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恋是人类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它伴随人的一生并对人际关系的建立、社会功能的表达和人格功能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安全的早期依恋关系直接影响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人格完善过程,所以家长应该培养儿童安全型依恋关系。本文先介绍了依恋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接着介绍应该如何培养儿童的安全型依恋。  相似文献   

2.
成人依恋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恋形成于婴幼儿时期,持续人的整个一生,是人类长期生物进化的结果。早期的依恋形式会通过内部工作模型影响到成年后的依恋模式,影响亲密关系的形成,人际社会功能的表达及人格功能。成人依恋已逐步成为一个跨越心理学各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依恋是一个个体与另一个个体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强烈的、持久的情感联结。研究表明,早期依恋的性质深刻地影响着成年之后的人际关系和精神健康。本文主要以依恋的研究历史为线索综述依恋概念的提出、依恋形成发展理论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并简单提出在依恋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个体真实性问卷和大学生诚信价值观问卷,对43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都对个体的诚信价值观起负向预测作用,依恋回避的预测作用更强;安全型依恋者对诚信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显著高于不安全型依恋者;个体真实性部分中介了依恋回避对诚信价值观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儿童早期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形成亲子依恋,而早期亲子依恋的质量会对个体的人格和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鲍尔贝进行依恋的开创性研究之后,有大量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从而使人们了解了依恋的概念以及依恋形成的标志,并将依恋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目前,研究者们普遍认为,依恋是人类适应生存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依恋不仅提高了  相似文献   

6.
依恋理论由鲍尔拜提出后相关研究深入展开,依恋学说成为研究亲子关系和恋爱关系的理论框架。依恋关系存在于各年龄段。养育质量、母爱缺乏与剥夺、婴儿气质、家庭氛围都是影响依恋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如果恋旧,那么你就老了。恋旧真的与老去等同吗,不以为然。时间本就是一个过程,无休无止,现在的每时每刻都是过程,都在不断地成为过去,人们真正能够触摸到的都在成为过去,那是真正可以依恋的东西。而且,这样的依恋不是一揽子的过去,林林总总,那也不可能,于是,恋的是那些在时光的长河中,真正能够沉淀下来的东西,是那些发生后在人们的心中有所萌发的东西,简单说就是有感觉的东西。你说,这样的东西不值得留恋么?其实,这样的东西人人都会留恋的,只不过有的人没有强烈地去感受它罢了。  相似文献   

8.
浪漫依恋也称婚恋依恋,是指伴侣间的一种情感联结。依恋模式的稳定性至今仍存在争议。在消极情境下依恋系统会被激活,同时引起相应的情绪,使伴侣之间的交流互动产生变化。跨文化研究显示,部分文化可能不适合用两种维度或四种类型进行划分,这当中‘涉及测量工具的等值问题。中国化的浪漫依恋研究须考虑文化的特殊性,中国伴侣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夫妻相敬如宾等传统儒家观点有可能是导致文化差异的原因。我们强调研究方法需更符合中国化,同时对未来浪漫依恋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依恋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心理需求。婴幼儿依恋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心理安全需要。养育者应把握关键期,确保孩子形成良好的依恋,重视安全型依恋关系中养育者的特征,尊重婴儿的气质类型,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以此改善婴幼儿的依恋关系,提高其心理安全感,确保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依恋理论作为理解儿童个性 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理论,从动 力机制的角度讨论了依恋安全程 度对个体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的 影响,本文拟从依恋研究的视角 和研究成果分析依恋影响师生关 系的机制,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 立提供微观指导。 一、依恋的理论及发展 Bowlby提出的依恋理论,是  相似文献   

11.
对国外成人依恋量表(Adult Attachment Scale,AAS)翻译后分两次对国内799名大学生施测,删除不合适的项目后检验其信效度,结果表明:修订的 AAS 分为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依恋回避维度包括7个项目、依恋焦虑维度包括6个项目;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项目因子载荷在0.42~0.75之间,两个因素共可解释总体变异的45.23%;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拟合指数均较为理想;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的会聚效度、区分效度、效标效度、α系数、组合信度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修订的 AAS 能真实和稳定地测量大学生的成人依恋,可以作为评估工具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学生依恋类型与抑郁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81名大学生进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测验。结果:1.大学生群体的依恋类型分布为安全型依恋类型占14.9%,惧怕型占41.3%,专注型和冷淡型分别为21.4%和22.4%。2.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在抑郁状况方面的差异显著,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安全型的抑郁状况显著低于其他三种类型,而其他类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3.抑郁与依恋回避、依恋焦虑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抑郁与成人依恋类型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不同依恋类型对个体发展影响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恋的研究是西方儿童社会性和个性发展领域的主导理论之一.依恋是个体对特定他人持久而强烈的情感联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依恋类型一旦形成就会对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产生影响.探讨广义依恋类型对认知品质及应对策略、人际交往(同伴、恋人、亲子)、人格发展三个方面的影响.近20年来依恋研究在不断发展,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力军 《今日教育》2006,(9):40-40
依恋是指与父母或抚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早期的爱的关系。依恋具有生物学作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婴儿与父母的依恋关系确保了婴儿的生存。宝宝出生后,父母会守在宝宝的身边。一旦宝宝有什么需要,父母就会迅速给予必要的关照。依恋在宝宝成长的许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信任的建立,自身能力的获得以及人格的形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依恋是促进亲密关系的重要因素,自从依恋概念提出之始,心理学家就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目前对成人依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婚恋依恋以及依恋与工作的关系上面.该文对成人依恋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对国外成人依恋量表(Adult Attachment Scale,AAS)翻译后分两次对国内799名大学生施测,删除不合适的项目后检验其信效度,结果表明:修订的AAS分为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依恋回避维度包括7个项目、依恋焦虑维度包括6个项目;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项目因子载荷在0.42~0.75之间,两个因素共可解释总体变异的45.23%;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拟合指数均较为理想;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两个维度的会聚效度、区分效度、效标效度、α系数、组合信度均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修订的AAS能真实和稳定地测量大学生的成人依恋,可以作为评估工具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7.
亲人的丧失意味着依恋关系的中断。丧亲者的依恋类型影响悲伤辅导的效果,本文阐释了依恋的理论背景、依恋类型、内部工作模型、有关依恋的临床应用的论述和实证研究,为悲伤辅导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依恋类型 我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我国.孩子在0~3岁期间和妈妈之间形成的依恋关系有四种类型:安全依恋型、淡漠依恋型、缠人依恋型和混乱依恋型。安全依恋型的孩子喜欢与妈妈接触,但不需要紧随妈妈身边;他们喜欢活动、却不要妈妈参与;  相似文献   

19.
依恋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依恋研究史为线索综述了依恋概念的提出、依恋形成发展理论、依恋评估方法的发展、依恋与个体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关系等几方面的内容,并提出了在依恋研究领域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依恋是儿童内在的心理安全需求,安全型依恋的形成有助于其发展。父母抚养质量、儿童自身特点和家庭与社会环境均对依恋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为提高依恋质量,构建良好的依恋关系,父母应保证抚养质量,创造与孩子共处的机会,顺应儿童自身特点因势利导教育,家园合作共同完成儿童由亲子依恋向师幼依恋的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