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小学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制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瓶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减负27条铁律”,具体详细规定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措施“,减负”行动声势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在传统教育弊端积重难返的今天,这一行动使人们,包括教师、家长或抵触或怀疑,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学生没有一定的压力和负担能保证教学质量吗?有的家长担心如果自己孩子减了“负”,别人依旧,自己孩子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吃亏吗?于是,便有学校“减负”,家长“加负”;或由于家长的压力,学…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教师减负是中小学学生减负的前提与条件。假如中小学教师的负担不能得到有效地减轻,中小学学生减负就很难达成。中小学教师减负涉及减什么负、减谁的负、减哪些负与怎么减负的问题。中小学教师减负主要指减轻部分专任教师的分外负担与过度负担。这些部分专任教师包括:统考科目教师、主科教师、跨科教师、跨头教师与大班额教师等。归纳起来,需要减的负有: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与应付事情多等。中小学教师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重要举措包括:明晰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修订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改革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定制度、逐渐减少中小学统一考试等。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教师减负是中小学学生减负的前提与条件.假如中小学教师的负担不能得到有效地减轻,中小学学生减负就很难达成.中小学教师减负涉及减什么负、减谁的负、减哪些负与怎么减负的问题.中小学教师减负主要指减轻部分专任教师的分外负担与过度负担.这些部分专任教师包括:统考科目教师、主科教师、跨科教师、跨头教师与大班额教师等.归纳起来,需要减的负有: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与应付事情多等.中小学教师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重要举措包括:明晰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修订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改革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定制度、逐渐减少中小学统一考试等.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全国教育“减负”的大背景下,在许多学校里,学生课业负担的确有所减少,但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因此,减负不仅要减“有形的”不合理的学业负担,而且还要减掉“无形的”过重的心理负担。 一、当前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的原因 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过重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教育者对减负的认识不一致,影响减负的实效性。由于受传统的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对减负问题认识不统一,造成所施加的教育影响不统一,出现了多重矛盾。   1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之间的矛…  相似文献   

5.
“双减”政策对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推动教育由量化向质化的转变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充分利用减负后的课余时间,教师和家长应当携手共育为孩子搭建具有时代意义的线上合作学习平台,推动家校共育向纵深发展的同时,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减负”的话题在我国由来已久,当前人们认可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和选拔制度没有根本改变的背景下,来自利益相关者功利性追求的压力不可能减轻;社会对学校、学生学业是否成功的普遍性评价标准已经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从总体上而言,家长和社会不可能成为“减负”的主动、核心力量。由于环境的限制以及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的差异,教师们也不大可能主动地、协调地采取明智的集体行动,共同减轻学生的负担。在为学生减轻过重学业负担的复杂链条上,最有希望采取行动的是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核心的学校改革。  相似文献   

7.
一、缺失的不仅仅是“负担” 当前,身心俱疲的学生,压力重重的教师,饱受指责的教学,以至不堪重负的教育,都使得“负担”成为一个现实性的持久的教育话题。多年来,教育一直在减负,特别是学生的课业负担、精神负担等,可谓减了又减。而事实是,时至今日,并没有看到学生能够真正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投入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学生的课业负担、精神负担到底减轻了多少,或许并不只有学生才有感受。那么,缘何又要寻找“负担”呢?还嫌“负担”不够吗?还是有所谓的此“负担”非彼“负担”呢?  相似文献   

8.
林剑 《广西教育》2011,(28):1-1
5月23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学业·负担·兴趣·责任大家谈”活动的通知,向社会征集为学生“减负”的良策,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广泛响应。人们在肯定教育部良好初衷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减负”喊了这么多年,负担却越减越重,“良策”能成为“减负”的良药吗?  相似文献   

9.
在“减负”的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一是学校这边减负 ,而家长却在那边加负。二是有些学校、有些教师片面理解减负 ,走了另一个极端。本文也拟就如何真正实现减负、推进素质教育问题谈一点自己的浅见。一、真正实现减负 ,需要端正对减负的认识一是对减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有深刻的认识。过重负担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现象触目惊心 ,这里不再去复述。需要强调的一点是 ,现在部分家长、教师普遍认为的“压力大一点 ,作业多一点 ,会促进学业”这一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教育学研究证明 ,学习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精神紧张度…  相似文献   

10.
也该给教师“减负”刘健近些年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学生“减负”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可人们却不知道,与广大学生“拴”在一起的中小学教师的负担和压力同样也是够沉重的。笔者不禁要大声呐喊:也给教师减减负担和压力吧!单就每学期开学和期末规定应上交的形形色色...  相似文献   

11.
赵淑娟 《教书育人》2000,(19):17-18
在全国上下一致强烈呼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之际,大多数的学生家长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甚至出现了学校“减负”,家长却“加负”的对抗现象。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广大家长的反对观点并非没有道理,他们最担心的是“减负”可能会降低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孩子的前途。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使“减负”工作得到家长的支持,从而使“减负”真正落到实处呢?本人谈一点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学生“减负…  相似文献   

12.
全国各地中小学的“减负”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现在,同学们背上的书包轻了,家庭作业少了,参加实践的时间多了,思想和行动也更活跃了。但我们必须看到部分同学“减负”后,有如脱缰野马,到处寻找自己的玩耍乐园,对此,有的家长忧心忡忡,担心自己的孩子放松学习而荒废学业,有的则害怕因尽情嬉戏而误入歧途。对此,学校和教师必须认真对待,要积极引导和教育学生正确利用空余时间。  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减负”后,自己可以从繁琐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了,这种松劲思想千万要不得。  古人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相似文献   

13.
作业负担是中小学学业负担治理的顽固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出台了一轮轮减负政策,但积弊难返,效果不尽人意。为了解“双减”政策实施数月以来的初步成效,华东师范大学五育融合研究中心课题组向全国范围的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发放23746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政策实施后,中小学生作业量明显减少,自我管理作业能力增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焦虑情绪。为确保作业“减负”提质,所调查学校和家庭在作业设计、教学反馈、闲暇教育等方面携手共建协同机制,使减负初步呈现出积极效果。然而,政策运行中困境凸显:一方面教师的作业设计负担与难度增加,考核制度与减负矛盾激化;另一方面学生自律性差异显现,家长学业忧患感显著。未来在政策落实上,应从以下几方面突围:遵循作业训练的边际效应与个体差异;探索基于五育融合的创新型作业;划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权责边界;引导师生加强时间的自我管理;合理衔接作业任务与学业质量考核。  相似文献   

14.
冉崇新 《天津教育》2022,(12):86-88
<正>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中央针对中小学生负担,尤其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作出的重要部署。随后重庆市教委相继下发了“双减”相关文件,对作业设计和管理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明晰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各自在作业问题上的角色定位,对落实作业管理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为中小学作业管理提供了基本遵循。作为学校的管理者,笔者深知落实“双减”工作,就是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提升校内教育质量,规范校外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15.
误区一 :“减负”就是无负学习作为一种脑力劳动 ,必然存在一定的压力和负担 ,需要具备一定的意志和毅力 ,付出一定的心血和汗水。因此 ,“减负”是指减去那些不必要的过重的负担 ,并非把学生必要的学习负担通通减去。误区二 :“减负”和家长无关要看到小学生的过重负担有相当部分是家长施加的。很多家长把追求孩子获得高分摆在家庭教育的首位。教师不布置作业 ,家长布置 ;不发辅导资料 ,家长大量购买 ;学校不补习 ,家长请家教……于是出现在校搞“素质教育” ,回家却搞“应试教育”的局面。还有很多家长则逼迫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班、特…  相似文献   

16.
综合辩证论“减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的学业负担包括课业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负担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其核心是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目前,在“减负”问题上,存在着“减负”就是没有学习负担;“减负”就是教师轻松,甚至意味着教育教学质量下降;“减负”就是不要考试;“减负”与家长无关等误区。科学“减负”,应坚持“标本要兼治,软硬一起上、减加一齐做、内外共同抓”的原则,使“减负”工作真正见到实效。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教育》2000,(5):1-1
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厅“减负”的紧急通知下发后,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大刀阔斧的为学生“减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如今,中小学生放学早了,书包轻了,负担减了。有见识的家长,为之拍手称快,因为他们看到了孩子的希望;有头脑的教师,为之大声叫好,因为他们看到了素质教育的曙光。  相似文献   

18.
当前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包括经济负担、学业负担、心理负担等)的现象十分严重 ,减负已是全社会的共识。但减负并不是要减去一切负担 ,而是要减去“过·重的负担····” ,同时减负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 ,最终目的是要提高教育质量 ,提高学生素质 ,提高中华民族的竞争力!因此 ,既要减轻负担 ,又要提高质量 ,对广大的中小学教师来说是一个严峻的任务 ,提出学生减负教师要加压无疑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问题并非如此简单。为什么?这正如某些专家所说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关键是没有把孩子也当人来看” ,毫无疑问 ,中小学教师也是人 ,教师的…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过重学习负担问题既与我国化传统中过分重视考试的倾向有关,又受当前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影响,因而十分复杂。学校作为这一问题的汇聚点,长期以采备受关注。尤其是近年来,过重负担问题越来越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中“减负”。对学校教育系统而言,影响学生学习负担的关键因素有哪些?我省中小学在“减负”中有哪些值得推广的经验?学校还可以为“减负”作些什么?日前,省教科院、省创新教育研究会举办“减负增效”论坛,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以期为我省“减负”的切实、稳步推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有人指出:教师负担重,学生负担重,是恶性循环的教学;教师负担轻,学生负担重,是误人子弟的教学:教师勤钻研,学生负担轻,才是“减负增效”的教学。这段话深刻地诠释了“减负增效”的内涵,即教学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增效”,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增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来落实“减负增效”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