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吉旭  习雪峰 《职业圈》2007,(4S):61-63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与载体,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高校的开设是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新形势下新文化的发生与入侵将对民族传统体育发生决定性影响,文章通过对目前传统文化下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并对新文化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方式及方向进行了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论孔子儒学之精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的精华,都是历史地、有规律地逐渐积累、形成的。我们中华民族号称“礼仪之邦”,是世界上最大的文明古国,这是和孔子以及由他创始的儒学分不开的。孔子在我国历史上的影响远远超过秦皇汉武,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精神文明的主要奠基者。孔子所开创的儒学,不仅是先秦时期的显学,而且自汉武帝定为国学之后,直至“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为止,统治中国思想界两千年之久,成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精神。 对于传统精神,毛泽东有两点重要思想:一是“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二是“中国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对于孔子儒学的研究,应当坚持这种正确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3.
阎纯德教授: 您好! 您寄来的《中国文化研究》1993年秋、冬两卷及信早收到了。本来早想写信表示谢意,并致贺忱。因为去年应约写两篇文章,拖了很久,刚刚脱手,至今才写这封信,实在是很抱歉的。 两期刊物,我都大体拜读一过,觉得编得很不错,选题好,面也较宽,文章有水平。可以想见您是用了很多心思的,很是钦佩。盼能继续前进,使刊物质量不断提高,在文化的百花园中做出更多贡献。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论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我也常这样说,有时则说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因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当然不能离开中国既有的民族文化或民族优秀文化。这是我们建设新文化的基点和出发点。然而这个“既有”,是既包括古代的传统文化,也包括近现代文化在内的。中国近现代文化自然走过曲折复杂的道路,有不少经验教训值得总结,但毕竟较古代传统文化有了性质不同的巨大变化和发展,而且其内容范围要广泛得多,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主自由和科学精神尤为重要。我总觉得,绕开近现代文化,而去从古代“寻根、找土壤”,那也不一定是进步,事实上恐怕是难于做到的。  相似文献   

4.
汲取传统文化精华 创造时代精神神富 “中国文化研究”创刊周年纪念 周颖南 镕古铸今百志齐放 为中国文化研究(?)刊一周年题 郭预卫 弘扬中国文化优秀传统 创建社会主义新文化 中国文化研究创刊以来 成就斐然望再接再厉 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岱年##属性不符合  相似文献   

5.
易正春 《职业圈》2012,(34):94-94
在当代社会,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名片、身份证和识别码,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脉,更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为此,建设既富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既立足古老中国大地,又面向多元文化世界;既正视国情现实,又放眼未来发展的新文化,是新的发展时期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和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6.
《文化学刊》2012,(2):4
<正>无论是作为一种治国行政理念的"民生文化",还是作为大众"精神生命"的"文化民生",都是要以人为本、以民生为本,仰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创造适应现代文明要求的新文化、共享新文化和新文化下的生活。为此,既需要执政者的文化自觉,亦需人民大众的文化自觉。就此,官与民都需要发挥各自的创造力。为此,从本刊下期开始开辟《"民生文化"与"文化民生"》专题栏目,提供一个专题学术研讨的平  相似文献   

7.
正我不是研究历史和文化史的,也不是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我是从哲学基础理论方面一直关注文化问题。我觉得,对于什么是文化、怎样看中国传统文化、怎样看待新文化建设,首先有一个思考高度和思考方向的问题。我们应该力求避免复古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两种偏颇。从研究方法上讲,马克思说"人体解剖是猴体解剖的钥匙"。如果不懂得人体解剖,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文化一直处在一个文化的转型时期 ,而且走出这个文化转型时期大概还得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这一文化转型期中 ,文化讨论的内容无疑是“中西古今”之争 ,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这样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接受外来西方文化以及如何创建适应世界文化发展形势的中国新文化。我们知道 ,文化的发展大体总是通过“认同”与“离异”两个不同的阶段来进行的。“认同”表现为与主流文化的一致和阐释 ,这是文化在一定范围内向纵深发展 ,是对已成模式的进一步开掘 ,同时表现为对异己力量的排斥和压抑 ,其作用在于巩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40年代,国势动荡,以陈铨为首的战国策派反思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它"活力颓萎"。鉴于此,陈铨以戏剧为武器,在千年文化的节点重新构造起以"力"为核心的新文化,将五四以来的尚力文化进行整合,并积极实践,他在戏剧理念、人物塑造与接受、戏剧精神内涵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观点。陈铨不仅仅对中国戏剧史,对中国现代美学史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追寻文化身份是美国华裔作家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主题。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作为特殊文本,在华裔作家们的笔下不断地被解构和重建。华人移民在适应居住国文化的同时,难以抹去固有的民族集体记忆,在重新建构自我身份的过程中,中国文化对华人移民的价值观、思想观和世界观都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借助文本细读,分析在不同社会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对华人移民的影响,以阐释文化发展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11.
科学文化哲学主要有两种形态——科学文化-哲学与科学-文化哲学,前者是“关于科学文化的哲学”,即人们对科学文化进行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哲学反思,后者是关于“科学的文化哲学”,即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反思科学;科学文化哲学作为一种广义的科学哲学,它不仅包含了传统科学哲学的大部分内容,而且还包含了对科学的历史研究、科学的社会研究、科学的文化研究甚至科学的政治研究等成果的概括与总结;研究科学文化哲学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丰富科学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关于传统文化的话题已经提出了一百年 ,这中间经历了几次大的讨论高潮 ,极端的有“全盘西化”和复归传统 ,此外还有“中体西用”、“西体中用”等。从现在来看 ,大家普遍能接受的是张岱年先生的“综合创新说”,因为这是中国文化比较现实的出路。传统即意味着历史与现实的融合 ,离开现实空谈传统文化没有意义。尤其在我们现代化取得了一定成果、面临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综合创新”的意义就更大。但如何创新 ,也即创新的基础和方式是什么 ?我认为需要反思的是文化讨论中存在的两种比较大的偏向。一种是非历史主义观点 ,只满足于对不同文化作…  相似文献   

13.
王贺 《文化学刊》2023,(5):52-55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是我们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石,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近代以来,在中华民族发展历程中孕育的近现代时期的革命文化是新时期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一个重要的精神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的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大众的、科学的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如今我们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
论希腊古典"和谐美"与中国古代"中和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民族的美学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内在本质的体现。每个民族都有其特定的美学精神 ,这种美学精神以其特有的历史传统与文化积淀为其土壤。西方古代的美学精神是古代希腊的“和谐美” ,而中国古代的美学精神则是先秦时代的“中和美”。这两种美学精神固然有其相同之点 ,但更多的则是相异之处 ,影响几千年 ,直到当代 ,形成各有其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真可谓两峰对峙 ,双水分流。本文拟以希腊古典“和谐美”的论述为主 ,同时论及它与中国古代“中和美”的相异。一希腊古典美包括艺术及理论两部分。它在人类美学史艺术史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都具…  相似文献   

15.
李长茂 《文化学刊》2012,(3):169-172
本文分析了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轨迹,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所蕴涵的文化因子,不仅具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更具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内部也存在着丰富的与西方近代文化相沟通衔接的活力因素,这些活力因素促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并转型成为中国近代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贵州,简称黔,是我国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民族融合的民俗民风衍生出种类繁多的传统文化元素,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植根于不同民族人民在传统耕作生活中逐渐发展而来,它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生活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民族人民更好生活的物质体现和精神展示。黔南是贵州省布依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地区,作为多民族聚集地区的黔南拥有丰富的多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包括蜡染、刺绣、织布、剪纸等多元化绚烂的传统民族文化元素。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各民族团结繁荣,文化自信带来以传统文化元素为主的文化创新产业逐步繁盛,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走向国际舞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鉴于此,该文立足于文化创意产品的理论背景,结合黔南布依族、苗族,以及水族的典型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物质,嵌入黔南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表现形式,同时结合当下文创产品设计与应用模式,为基于黔南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设计创新提供设计新思维,从而提升黔南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黔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在旅游职业教育中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文化,让更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成为当今旅游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广西旅游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文化中优势明显。推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路径主要有:挖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民族传统文化新课程;大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从中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文化;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著名思想先驱严复是西学巨擘,其思想与中国传统有十分重要的联系。面对民族危局,严复一面选择性吸收介绍西学,一面对中国传统进行批判、反思,并在中西对比中,开拓了中国传统的现代意义,形成了初步的中国传统观。他对中国传统的认识过程在20世纪的中国思想界具有代表性,对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里,发展、推进中国传统亦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人的共识符号,也是人类结成稳定共同体的依据和内在动力。其中,精神文化的传承或再生产,是这种共同体的内聚和认同的源泉。电影艺术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影艺术,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重要路径。1948年被誉为“中国现代电影前驱”的费穆拍摄了他的巅峰之作《小城之春》,电影中浓烈的诗意韵味,透露出“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中国传统美学的幽香。2002年中国“第五代导演”田壮壮拍摄了同名电影《小城之春》,以跨越时空更加理性客观的感受致敬经典故事。两版《小城之春》,两代中国电影导演,在横跨54年的同题诠释中,向我们传递了如何通过电影艺术来识别民族身份的重要话题。该文拟从不同时期电影人将电影语言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不懈追求,谈对中国电影创新发展的思考与期许。  相似文献   

20.
壮族是广西古老的土著民族,拥有绚烂多彩的传统文化,但随着当代社会城市化的推进,壮族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种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与壮族传统文化大相径庭,因此,壮族文化的传承要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首先要端正态度,正确认识文化传承是民族群体的一种自我完善;其次要大力培养年轻一代民族文化传承人;最后在保护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注重民族文化创新,使文化开发和传承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