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双语现象与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的双语类型大致可划分为五种,即:地域性少数民族兼用汉语型、地域性少数民族兼用少数民族语言型、少数民族兼用汉语型、少数民族兼用少数民族语言型、汉族兼用少数民族语言型。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体制下逐步形成了“普通双语”、“特殊双语”、“辅助双语”、“高等专业双语”等不同层次的双语教育类型,以及“民族语主导”、“汉语主导”、“民汉语兼用”等双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很早就形成了多民族交错聚居和相互杂居的状态;少数民族不但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还普遍使用汉语和汉字。根据《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资料》提供的数据,目前,少数民族文字的使用处于濒危状态;简化汉字在我国各族人民中得到广泛使用;学校是人们学习文字最主要的场所。鉴于此,在全面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同时,我们必须处理好汉语文与少数民族语文之间的关系;加强民汉双语人才的培养;倡导民族语文的学习,构建我国多民族语言文字生活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笔者探讨云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的双语、双文化现象,双语观念的转变,双语语码的转换及云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民族性特点和云南少数民族的汉语习得特点等。研究主旨在于提高和加深人们对母语的价值、兼用语的价值,民汉双语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西部大开发及保存和发扬云南各少数民族传统语言、文化中的作用的认识,共同关注双语教育研究这一跨文化、跨学科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4.
3-4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提高听说能力成为民语幼儿理解运用汉语的桥梁。评价是双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使幼儿在汉语学习过程中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教师通过这种反馈的信息可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少数民族共操26种语言,不通汉语的人口比例较高,操双语或转用其他民族语的人口比例较小。从学前开始实施双语教学,是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成功之路,要从民语入手,进行民汉双语教学,帮助学生达到“民汉兼通”,这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全进步、少数民族化的传承与弘扬,必然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新疆学前双语幼儿园384名维吾尔族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国际通用儿童语言研究工具和汉语语料库研究方法,探讨新疆学前双语教育情境中民族儿童的汉语发展现状。研究发现了学前民族儿童汉语学习呈现不断递升的发展图景,在汉语理解性语义和表达性语义、叙事语言和学业语言,以及汉语平均语句长度等方面逐渐发展的态势,报告了学前民族儿童汉语入学准备的良好前景;根据学前民族儿童汉语语言学习与发展规律,对新疆学前双语教育提出了整合有序的教育模式的建议;同时针对学前民族儿童与汉语为母语儿童之间的汉语语义发展差距,建议新疆学前双语教育重视引入早期阅读理念和图画书资源,为民族儿童的汉语学习构建高质量的语言输入过程。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语言丰富,但少数民族语言的生存状况濒危,民族语言文化保护迫在眉睫。我国少数民族儿童具有语言能力的优势,不仅掌握本民族的语言,还掌握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具有双语或多语能力。我们应当认识并挖掘少数民族儿童语言能力优势的潜在价值,采取多种教育措施,大力发展双语教育,切实做好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此研究是对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母语依赖观念的实证研究,对象为广西环江县壮族和毛南族中学生。研究发现:(1)少数民族学生中广泛存在民族语单母语、汉语单母语、民汉双母语等不同情形的母语现象;(2)英语学习过程中母语依赖观念普遍存在,且程度较高,其中以英语作文时的母语依赖程度最高,母语依赖成为一种有益的学习方法;(3)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用语,绝大多数希望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对民族语的期待极低,同时没有学生期待全英语教学,即对母语尤其是汉语的依赖与期待远远高于对民族语的依赖与期待。这些发现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历史进程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国内外经济、政治、社会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愿望越来越强,各类双语学校、双语班相继建立以满足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需求。文章回顾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历史,其目的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育体制,构建双语教育理论框架,探索培养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兼通的高水平双语人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调查研究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成效,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民族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进一步深化民族教育改革和有效推进双语教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调查新疆疏勒县双语教学的现状,发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在贯彻落实国家的语言文字和双语教学政策法律法规、探索双语教学模式、双语课程和教材开发、双语师资培训等方面成效显著,与此同时,疏勒县的双语教学在政策落实的细化、双语教学模式的推广、课程教材的深度开发、双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隆林各族自治县是个多语地区。调查发现:语的使用者有扩大的趋势;仡佬族多数已转用汉语;西南官话是隆林各族人民的共同交际语;偏苗话是苗族六个支系的“普通话”。隆林县双语者占全县总人口的98%,壮语使用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2%。隆林各民族在本族内使用自己的语言,在社会上通用西南官话,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主张在中小学使用汉语普通话教学。并且该县目前绝大多数中小学都已经用普通话教学。因此,可以预测,隆林县说普通话的人口将在5~10年内达到98%以上,成为与西南官话使用人口相等的第二共同交际语。  相似文献   

12.
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一种文化现象。多语种、多文种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设立民族语文专业,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也是《宪法》赋予少数民族公民及其语言文字的基本权利。因此,根据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采取不同的措施,大力加强高校民族语文教学,对于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及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面推行双语教育 提高民族教育质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状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西部大开发对语言环境的需求,决定了在高等院校实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中小学汉语教材的知识容量,预科阶段的汉语学习,中小学的各种双语教学实验为高等院校的双语教学提供了可能。在高等院校实行双语教学需要加强对一些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当前是双语教育发展的最好时期,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中,双语教育的地位、目标和经费保障都有清晰的表述,我国已建立起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政策法规体系。但是,在双语教育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对政策法规的片面理解,另一方面,对双语教育中学习与教学规律的研究严重滞后,成为制约双语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落实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的宪法规定,尊重少数民族的意愿,是双语教育的政策基础;转变双语教育研究范式,关注课堂中具体语言的双语教学研究,是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的前提;变革民族教育学校体系,鼓励民汉合校,创新双语教育机制,是双语教育改革的路径;制定双语教育课程标准、丰富课程资源、提高师资水平,是双语教育质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新疆广电事业的繁荣,关键在于要有一大批高水平的、民汉语兼通的少数民族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的参与.因此,在艺术教育中开展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对培养传媒领域的专业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必要性、特殊性、可能性、教学方法改革及其培养前景,并对双语教育在少数民族艺术教育中的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创意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双语教学的内涵实际上包括两层:第一层是民族地区两种语言课的开设,第二层是教学用语的选择与使用。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民加汉双语教学模式"和"汉加民双语教学模式"。两种双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策略都需要深入研究,以保障双语教学的科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双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是基于我国双语教育的特点的理论探讨以及我国双语教学实践的调查提出的.我国的双语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单语制国家里的、汉语/英语分属两种不同语系的、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的、非少数民族语言/汉语的双语教育.因此,双语教师需具备具有双语教育特点的专业素养:独特的双语教育知识结构、科学的双语教学机智以及崇高的双语教育职业理想.  相似文献   

18.
搞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幼小衔接有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帮助儿童语言及学业成绩的提高。双语教育幼小衔接的目标可以分为直接目标与间接目标。在实施双语教育幼小衔接时应注意双语教育目标的小步化,双语教育内容生活化,双语教育组织统整化,双语教育实施活动化。  相似文献   

19.
推进双语教育,建设一支“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队伍是关键。开展双语教师培训工作,只要统一认识,明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各地、各校齐心协力,精心组织,就能完成好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模式及其语言使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发展状况和现行双语教育模式及目标设计,指出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存在的模式泛化和语言使用问题,认为双语教育的模式应体现双语教育目标,而双语教育的目标设计应以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发展状况为依据,才能满足不同民族对双语教育的需求。双语教学中民汉语言的使用应以教师和学生的汉语能力为依据,以实现双语教育目标为目的,实事求是地实现教学语言的逐渐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