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来越多的“洋节”登陆中国,这给我们的传统节日带来了冲击,并引发了一场关于“洋节”的论争。在中西方文化不对等交流的社会现实中,这将直接影响到青年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影响民族的命运与发展,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对于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正视总比回避更有益,对“洋节”论争的实质进行认真思考,客观分析了“洋节”现象的社会成因,并有针对性提出了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2.
当今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文化侵略、文化帝国主义,有的人甚至因为年轻人对洋节的过于热情而担心中国传统文化的丢失。本文拟对文化能否侵略、怎样面对外来“文化侵略”以及如何保护、发扬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中美 《山东教育科研》2014,(18):F0004-F0004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人受外国文化影响开始过上了两方的节日。人们在欢庆着外国节日的同时,各路商家也会积极迎合消费者口味利用各种洋节来营销造势创收盈利,全国各地便会涌现大量诸如“某地某西方节日某商圈促销血拼达到惊人销售额”的媒体报道。在山城重庆,年年圣诞节都会有大量的市民自发到解放碑聚集狂欢过“洋节”。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西风东渐”,虽然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夹杂着商业文化呼啸而来,但是,人们却对民族传统节日更加重视。月饼包含了团圆的意义,尽管9月开始变得秋风萧瑟天气凉,但那将至的中秋佳节却让心情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愈加繁密,过"洋节"甚至成为一种时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传统节日场面相对冷淡,大有"洋节"要取代传统节日的趋势.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传统文化的缺失是传统节日遭受冷落的根本原因.加强节日文化宣传、革新传统节俗、以开放的心态吸纳"洋节"的积极因素是促进中国传统节日兴盛的有效途径;不固化,不他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一、活动的背景西“节”东渐,广大青少年对“洋节”趋之若鹜。与之相反,中国传统节日正逐渐被他们遗忘和冷落。针对广大青少年洋节胡乱过、传统节不会过的现状,有必要通过开展“过传统中国节·做现代中国人”的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做中国人、铸华夏魂、传文明火、植文化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面临着越来越尴尬的境遇:节日气氛越来越淡。就拿春节来说,我市市民不是在家守着毫无新意的春节联欢晚会,就是聚在麻将桌上,其他节日如端午、中秋更是显得冷清;与此同时,各种“洋节”却搞得红红火火,尤其是“圣诞节”被弄得热火朝天。对此,有人戏称为“汤圆”败给“玫瑰”。  相似文献   

8.
文化的民族性与文化的全球化——圣诞节过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越来越少,在人们心目中越来越淡漠。文化意识的激烈变动,导致了个人和民族的精神状态的困惑。在接受圣诞等洋节的同时,应当不断地把我们的节日做强做大,把我们的文化叫响,实现新一轮的东西合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丰富整个人类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9.
洋节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接受。从宏观来看,开放的政治环境,快速的经济增长,多元的文化生态,交融的全球传播对洋节的盛行起了催化剂的作用。从微观来说,媒体的报道和商家的炒作则对洋节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洋节和土节     
准确概括是本文成功的关键。对洋节和土节的区别概括为“情”与“礼”的区别,这不仅解释了“洋节热”的原因,也辩证地展示了“土节将走出国门”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1.
"正月十五是小年,元宵节上庆团圆。""九月九,是重阳,尊老敬老理应当。"赏花灯、赛龙舟、舞龙舞狮……每逢重要节日,家人团聚,欢聚一堂,人们在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中感受着特定时代的生活方式、精神风貌、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国际文化的交融,许多"洋节"也走近了中国百姓,如母亲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节日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也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新颖时髦的"洋节",其蕴唅的教育意义都对少年儿童的健  相似文献   

12.
大河网消息,针对当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盲目跟风、热衷于过"洋节"的现状,作家张一一表示,作为炎黄子孙的我国青少年应有一种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意识,应当充分重视中华民族自身的传统节日,而不应该盲目地崇洋媚外,过度追捧"情人节"等一些从西方社会舶来的"洋节"。张一一认为,2月  相似文献   

13.
《广西教育》2015,(8):30
12月24日下午6时左右,有网友在微博发布消息称,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在校园内挂出标语,内容包括“争做华夏优秀儿女,反对媚俗西方洋节”“抵御西方文化扩张”等,其中有宣传标语落款为共青团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委员会。据网友透露,学校在平安夜,将全体学生组织到教室,集体观看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片。“教室门口有老师把守,谁过圣诞就处分谁”。据透露,宣传片从晚7时一直播放到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包括西方节日在内的西方文化在国内青年群体中流行,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通过大家的讨论,我可以感觉到,同学们对西方节日文化的接受心理是非常复杂的。比如,刘雅薇是为了放松自己;王璐认为是一种文化交流;杨素娥认为是一种兼容并包;汪钦生认为,“洋节”可以帮助我们增进对国外的了解;南柯则认为热衷过“洋节”,是心理不成熟、幼稚的表现等。这些观点我认为都很正确。但任何事情都要从两方面来看,偏向任何一方都会走向偏激或导致对立。其实,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带着它的价值观、文化观和世界观进入中国社会生活的。节…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春节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和再现,它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健康、富足的美好向往和不懈追求,它集中展示了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但是,在信息时代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忽略、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以及商家对洋节的炒作让传统的年俗文化越来越消退。中国的社会、文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城市中的春节似乎正日趋淡化。与此同时,春节前后的洋节,如圣诞节、情人节普遍受到都市青年人的青睐。如何使中国人的春节过得丰富多彩,使我们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已经成为许多专家关注的问题。作者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从社会学的视角浅析了城市春节文化的变迁及原因,并呼吁重塑春节文化。  相似文献   

16.
愚人节搞怪、万圣节制作南瓜灯、圣诞节装点圣诞树......洋节已走进越来越多国人的生活,或成为谈资,或付诸行动。过洋节背后的行为动因究竟是什么?该如何理性看待洋节?中国传统节日发展到现在面临着怎样的问题?洋节的盛行,给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节日提供了怎样的思考?含蓄的国人需要一个开放的情感平台  相似文献   

17.
【话题导入】近年来,"洋节"在中国具有很高的"响应度",平安夜歌厅爆满,圣诞节彻夜狂欢,情人节玫瑰飘香……中国本来也是节日众多的国度,如果以春节为起始,有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随着改革开放,异域文化不断进入我国,"洋节"就是其中之一。当传统遭遇"洋节",我们如何面对这种不同文化土壤里成长起来的不同文化的碰撞呢?  相似文献   

18.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学校广播台正播着母亲节的故事。提到母亲节,我又不由地想起了父亲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复活节等“洋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如今,咱们的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日渐冷清,过圣诞节、愚人节、感恩节等“洋节”的中国人多了起来,其中不乏中学生的身影。作为一个最容易接受多元文化的群体,中学生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个现象的呢?  相似文献   

20.
伴随全球化的浪潮,以"圣诞节"和"情人节"为代表的西方洋节以其"时尚、娱乐、狂欢、人性"等时代特征,借助西方强大的经济实力,迅速传入中国,很快赢得中国年轻一代的青睐和追捧。西方洋节在中国的盛行对当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积极的影响有:丰富和繁荣中国节日文化;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深入;刺激消费、繁荣商业;调节民众生活、缓解生活压力。对于西方洋节在当代中国传播的文化现象,只有在深入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引导人们科学理性地对待西方洋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