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法国法国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法国人不情愿说英语,为了推广保护法语文化,抵制英语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的入侵,他们可算是做到了全民皆兵。在商店买东西的时候,明明大家都可以说英语,并且法国人说的英语还真不赖,可店员却仍然很固执地和你说法语,到最后实在没办法了,他们才很勉强地挤出几句英语。我的一个朋友在遭遇了几次这样的冷遇以后,决定要捉弄一下法国人。他走到一名法国警察面前用中文大声说:“我迷路了!”法国警察在说了一通法语后,最后才很不肯定地用英语问了一句:“Can youspeak English?”这时我的朋友哈哈大笑:“Yes!Ido speak English.”——Al Ho  相似文献   

2.
我们先对“不很+好”和“不很+坏”两个短语作一研究。对人或事物满意程度的评述经常用到两个短语——“不很好”和“不很坏”。它们包含多个层次的意思。语言环境的变化决定着它们意思层次的变化。一、多层次意思的静态分析“不很好”和“不很坏”包含了哪些层次的意思呢?我们先将“好”和“坏”这两个词作一剖析。粗略地讲,对人或事物满意程度的评述可以用“好”和“坏”这两个词来表示,可图示为:在“好”之前加上程度副词“很”字,对人或事物满意程度的评述则可以变为用“很好”和“非很好”(不很好)来表示,可图示为:在“坏”之前加上程…  相似文献   

3.
任连学 《教学随笔》2010,(10):40-40
最近因为在某刊物上发表了几首打油诗,对“犼”与“吼”两个字产生了一点联想,特别是回忆起去年因出版《我的家乡——朝阳》一书时,也是在这两个字上出现了问题,觉得很有必要就此一谈。  相似文献   

4.
连接号     
我呀,是连接号,形状是一条直线“—”,占一个字的位置。别看我长得很一般,直直的一根小棍,但我却有孙悟空七十二变的本领。我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变成长横“——”,占两个字的位置;变成短横“-”占半个字  相似文献   

5.
汉字,基本属表意文字,一个字往往是形、音、义的结合体。但,其中(特别是古汉语中)也有些字,存在着多音的现象,并且由于读音的不同,这个字(词)所包含的意义也就有所不同。所谓“变一声,即易一义”(明袁子让《字学元元》)就是指的此种情况说的。这种一字多肯的现象,过去人们称之为“字音异读”、“别义异读”、“音随义转”或“破读”。  相似文献   

6.
唉,说起来还真有点怪,可怪得却不可思 议。什么呢?想听,那且听我细细道来。 我的弟弟属牛,名叫——钱烨特。看这“烨” 字,本来就红红火火,又加上个“华”字,不就更 火吗!再瞧这“特”字,说来可真特别。“特”字的 左边一个“牛”,再加上个“寺”字,读起来不是 “牛得特别”,这样一个意思吗?再给你讲一件更  相似文献   

7.
一 古人说,“语贵含蓄。”(姜夔《白石诗说》)或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东坡语。转引自《白石诗说》)其实这“语”和“言”,就是指的非封闭性语义的模糊语言,否则,不可能“意无穷”。不仅诗歌如此,一切文学作品都很重视词语特别是模糊词语的锤炼,竭力让一个字包含更多的意思。王国维在《火间词话》中评论道:“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其实,他所极力赞赏的“闹”字和“弄”字,正是两个模糊字眼儿。它让读者尽可能发挥想象,去体味那春意究竟是怎么个“闹”法,去构思那春色的繁华美景,去  相似文献   

8.
一年一度,最受法国人关注的高考作文,不是出自“语文”试卷,而是出自“哲学”试卷。从形式上看,“哲学”之于法国高考,好比“政治”之于中国高考。法国高中三年,哲学都是必修课,高考分三个方向——文科、理科和经济社会,不论选哪个方向,都要考哲学。他们的中学生,高二学年结束时,先把法语(也就是“语文”)考过,其他必考和自选科目,高三下半学期陆续进行。“哲学”是6月份必考科目的第一科,4个小时写一篇二三千字长文,正式拉开高考序幕。考题一公布,立刻成为新闻媒体报道评论的热点,哲学家和作家也被邀请出来答题——就像咱们的高考作文题。…  相似文献   

9.
牛博士教语文,总少不了识字、造句和作文。关于识字的笑话,你们一定知道很多。比如说把“佚名”念成“铁名”,把“项羽”叫成“顶羽”,把森林里的“丽臣路”说成“雨巨路”,都是家常便饭。所以,笨狼很有感触地说:“人生识字糊涂始,这是真的。如果我不识字,就一个字也不会认错了。”胖胖猪也经常念错字。他很喜欢这样认字:“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这样认字特别好记。像牢骚的“骚”这么难认的字,也因为牛博士说了一个谜语,大家就都记住了。这个谜语是:“一个跑,一个跳,一个吃草,一个喝血”——马吃草,跑得快,跳蚤喝血,跳着走,两…  相似文献   

10.
国际中文教育本土化可持续、深入、高效地增强中文国际传播能力。法国是全球中文教育本土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本文梳理了法国基础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中文学校、孔子学院以及在线中文教育现状,发现法国中文教育呈现六大本土化特征:(1)非华裔高水平本土中文人才积极推动中文教育发展;(2)本土中文教学资源基本实现“自给自足”;(3)高度重视汉字与文化教学;(4)沉浸式中文教学项目发展迅速;(5)中文教育低龄化程度高;(6)高校汉学研究与“专业+中文”人才培养模式双线并行。中文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凸显是法国中文教育本土化的根本动力,法国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得益于体系化的中文教育政策、完善的中文师资培养与选拔机制、总体向好的中法关系以及中文母语国的大力支持。法国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遵循“判断中文价值,制定中文教育政策,建设中文教育保障体系”的内在逻辑,是“法国主导,中国支持”的成果。本文提出应持续提升中文价值、积极争取中文教育政策支持、完善中文教育保障体系建设,从而深化法国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为世界其他国家中文教育本土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辨字歌     
言害灭.奴渡左次盛门鑫组乏注药令石翻!妻翻袭翻,口委.万.‘ 一(一)“瓜”分“瓣“,“言”争“辩”,中间加“乡”是“小辫刀j换上叼”,是分“辨”,四个字儿不一般。(二)有“心”反而“忘,,有“目”却成“盲”,有“女刀太狂一“妄”,有“十”实在“忙,,。 (三)一个“力,字加两点,一个“为”字一个“办”“为”字两点在上下,“办”字两点在两边,位置不同形不同,意义更是不相千。辨字歌@王震亚$山西永济县教研室~~  相似文献   

12.
近日,听几位老师执教苏教版课改实验教材二(下),越来越感觉到小学低年级的识字与写字教学应当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硬笔字),可遵循“记——摹——默——描(仿)——评(导)——练”的规律进行教学,简称“六字指导法”。记:即自主观察,识记字形。引导学生观察例字,从两个方面进行识记训练:(1)你想怎样记住这个字?(2)写这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一方面,渗透了识字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可以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来识记生字,如象形字(“鸟”、“羊”)、会意字(“本”、“从”)、形声字(“傍”、“灿”)等;也可以启…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个很直白的切入——“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秋天的叶子”开始的。这还是个很抒情的切入——“怀念祖母”,从“一片叶子”开始,特别是“秋天的叶子”!这更是个很悬念的切入——“怀念祖母”,  相似文献   

14.
“一、七、八、不”变读区别□河北张甜“一、七、八、不”这几个字原来都是入声字,普通话把入声字分别归到四声里,“一、七、八”归到阴平调类中,调值为55,“不”归到去声调类中,调值为51。但这四个字很特别,单念时读原声调,而用在词语中,因受后一个音节声调...  相似文献   

15.
台湾省出版的《中文大辞典》(下简称《中文》),是近年出版的一部大型的汉语综合性词典。它共收单字四万九千八百八十八个,词目三十七万一千三百三十一条,是部洋洋六千多万字的巨著。《中文》在汉字的字形演变、音韵、源流等方面都有一些显著的优点,特别是词目,十分丰富,如巾部就收了单字三百九十九个,复词二千另四条。其中一个“布”字就有词目二百七十六条,一个“师”字也有词目二百另六条。确是词目繁多,收罗至广。而且书证旁征博引,广泛地引证了《说文》、《广雅》、《尔雅》、《玉篇》、《方言》、《释名》  相似文献   

16.
中文“开”字只有一个,但是英语中“开”却很有讲究,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意思。下面是从中学课本及练习中辑录下来,便于同学们总结学习。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很喜欢虞世南的书法。有一次,他临写了虞世南的一幅字,其中有一个“戬”字,因“戈”旁写不好,就空着那个“戈”旁,叫虞世南补上。写完后,唐太宗拿给魏征看,让他品评。魏征细细看了一会儿说:“皇上的书作,只有半个字像虞世南。”唐太宗说:“哪半个字?”魏征回答说:“只有‘戬’字的‘戈’法最像。”唐太宗听了感叹不已。——见(宋)无名氏《宣和书谱》  相似文献   

18.
话题: 法国科学院有40个院士的名额,获其殊荣的应该都是杰出的科学精英。由于历史上法国科学院对杰出的科学家有过不公正的待遇,所以有了,“第四十一席”之说。所谓“第四十一席”原指法国科学院40位院士名额以外的科学精英,如居里夫人两度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却被法国社会科学院拒之门外。久而久之, “第四十一席”便成了对科学家(知识分子)不公正待遇的代名词。请以“第四十一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19.
读了彭龙驹同志《中学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分类》(《中学语文教学》1981年第9期)后,感到他虽然对通假字作了较详尽的划分,但却把古今字和通假字混在一起,混称古今通假,抹杀了古今字同通假字的界限,实际上取消了古今字。这是不合汉字发展的事实的,也不符合中学语文教材的实际。实际上,他自己也是很矛盾的,既说“古今通假,即甲乙两字一为古、一为今,从而造成通假”,又说“其实,这是字形的演变而造成的,严格说来,这不应算是通假。但在今天看来,毕竟成了两个不同的字。”由于“字形的演变”而“成了两个不同的字”,正好说明它是古今字,而不应该是通假字。所以,我赞成他的“严格说”,不赞成他的“矛盾说”。  相似文献   

20.
这回来谈谈——这个字,我想大家一看就能明白。它是“矢”字,也就是“箭”的意思。我们不妨把它跟实物摆在一起看看——这个字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一般我们想到它,就会跟“战争、攻击”联系起来。比如说疾病的“疾”字,甲骨文是这样写的:——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一个人正面立着,这支箭射到了他的身上。人受伤了,这就是“疾”。这很好理解。但是又能用来表示和平。比如(“室”)这个字,有卧房的意思。奇怪的是,屋子()里面竟然倒扎着一支箭()。我第一次看见这个字的时候,总也想不明白——家里面藏着武器,这住起来该有多么惊心动魄!后来想了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