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故宫文物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抗日战争期间,为保护这一文化根脉,故宫文物在全民族的共同努力下经历了南迁、疏散(西迁)、东归,最终得以保全,创造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史上的伟大奇迹。其中,全面抗战期间,故宫文物随着战事的变化不断西迁疏散,形成了南、中、北三条西迁路线。[1]成都是故宫文物西迁线路中北路的一个落脚点,故宫文物在这里存放了近13个月。在蓉各界人士对保护故宫文物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故宫博物院也以其书画珍品展回馈成都人民。本文以成都市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为依据,讲述故宫文物避难成都时的历史史实,  相似文献   

2.
抗战期间,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为避日军烽火,颠沛流离,辗转万里,曾在重庆保藏、展出过。谨将所掌握材料整理、介绍如下,以飨读者。有必要从国宝出宫门南迁说起。  相似文献   

3.
丁霞 《湖北档案》2012,(8):38-40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上海沦陷后,日军直逼南京。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为长期抗战战略,正式决定西迁重庆。而早在12月初,湖北省政府就开始酝酿西迁计划,并将省政府档案列为首批迁移重要公物。  相似文献   

4.
向斯 《出版参考》2007,(3):23-24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件爆发,北平受到日军威胁。故宫博物院决定选择院藏文物精品,南迁上海。这批宫廷文物精品,约四十余万件。从离开紫金城的那一刻起,她们就在忐忑和惶惑中踏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崎岖之路,开始了其颠沛流离的生活之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香港商务印书馆将与故宫合作出版《故宫博物院文物珍品全集》 香港商务印书馆与故宫博物院最近决定自今年起,利用10年时间,合作编辑出版60卷的巨型文物图集《故宫博物院文物珍品全集》。这部大型图集将收集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中精选出的珍品约12000多件。这将是中国文物博物馆界最大、最完整系统的、最具权威性的一部文物图集。  相似文献   

6.
清代档案,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向为史学界所重视。然而,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保存于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的清代档案流离失所,自 1933年起,南移西迁几经迁徙,至 1949年初,又有部分档案被运至台湾,从而造成了清代档案被拆散的局面。  “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仍不断在华北制造事端,企图进而吞并华北,北平历史文化珍品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有关当局做出了将北平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与在特定情况下博物院文献馆所存清代档案运至南京保存的决定。这些文物与档案,于 1932年 8月开始装箱, 1933年 2月 6…  相似文献   

7.
陈广猛 《兰台世界》2016,(15):128-131
抗战时期的中英关系,以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而伴随着中英关系的起伏,英国驻重庆使领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1937年11月,国民政府作出西迁重庆的决议,随即英国驻华大使馆人员离开南京转赴武汉,最终又迁往重庆。虽然在1938-1943年日军对重庆进行大轰炸过程中,英国驻重庆使领馆损失惨重,并经历搬迁。但无论是以英国驻华大使卡尔、薛穆等为代表的中英官方交往,还是以李约瑟、英国议会访华团等为代表的中英民间交往,围绕着英国驻重庆使领馆这个舞台,都为维系战时中英关系作出了贡献。而英国大使馆抗战时期迁移重庆的这段经历,也成为重庆与英国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8.
故宫博物院 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中国文物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北侧。1925年10月10日建立。故宫为中国明、清两代(1368-1911)皇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历代宫殿建筑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现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收藏。1949年以后,对故宫的文物进行整理编号,计有“故”字号文物78万余件,加上新人藏的“新”字号文物21万余件,总数近百万件。所藏文物一类为清代  相似文献   

9.
为了达到"以炸迫降"、"以炸迫和"的战略目的,日军对"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的大轰炸。本文对此间日军轰炸重庆的所属部队和武器装备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新书推荐     
《我与故宫五十年》那志良黄山书社定价:20元作者历经了故宫博物院成立、文物南迁、文物精品运台等重要的历史时期,一生与故宫及其文物结缘,是故宫历史和故宫文物的重要见证人和守护人,他在书中再现了这些往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