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创新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相继认识到国家创新体系的效率对于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作用,各国也在积极构建和完善本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本文认为国家创新体系本身是一种制度创新,着重分析了创新机制,并对中国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创新机制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基础引领作用。“十四五”时期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亟待深化对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战略定位的认识。文章梳理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导向的阶段演进,分析了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的趋势特征,提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策源全面创新、培育创新人才、联接高效体系、引领开放创新、塑造科学文化和示范深化改革等6个方面的功能定位,为系统推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化改革,更好发挥其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独特作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国家创新体系中图书馆的作用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映红 《情报科学》2002,20(11):1146-1148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国家创新体系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图书馆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作用的分析,提出了面对国家创新体系图书馆应采取的对策:转变观念主动参与知识创新活动,提高检索技能实现知识聚会的规模效应,调整知识结构注重人才培养,完善管理体制营造创新氛围,广泛开展合作交流增强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4.
坚持军民一体化,建设和完善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回顾了我国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指导思想的演变过程,分析了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考察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各要素的历史演化过程、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2020年前完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总体思路以及“十一五”期间的政策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及演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重新提出了"探索科技创新举国体制",以期"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这种背景下,对国家创新体系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完善过程进行了回顾,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群式国家创新体系.最后,从战略群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演进,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企业研发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我国全面启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以来,以政府为指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已初具规模。但由于起点低、历史短,在许多方面仍有不足,自主创新的紧迫性要求尽快完善国家创新体系。通过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加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不仅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升我国国家竞争力的现实需要。国家创新体系企业研发中心试点建设的目的,就是把企业主导的研发体系建设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突破口,将国家意志与企业利益相结合,帮助我国企业实现赶超国际一流研发中心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国家创新体系(NIS)是近年来国内外理论界与实践界探讨较多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理论界,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和评估是NIS研究的两条主线。本文针对NIS构建及评估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国内该方面现有研究的不足,基于NIS实践,引入应对多变环境下复杂管理问题的和谐管理理论作为构建和评估国家创新体系的理论基础及理论支撑。基于该理论,本文深入探讨了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的内在机理及微观机制,并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评估的系统的参考框架。本文拟运用一种新的视角和方式去完善国内现有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8.
自1999年我国全面启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以来,以政府为指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的国家创新体系已初具规模.但由于起点低、历史短,在许多方面仍有不足,自主创新的紧迫性要求尽快完善国家创新体系.通过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加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不仅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升我国国家竞争力的现实需要.国家创新体系企业研发中心试点建设的目的,就是把企业主导的研发体系建设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突破口,将国家意志与企业利益相结合,帮助我国企业实现赶超国际一流研发中心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发达国家构建创新体系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家创新系统是由国家有关部门和机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其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科研机构和大学是重要的创新源,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功能是生产,应用和传统知识,提从高素质人才,中介机构是沟通知识流动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美国,芬兰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经验与特点,并提出完善与发展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基础上的知识经济时代。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取决于国家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为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应以国家为主体的创新模式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转变,并通过完善的制度安排使国家创新系统在私有和国有之间建立一种适当的平衡,既保持足够的私人刺激以鼓励创新,又保持足够的公有性促进技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完善我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家创新系统还不完善,因而我国还不是创新型国家,经济贸易增长质量总体上不高。我们需要从知识创新和传播以及人才培养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政府的作用、中介服务体系、创新观念和文化、国际互动机制六个方面完善我国的国家创新系统,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12.
进一步充实、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总体要求,亟需加强创新系统相关理论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和对比研究的方法,分析创新系统理论的演进特征以及不同时期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实践的阶段特征,探讨总结"主体-结构""活动-功能""系统-生态"三方面视角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研究重点和政策着力点,并基于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和未来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国的部署要求,提出新时期我国国家创新体系进一步充实完善的四方面政策措施:政策导向从完善创新体系向形成创新生态转变;形成动态、繁荣的创新功能主体簇;促进创新要素和价值高效流动;形成支撑保护创新生态的制度和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更高要求。通过对现有研究梳理发现学者从国家创新体系内涵、框架结构、主体作用、创新绩效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家创新体系展开研究,并取得众多成果。未来的研究应更多考虑国际间创新要素流动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影响,同时在创新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中需建立更为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进展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讨了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内涵,分析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进展,认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宏观管理体制、机制亟需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其他机构对企业创新的支撑亟待加强。文章还提出了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如何有效发挥高等学校在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政府、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高度重视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存在着战略定位不高、顶层设计不具体等问题。建设科技强国,迫切需要构建新型的国家创新体系。其中,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体系、加快建设产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企业创新综合体系,进一步协同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教育体系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进一步强化科技与金融、贸易等的协同,是新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要点。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是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在分析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美国、日本、德国三个典型发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探讨当前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立足国家创新战略探索构建产学研结合新机制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本身就属于国家战略层面的重大问题;它既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内容,又直接关系到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关系到国家创新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撑体系及其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企业创新是整个国家创新体系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同时也最需要国家的支持。近几年来,国家从加快立法、搭建技术服务平台、拓宽融资渠道以及促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倾斜与扶持力度。并且将在今后继续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从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的宏观战略视角解读发达国家的国家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分析发达国家的国家实验室在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和做出的贡献及其变革趋势,对完善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改革、参与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