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教学分析与目标确立本课是一节源于教材的拓展课、探索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岳麓版必修I《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第二单元“古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对两种古代政治文明模式的特征、评价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教学。  相似文献   

2.
高中历史必须《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人教版)一课,是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历史Ⅰ》所列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二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编写的。  相似文献   

3.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课的第一个专题,要求学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认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征。新课程允许教科书的编写有所发挥,因此,几种版本对这一专题的内容选择差异很大。岳麓版突出中央集权制度,选择了秦朝建立中央集权、汉唐地方分权、宋朝强化中央集权和明清加强专制皇权等有关史实,其他如科举制等只字不提。人教版主要选择中央和地方行政体制变化的史实,介绍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汉至元也沿着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变化介绍,其他制度也未涉及。人民版没有一条明显的线索,秦朝除了讲郡县制和中央官僚机构外,增加“挟书律”,汉到元略讲行政机构变化,增加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制、九品官人法、科举制),清朝外加边疆政策。  相似文献   

4.
蒋玉平 《新高考》2007,(9):36-39
一、全面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含义: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在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并绝对服从中央。  相似文献   

5.
正秦统一中国后确立的集权制度,为我国古代统一王朝政权体制铺垫了基础,并随着不断演进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核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课标上看,这一部分主要应指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对中国社会文明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重点在于开创。因此,本人将重点定位于"中央集权"的概念及形成特点的认知;难点定位于这一制度影响深远的原因。我校是省级重点中学,我所带班级为高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地方组织制度以及监察制度等几方面,它们从整体上共同构成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始终,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最基本的政治制度。一、中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演变(1)萌芽于战国:战国时期,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变法运动的兴起,为适应封建地主阶级建立统治的需要,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集前代法家思想的成就,提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希望建立起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以秦国商鞅变法为代表,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初步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了解皇帝制度、中央与地方机构的内容和关系及其历史背景,认识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能从职能、权限以及与中央的关系等方面,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点,并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作恰当的评价,体会从分封制与分权制走向君主集权和中央集权制的治国智慧。  相似文献   

8.
本专题主要涉及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主要考点包括西周的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的变迁、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南北朝时期的均田制、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科举制的发展、元朝的制度以及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等内容,内容多且相互交错,在复习时应该理清思路,把握方向。  相似文献   

9.
通过本专题的复习,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识、演变过程,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本专题重点掌握:西周分封制的内容、作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两汉、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科举制的发展;元朝的政治制度;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等内容。在复习过程中能够学会归纳知识要点,建立知识结构;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制度,加深对阶段特征的理解;理清思路,运用概括的方法把握各项政治制度的本质及内涵。  相似文献   

10.
课标界定(对学习内容的定位)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根据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的内容编排,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结束后,开始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特点进行深入分析,避免学生得出简单化认识,即古代中国是专制的,而雅典城邦是绝对民主的。  相似文献   

12.
一、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四节课,其中前三节课的标题进行了修订。第1课原为《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现改为《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因为内外服联盟是商朝实行的主要制度.所以原题不能表述夏代的政治制度,新题更能准确表述本节内容。  相似文献   

13.
邢秀清老师执教的《古代商业的发展》,是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第3课的内容。就教材结构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由四课组成,围绕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政策展开叙述,呈现内容;《古代商业的发展》一课以古代商业发展的几个阶段为主线选择材料,中心问题是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及特点。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的特点是:跨度大内容多,长达上千年,囊括中枢决策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和选官用官制度;学科术语、政治制度名词多,一线教师感觉比较难驾驭。北京四中赵利剑老师精选素材,勾勒脉络,突出重点,提升认识,举重若轻,为我们处理这节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自秦以后的政治制度,在高中必修教材中被概括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学生通过学习必然得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总是在不断强化的思维认识。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来概括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虽有一定的合理性,却将历代君主都归结为专制君主,将历朝制度都归结为独裁体制,这显然与历史史实不符。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中国古代国家治理制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基层治理制度在中央集权制度运行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为后世提供了诸多有益借鉴,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以专题为主,较为枯燥、抽象,相关参考书籍较少,学习难度大。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往往停留在碎片化记忆等浅层次学习水平上,对知识理解不深、不透,不能迁移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笔者试从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时空割裂入手,基于时空整体性、互动性、多样性的理论思考,从基层治理与中央集权的时空互动中深层次把握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超时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渐进的中央集权社会,越是到后期,中央集权的程度越高。这种集权政治影响着古代社会的各个层面,也使得中国古代的史学批评呈现出浓郁的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18.
这一课属于第一单元,讲述的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而这其中,除了第一课属于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早期政治制度之外,从第二课开始就都是在讲述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这种政治形式。鉴于现今高考命题趋势,注重对学生研究性和运用历史的能力的考查,从整体上,我们不仅要和前面的秦朝进行有效的联系,形成一种整体的历史意识,而且要注意适当的铺垫和勾连,便于后面第四课的教学,从而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一、以新课标为指导,建构教学目标《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教师探求教学目标的源头。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第一个步骤应该是研读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性质、理解课程理念、体会课程设计思路、明晰课程目标,更为重要的是根据课标建构每一课教学的具体目标(即"三维"目标)。如人教版教材"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的教学目标可设计为6点。①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②教学目标:知道  相似文献   

20.
◎置疑设问一、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什么是分封制?为什么要实施分封制?分封制实施的基础是什么?2.分封给诸侯的是什么?哪些人被分封为诸侯?重要的诸侯有哪几个?受封的诸侯有什么义务?3.分封制的实行在当时有什么意义?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二、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1.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为什么称“始皇帝”?2.秦朝的郡县制确立前,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郡县制确立后,县以下设置哪些行政组织?郡县长官如何产生?3.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