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美国的早期教育主要是指对0岁~8岁儿童进行的教育。年满5周岁的幼儿可以免费进入学区内小学附设的幼儿园就读,幼儿园与小学一、二年级形成“K-2”学制,是美国幼教的一大特色。此学制使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得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在课程设计、教学形式的选择与环境创设上,能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质,提供许多相互观摩、协调与沟通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一) 幼儿教育与义务教育紧密相连。美国对6~18岁儿童和青少年实行义务教育,但大部分州的5岁幼儿进入小学附设的幼儿园(班)是免费的,也就是说,这些州的义务教育实际上包括了学前一年,在那里,一般学校的学制是从幼儿园算起的。美国的小学,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均设有幼儿园(班)。幼儿园(班)顺理成章地由学校领导,其人事、  相似文献   

3.
何鲁威  黄光红  高宏 《天中学刊》2001,16(Z1):94-95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学制的第一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担负着为人才培养奠基的艰巨任务。随着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对幼儿生理、心理发育的进一步研究,对现代幼儿园的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幼儿园必须实施素质教育, 为幼儿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引导幼儿从小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使幼儿达到身心健康、智力正常、品行优良,具有感受美和表…  相似文献   

4.
今年暑期,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专科访问交流团来湘访问,介绍了香港教育概况。现将录音纪录整理如下:一、学制。香港的学制分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大学预科和大学五个部分。学前教育,即幼儿园、托儿所,一般是二年,有些是三年。小学是六年制。中学是五年制。大学预科有两种:一种是考香港大学的,二年制;一种是考香港中文大学的,一年制。大学也分两种:中文大学是四年制;香港大学是三年制。一般是四岁进幼儿园,六岁入小学,二十二岁大学毕业。现在,香港有幼儿园七百八十八所,入园幼儿十八万六  相似文献   

5.
一、幼小衔接在美国 美国的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视儿童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的研究。实行幼小衔接的幼儿园附设在小学里,主要招收5“岁幼儿,作为迈向“小学的阶梯”。美国幼小衔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六三"学制开始普及后,儿童入学年龄为六周岁.目前小学"学前班"已全面取消,儿童无需再经过这个过渡的桥梁,一步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跨跃.作为小学低段尤其是一年级的教师,怎样帮助我们的新同学尽快完成幼小衔接,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我做了一些研究,有较深的实践体会.一、儿童入学的不适应问题分析六周岁是孩子从幼儿走向儿童的过渡期,上小学是孩子一生的一大转折.由于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客观存在的种种差异,造  相似文献   

7.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向小学教育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幼儿园大班向小学的过渡期,也是幼儿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的重要转折点。当前的农村幼儿教育中,由于家长和社会的原因,学前教育小学化、幼儿园教育与小学低年级教育脱节等现象严重,无视幼儿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的发展,一些儿童在缺乏过渡到小学的经验准备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农村幼儿从幼儿园向小学阶段过渡,是急需解决的一个普遍问题。学校教师应找出适合的方案与对策,解决问题的根本,使农村幼儿心理及生理健康,达到标准。幼小衔接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三方共同努力,认真做好各项工作,顺利度过这一重要转折期。  相似文献   

8.
美国幼儿园教师的生存状态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美国留学五年,先后经历了早期教育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学习,并获得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的幼儿园教师资格。以下笔者从薪资待遇和工作条件两方面来介绍美国幼儿园教师的生存状态。一、薪资待遇美国的早期教育针对0 ̄8岁儿童,从学制上来看,包括幼儿园、学前班和小学1至3年级。根据美国劳工部统计局的统计结果,美国幼儿园教师的收入与学前班及小学1至3年级教师的收入相差甚远。以路易斯安娜州为例,2004年普通教育(相对于特殊教育而言)的幼儿园教师平均年薪为20250美元,而学前班和小学教师平均年薪分别为36850美元和36820美元。〔1〕美国幼…  相似文献   

9.
混合班与学前班同是一种幼教机构,同是发展农村幼教事业的形式。但两者有如下差别: 1.招收对象不同:学前班招收六岁至入小学前幼儿,混合班招收三岁至入小学前幼儿。 2.编班人数不同:学前班每班人数不超过四十人,混合班每班不超过三十人。 3.学制不同:学前班学制一年,混合班是两年或三年。 4.使用教材不同:前班使用各省统编教材,混合班可暂选用幼儿园统编教材。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幼儿园(Kindergarfen)一般招收5岁~6岁的幼儿(包括已超过6岁。准备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幼儿),或设置在托幼中心,或设置在公立小学,大多是半日制的。2006年底,笔者在密西根大学访学期间,全天跟踪观察了一所附设于公立小学内的幼儿园两个班级。  相似文献   

11.
幼小衔接问题是我国幼教科研的热点之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这说明幼儿园有为幼儿升入小学做好各种衔接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幼儿园树立幼小衔接的意识,对于帮助幼儿从幼儿园生活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朱慕菊等人在1990-1994年开展的“幼儿园  相似文献   

12.
李冬芳 《教师》2023,(24):102-104
2021年3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旨在促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要求针对幼儿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帮助幼儿顺利实现幼小过渡。在此背景下开展幼小联合教研,进一步整合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资源,实现幼儿园和小学统筹联动,将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促使幼儿养成良好习惯。文章作者从幼儿的语言能力入手,提出一系列培养幼儿语言能力以及推动幼儿园和小学展开深度交流与合作的策略,旨在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人是怎样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从事教育研究工作的我,带着这个问题飞越太平洋,在西雅图、洛杉矶、圣地亚哥等城市,对美国的学前教育作了一些探询,感触良多。幼儿教育机构齐全在美国,幼儿教育的相关机构很多,常见的有幼儿园、保育学校、日托园、游戏学校等。公立幼儿园大多数附设在小学内,一般以五岁幼儿为主。经费来自地方当局,全为半日制,免交学杂费。这里主要向幼儿进行学前教育,开发幼儿智力,促进  相似文献   

14.
浦凤娟 《成才之路》2014,(29):I0009-I0009
正幼儿园大班是幼儿教育的最后一站,也是迈向小学教育的坚实基础。为了让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后有一个平稳的过渡,幼小衔接便成为幼儿教育中的一个研究重点与必修课。要把这个必修课做好,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一、幼儿进入小学的心理变化只有知道了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心理方面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们才能在幼儿园大班阶段有针对性地做好奠基工作。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往往出现一些不适应。一是学习任务。在幼儿园阶段,幼儿虽然具有一定的学习任务,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这样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大班是幼儿上小学的准备阶段。本文从幼儿园与小学的沟通、幼儿合作交往能力、责任感、时间观念的培养、家园配合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幼小衔接的策略,以期能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  相似文献   

16.
幼儿进入大班后,马上将要面临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现状,这是幼儿成长中的客观需要,也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在家庭、幼儿园、小学中的生活和教育都是存在差异性的。刚入幼儿园时,幼儿有分离焦虑期;进入小学以后,幼儿同样会出现不适应期。这一时期如适应不好,将会对幼儿的小学生活产生不可预期的影响,因此,对大班幼儿进行幼小衔接时期指导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孩子借图书     
在美国麻省的不少幼儿园.每周一每个幼儿都可从附属小学的图书馆或幼儿园的图书室,借一本书回家阅读,第二周归还并继续借书。以下是我在美国波士顿林肯小学附属幼儿园看到的幼儿借书的全过程,在此,介绍给读者。某日早晨,当我进入林肯小学幼儿园时,只见孩子们在分组进行各种游戏和操作活动。过了一会儿,一位年轻的教师,将全部孩子(20人左右)集合在一起,并向每个幼儿核对上周所借的图书,是否都带回,接着她就带领这群孩子手捧图书,列队到小学图书馆。一位和蔼可亲的图书管理员阿姨迎接了这批小读者。  相似文献   

18.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连续性和阶段性,决定了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幼儿园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础,小学教育则是幼儿园教育的延伸,但同时它们两者之间又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教育环境的变化及教学理念的更新,幼儿园教育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违背幼儿身心发展与学前教育规律的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成长与幼儿的教育。此外,多数家长未能很好地认识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对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认可与"纵容",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文章结合当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具体表现,提出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丹 《林区教学》2011,(2):112-113
幼儿教学小学化扰乱了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秩序,从负面影响到学生身心发展,应该予以纠正。造成幼儿教学小学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成人教育不到位,使得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应该学习些什么,应该怎样评价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误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文化知识越多越好;幼儿园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幼儿,故意提高教学标准。所有这些因素,促成了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