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话、教学对话与对话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不仅是人们彼此之间借助言语达到交流思想、促进理解的一种行为方式,而且是人与人之间平等交流的一种精神与原则。教学对话指的是发生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中的对话,它包括作为教学方法和作为教学原则的教学对话。对话教学则是教学过程中体现现代对话精神和原则,师生主体之间以平等的信息、思想、情感等交流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对三者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我们教学实践中对话教学的合理实施与使用。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那么教师该如何组织、促进学生的阅读?我认为关键在于着力创设对话情境,精心构建课堂对话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发现文本的意义,感悟文本的情感,并在对话的过程中学会阅读。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这是一种阅读的新理念,它深刻地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特征,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句话道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对话,是在学生、教师、文本间进行对话的过程.我们读文章不仅仅是与文字的对话,最主要的是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的心灵对话.因此,我认为理想的阅读教学应该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间一种心灵的沟通、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流、生活的对话的过程.这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则进一步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可见,新课程标准要求把阅读教学过程演绎为应用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追求有效的语言文字学习,而不是日常谈话交流,但是生活的习惯总会无意识影响专业的语文教学,这是由于把语文学习外延等于生活所致,语文对话常见随意、散漫的无效现象,有效性有待提高。对话衰减造成教学效率低下,需要对话平衡来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对话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课堂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交流过程。但因为有些教师误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伪对话现象。常见的课堂伪对话现象如教师课堂专制、形式化对话、缺少教师参与的对话等。针对这几种情况,文章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倡导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所以,在独立、充分感悟课文的基础上,坚持平等对话,坦诚交流,师生间敞开心灵,让思想与思想碰撞、心与心接纳、情与情交融,让课堂对话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讲授应在师生同等对话的过程当中举行。"可见,对话性是教学的一种重要特点,教育就是对话,是创造性劳动的一种。由此看出师生的对话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是多么的重要,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心灵的互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北京市高中新课程实验推进过程中选修模块的教学为例.分析了语文虚拟教室中的师生对话特征.语文虚拟教室中的教学,是基于网络、针对语文高中选修模块相关内容、在师生间展开的教育交往.其教学过程,一般包括预热、启动实施、推进和交流、再推进、深化和总结六个阶段.语文虚拟教室中的对话包括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前者更多地体现出自主与协作,后者则是个性化的引领与平等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就是对话,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本文从什么是对话、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实施对话要注意什么三方面探讨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辑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是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对话者之一”,“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由此可见,新课标明确要求和倡导多元对话式阅读教学新策略。那么,什么是多元对话式阅读教学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教学作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以对话、交流与合作为基础的知识建构活动。在我国的数学课堂中,师生对话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对话形态。多项研究表明,数学课堂对话类型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交流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成绩。然而,反观小学数学课堂,却发现师生对话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要引起我们足够的...  相似文献   

14.
人类正进入对话时代,对话正逐渐成为人们的生存状态,对话精神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对话成为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对话教学则是对话时代的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是师生双方精神敞开的互动交流。语文新课标也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5.
对话是阅读文本的方法之一,阅读文本的过程,其实质也是读者与文本之间的自我对话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文本是一种对话的载体,交流的平台。文本内的对话,就是师生、学生的对话交流始终落在文本上,把文本分析落到文章的关键词、重点句、精彩段上,挖掘出文本潜藏的内涵,让学生从独自品尝到交流分析,在不断地与同伴,与老师的对碰中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倡导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单向度的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而是共同交流和促进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对话”意识,课堂师生对话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强而有力的推动力量.师生要转换教育观念,通过积极互动的课堂师生对话以培养师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7.
当代社会迅猛发展,价值多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也必然成为道德教育的重要背景之一。同时,道德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也历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迁,纵观其走向,大致经历了道德对话盛行—道德独语蔓延—道德对话诉求的过程。道德教育对话是一种平等意义上的对话,是开放的交流,道德教育对话的目标是道德自觉。实施道德教育对话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仔细地寻找对话点及对话源;创设良好的对话环境;拓宽受教育者的对话渠道和发声机会;提升教育者道德引领水准和对话技巧。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认为目前语文课堂最常见的对话模式即教师质疑、学生讨论、师生交流,这是狭隘地理解了"对话"的含义。课堂上,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对话关系,但对话仅仅就是口头的相互交流吗?从表面上看,对话确实是"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或"两方或几方之间的接触和谈判"。从实质上看,对话是为了求得理解,是一种沟通与交流。新课  相似文献   

19.
语文阅读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对话合作教学,能够把学生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与文本多层次、多角度进行对话交流。教师作为对话中的参与者,主要是为学生创设对话的情境与合理引导,促成对话的交流与生成,学生在阅读的交流过程中,成为自主探究者、发现者。  相似文献   

20.
对话教学正成为当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它极大地拓宽了我们语文教学的思维视野。但在对话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不少语文课堂的对话交流只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刻;讨论问题浅尝辄止,难以透过语言文字窥见其思想,领悟其精髓。对话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获知效率的高低。因而改变“浮光掠影”式的教学,把课堂对话引向深入,这在当前对话教学中显得格外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