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书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可谈的事不少,这里就说说买旧书的又惊又喜. 有一次我和一位同事,一起去上海旧书店二楼"内部供应"的旧书库去拣旧书.我们分头在书架边聚精会神地选书.  相似文献   

2.
"书隐楼"坐落在老城乡天灯弄77号,现占地1515平方米,建筑面积1939平方米,该住宅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上海市区保存的为数不多的清乾隆民宅,1987年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书隐楼"的产权几经变易,约上世纪30年代归上海沙船商郭万丰号的后代购得,郭氏后人中有郭俊伦者早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对古建筑饶有兴趣,他住在"书隐楼"时,该楼主厅悬有一块清内阁中书、历任礼部、兵部、户部尚书,<四库全书>副总纂沈初题书的"书隐楼"匾,并认为书隐楼的最初主人即沈初,此说后被广为认同和传播.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识胡士华已有十多年了。那时他在五楼的文联上班,我在二楼的图书馆工作,他常到图书馆里来看书看报。当我得知他就是在全国第一个报道“白条新闻”的作者时,立刻对他刮目相看。我想,一个对农民对土地没有刻骨铭心的爱,一个没有非凡勇气的人,是不会冒这种风险的。我钦佩这样的人。这以后我和他有了来往,我的小屋子里也就常常响起他声若洪钟的声音。特别是说话说到激动的时候,他的声音大得我家的四壁和门窗都跟着共鸣震颤。粗壮的身材,朴素的衣着,再加上这特别宏亮的嗓门,不由得我一再在心里想:还是个庄稼汉!  相似文献   

4.
不安与愧疚     
当我从办公桌上的电脑里读到新华社刚刚播发 的本届百佳新闻工作者的名单起,就一直处于一种不安之中。从获奖名单上的年龄说明得知,自己是此次获奖新闻工作者中最年轻者之一。与为党的新闻事业勤勤恳恳地工作了数十年的新闻界众多前辈相比,自己从业仅十数年,即获此殊荣,总觉得有一种“受之有愧”的不安。 在我周围的前辈和同事中,敬业爱岗、辛劳操作者,不乏其人,而自己和其他的年轻从业者就是在他们的关照和呵护下,得到了锻炼,从而成长。我进电台后,带教我的老编辑吴韵仪老师便是其中之一。正是吴老师的悉心教导,使我从一个从未…  相似文献   

5.
1 我馆基本情况。1.1 馆史简介。我馆创建于1909年,位于大明湖南岸遐园之中,是馆园一体的图书馆。1934年建设“奎虚书藏”楼,1983年5000平方米的综合阅览楼竣工。直到2002年4月,我馆一直在城区的大明湖畔。老馆现在称“大明湖分馆”,面积1万平方米。分馆在继续为中西部读者提供传统借阅服务的同时,主要侧重为少儿和老年读者服务,目前正在对“奎虚书藏”楼进行整修改造,将改建成园林式文化建筑。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与人文关怀   总被引:30,自引:6,他引:24  
《图书馆》1999,(1)
80年代初期,有一部电视连续剧《华罗庚》,剧情并不出色,现在也很少有人记起它。但我对剧中的一个情节却久久不能忘怀:年青的华罗庚在一所简陋的学校念书,得知学校图书馆藏有几本数论方面的书,想借来读,却受到图书馆一位老管理员的训斥:年轻人不好好学功课,看这...  相似文献   

7.
台北书店一律开架售书,一般分类陈列,也有专门辟出新书或畅销书的陈列地方;也有提供出版社专柜的。地球出版社就在书店街上一家综合性书店里设有专柜,他们出版的《我的医生》一书作为家庭常备的医学参考书很受欢迎,今年3月印到11版,印数大约10万册,这本16开900多页的精装书定价新台币1200元(约合人民币400元)。据说,台北的书店对于新书一般只要3册,其中1册放在门市陈列。售出就及时上架或用电话向出版社进货。商务印书馆门市的书库设在二楼,就是便于缺书时  相似文献   

8.
我当副刊编辑12年,虽说还不是老编辑,但点点滴滴有了一些体会。我常在心中问自己:什么是编辑?于是想到赵家璧先生的《编辑忆旧》,想起茅盾先生的《我在商务印书绾当编辑》,甚至还想起新近编的《编辑家辞典》里的许多值得敬重的前辈。然而,他们都是名人。名人并非起初就是名人,但毕竟成名了,距离似乎就遥远了许多。那么就想离得近的,我的老师和同事,但终究因为离得近,看得过于明白,反而什么都说不出来似的。有一天读到任大霖同志写的一篇散文,文中的“爷爷”当了40年编辑,编的书可以摆满一只大书  相似文献   

9.
初搞报道时,往往凭道听途说写稿,不深入采访就草草成篇。因事情没感动自己,文章就是写出来,也不会感动别人。结果稿于发出去不少,就是不见报。产一次我写了一篇小故事,自以为是“大作”,保准一碰就响。可让老新闻干事一看,说太子巴了。我不信这个邪,就投向报社。编辑回信说:文字基础还可以,但没真情,不能发。又一次,我耳闻目睹了~件事,感到很有意思,便写了一篇稿,老干事看了说,真实但不见真情,不可能采用。结果真的石沉大海。那么,怎样才算有真情呢?我在思索寻觅。一天,下连采访,得知战士姚宏亮因见义勇为而受伤住院…  相似文献   

10.
在长春伪皇宫的建筑群中,有一处鲜为人知的建筑,这就是伪皇宫的藏书楼,它是1936年修建于同德殿后的一座两层楼的水泥建筑,通称"小白楼"。在这里收藏的大部分图书是溥仪藏于天津静园的全部古籍。这些图书是清王朝遗籍中分流出的一部分,也是我  相似文献   

11.
正算起来,从大学毕业至今,从事图书馆工作已经30年了。30年啊,也是小半个人生了。我的青春,我的激情,就这样奉献了,就这样与书相伴了。这30年,我经历了陕西省图书馆西大街老馆和长安路新馆两个时期,亲历了图书馆事业的巨大变化,许多人、许多事在眼前出现了,又消失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留在了记忆的相册里。记得刚到图书馆时,与同时分来的校友兼同事住在馆区一间不足10平米的平房里,粗糙的水泥地,斑驳的  相似文献   

12.
写老上海的书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细。细,固然细节生动,可读性大为增强,但总觉得又有丢了西瓜拣芝麻之嫌。如有文描写上海第一家女子浴室,云:“1934年,居然就有一个女人在上海滩开设了上海、乃至中国的第一家女子浴室。敢于开这个先河的女人不是别人,她就是上海大亨黄金荣的姘妇阿桂姐。”(胡根喜《老上海·拉洋片》,学林出版社2003年4月版,P158)以前怕从未有人写过女子浴室,如此一写,又  相似文献   

13.
学术为本,质量取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四月,我参加了日本国的东京国际书展,同时也访问了东京市内的几家中文书店,与书店的经理和销售人员交谈。交谈中得知,由于日本经济不景气,书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销书量有所下降。然而,书业的情况也有不尽然之处,即真正具有学术品位又质量上乘的图书,其销量未出现明显减少。我在东京市内专营中文图书的东方和内山两家书店内观察,我国国内有一定学术  相似文献   

14.
何处觅书香     
正做书人,与书谈一辈子的恋爱,仍欲罢不能。前一阵子,我写陈原老。搜来搜去,想来想去,写来写去,原来就一个字——书。书人陈原,就是一本书。他写过关于词语的密林,而他自己则成就了一个书籍的密林一一商务的书,那么郁郁葱葱,让人赏心悦目。现如今,老提一句话——建设书香社会。这多么让人神往!但眼  相似文献   

15.
1993年,我幸运地在工人出版社出版了处女作——长篇小说《惜楼烟云》,并且通过这本书结识了一位忘年交——南京大学的青年学者、书评家徐雁。那时,我已年届古稀,而他才达而立之年。《惜楼烟云》是我对人生旅程的回眸。它通过旧中国一个特殊家庭的盛衰,反映了我所经历的时代和我所走过的路。虽然这本书是我的心酝酿了几十年,于退休后以“十年磨一剑”之力而写成的,也曾敝帚自珍地自诩为“老蚌奉献出的一颗五彩缤纷的珍珠”,但作者毕竟是无名“老”卒,虽说也曾得到一些好评,但并未  相似文献   

16.
北京西郊,风景秀丽的紫竹院公园北侧,一座蔚为壮观的建筑巍然屹立。这就是已经开始接待读者的北京图书馆新馆。心血和智慧的结晶这组群体建筑占地7.42公顷,建筑面积为14万平方米。就建筑规模而言,在国内它是仅次于人民大会堂的公共建筑;在世界特大型图书馆中,如果连同老馆舍,它仅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而名列第二。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北京图书馆”五个紫铜色大字镶嵌在大理石门墙上,双塔型的书库楼从阅览楼的环抱中高高耸起,孔雀蓝琉璃瓦屋顶,乳灰色瓷砖墙面,配以古铜色铝合金门窗和茶色  相似文献   

17.
说起征集高楼乡大京村黄其生家的牌匾,的确有一点小插曲,这是一个完全靠人缘关系带动征集的小故事.故事发生在去年年底,我的同事在<瑞安日报>上看到一篇<高楼大京发现了140年前的牌匾>的文章,文章讲到高楼乡大京村的黄其生老先生家里存放有一块140年前的清代牌匾.当时,我们就觉得这牌匾很珍奇,是宝贝,应该征集过来、保存起来.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到法国访问,拜访过一些出版社,比如伽利玛、拉鲁思、塞伊.开始对这些出版社的情况并不了解.有次我说自己所在的出版社是家老社,已经有了40多年的历史.对方不动声色地说,我们也有200年的历史.我一听十分尴尬.为了不致再出现这种局面,以后每去一家,都要请当地朋友先详细介绍有关情况.当时我就想,应该有人编一本这方面的书.  相似文献   

19.
2015年1月9日,浙江教育出版社“蒲公英科学绘本系列”销量破百万册庆典暨浙江教育出版社与亚马逊中国“蒲公英”品牌推广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北京图书订货会展场举行.浙江教育出版社宣布由其引进出版的“蒲公英科学绘本系列”总销量突破百万册,标志着这套绘本跻身国内畅销书行列. 作为这套书的策划人,我在活动期间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记者问的最多的问题是这套书为什么会热销.显然,这个问题出自于对这套书的不了解.一点不奇怪,因为我的一位前同事也来问我,怎么就突然冒出个一百万册的“蒲公英”?说实话,这套书的热销在我的意料之外,因为最初的选题策划源于教育出版人的理想与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0.
木里探亲记     
老婆在四川木里藏区支教。我去木里的前一天,得知我的老婆,也就是人见人爱、狗见狗咬的美玉.已经辗转到了盐源打狂犬疫苗。于是我也就从北京直奔盐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