都十分关注,再就业工程能否搞好,关系到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如许多报刊经常报道“下岗成了大款、下岗成了明星、下岗成了作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下岗职工再就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朱镕基总理在考察天津再就业工程时指出:“再就业工程关系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作为一张工人报,在再就业宣传中,如何既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又要支持企业改革,维护社会稳定,这就为我们工人报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 1997年5月30日,江汉工人报在头版头条和二条的显著位置,集中地发表了《市政府要求各部门把各项扶持再就业政策落实到位》、《我市十名下岗再就业明星受到表彰》的消息,自此,本报拉开了由过去的“零打碎敲”到集中持续进行再就业工程系列报道的序幕。 再就业工程报道是近两年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所有新闻单位密切注视追踪报道的重点,各种新闻媒体都在精心策划,积极报道,或辟专栏、或办节目、或摘系列报道,家家是好戏连台,高潮迭出。在这场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江汉工人报既有周期长(周二刊)容量小的劣势,但再就业工程主要涉及的是职工,也是近年来工会工作的重点之一,因此本报具有与自己的读者对象贴得紧、关系密切、信息灵通的优势。在再就业报道中,我们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办出特色,起到反映舆论,引导舆论的正确导向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与下岗职工心贴心,关心他们的疾苦,把握他们的脉搏,热情  相似文献   

16.
高蜀平 《新闻界》2002,(6):54-55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鲜明的特点,决定了“三个代表”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近两年来,我们在运用多种形式宣传、贯彻“三个代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前提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对党风廉政建设中出现的背离“三个代表”要求的一些地方和部门,对行业特别是一些垄断性行业的不正之风等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了适度的批评报道。由于这些批评报道把握了大局,找准了结合点,有力地促进了问题的解决,产生了积极的正…  相似文献   

17.
“报纸搞批评,要抓住典型,有头有尾,向积极方面诱导”,“我们有的批评往往只是把问题摆出来了,没有下文”。(摘引自邓小平文选《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这些年来,新闻媒介搞舆论监督,确实取得了成效,但有的批评报道只曝光无下文,虎头蛇尾,没有结果,使读者失望。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集多年  相似文献   

18.
《档案天地》2003,(4):39-40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要建立社会就业和再就业服务机制 ,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服务的指示 ,我们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 ,心系下岗失业人员冷暖 ,情系服务就业大事 ,在配合城市社区建设 ,全面抓好社区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 ,紧密结合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服务管理工作实际 ,注重抓了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档案管理工作 ,使其在“实施再就业工程”中 ,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一、适应社区功能拓展需要 ,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档案管理作为服务再就业工程的大事来办去年 ,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9.
邯郸晚报今年元旦创刊时,办报方针里就定了一条,要主动地干预生活。创刊几个月来,在批评报道、舆论监督方面连续搞了四个系列:一是对城市卫生建设的批评;二是对卫生系统医德医风的批评;三是春节前对一起制售病死猪肉事件的追踪报道四是对“中瑞”啤酒质量问题的批评报道,9天发了6个头条。这四个批评系列报道受到读者欢迎,收到了舆论监督的预期效果。 搞批评报道、舆论监督,首先有个认识问题。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井不排斥批评报道、舆论监督。严格地讲,或者从深一层次来说,对正面报道也不能  相似文献   

20.
国企改革引发的下岗与再就业问题因涉及面广、影响人数众多,成为当前国企职工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作为全国各省市工会机关报的工人报着力于对再就业问题的报道,在新闻媒体中显出自己独特的视角。笔者根据收集到的6月份发行的工人报(公开发行与内部发行两种),对其下岗与再就业问题的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窥得当前工人报对此问题报道之一斑。因资料所限,分析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本着抛砖引玉,求教于同行的目的,欢迎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